复禾问答
首页 > 感染性疾病科 > 传染科

宝宝拉肚子,验了大便,说是细菌感染,拉了快2周了,有吃药,但现在还在拉,好的时候两三次,不好的时候就

3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阮梦然 住院医师
沭阳县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韩家燕 主治医师
唐河县城关医院
立即预约
赵安兴 助理医师
清河县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一岁半宝宝一天拉三次大便正常吗?

一岁半宝宝一天拉三次大便通常是正常的。

一岁半的婴幼儿胃肠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消化吸收能力较弱,且饮食结构以奶类为主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这种生理特点可能导致排便次数较多。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大便通常呈金黄色糊状,配方奶喂养的大便可能稍稠,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成形。排便次数受饮食量、食物种类、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只要大便性状正常、无黏液血丝、宝宝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长稳定,一天三次大便属于正常范围。

若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或含有脓血,伴随发热、哭闹不安、食欲下降等症状,则可能提示胃肠炎、乳糖不耐受等病理情况。部分婴幼儿在出牙期、饮食转换期也可能出现短暂性排便次数增多,但通常不伴随其他异常表现。

建议家长注意观察宝宝大便性状、颜色及伴随症状,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检查。

陈勇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大便一天三次正常吗?

大便一天三次是否正常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排便频率因人而异,受饮食、生活习惯、胃肠功能等因素影响。若大便性状正常,呈香蕉状、软硬适中,无腹痛、腹泻等不适,且长期保持一天三次的规律,通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部分人群因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较多、胃肠蠕动较快,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加的情况。

若伴随大便性状改变,如稀水样、黏液便、血便,或出现腹痛、腹胀、体重下降等症状,可能与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疾病有关。此时需警惕病理性因素,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日常注意观察排便习惯与身体变化,保持饮食均衡,适量补充水分与膳食纤维,避免过度焦虑。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每天大便三次正常吗?

每天大便三次是否正常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排便频率因人而异,受饮食、生活习惯、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部分人群因高纤维饮食或代谢较快,可能出现每日三次排便的情况,若粪便性状正常且无其他不适,通常属于生理性现象。但若伴随腹泻、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等病理因素有关。

日常应注意观察粪便颜色、形状及伴随症状,保持规律饮食和适度运动。若出现异常表现或持续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白细胞低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白细胞低可能是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具体原因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均可导致白细胞计数异常,但病毒感染更常引起白细胞减少,细菌感染则多表现为白细胞升高。

病毒感染是白细胞低的常见原因。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部分病毒可直接破坏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这类感染通常伴随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血常规检查除白细胞减少外,还可能显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细菌感染较少引起白细胞低,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细菌感染如败血症时,白细胞可能因过度消耗而减少。婴幼儿、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细菌感染时,骨髓可能无法代偿性增加白细胞生成。某些细菌如伤寒杆菌感染特征性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这类情况通常病情较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往往伴随明显的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等。

建议出现白细胞低时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综合判断感染类型。避免自行判断或用药,特别是不要滥用抗生素。保持充足休息,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白细胞恢复。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白细胞变化趋势也很重要。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白细胞高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

白细胞升高可能是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具体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判断。白细胞升高主要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应激反应、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因素等有关。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导致白细胞升高的常见原因,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明显增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达10-20×10⁹/L,严重感染时可能超过20×10⁹/L。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常伴有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

2、病毒感染

部分病毒感染也可引起白细胞升高,但通常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为主。常见病毒包括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升高程度一般较细菌感染轻,多表现为轻度升高。患者可能伴有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奥司他韦胶囊等。

3、应激反应

剧烈运动、创伤、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可导致白细胞一过性升高。这种反应性白细胞增多通常为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多在10-15×10⁹/L。应激反应引起的白细胞升高持续时间较短,去除诱因后可自行恢复。一般无须特殊治疗,注意休息和观察即可。

4、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等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白细胞显著升高。这类疾病引起的白细胞升高常伴有幼稚细胞出现,白细胞计数可能超过50×10⁹/L。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出血、肝脾肿大等症状。需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等。

5、药物因素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药物可引起白细胞升高。药物因素导致的白细胞升高多为中性粒细胞增多,停药后白细胞计数可逐渐恢复正常。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发现白细胞升高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培养等,帮助鉴别感染类型。日常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病情变化。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肛瘘 肺大泡 肾硬化 垂体囊肿 急性肠炎 创伤性休克 挤压综合征 慢性胃窦炎 急性应激反应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