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宝宝六个月多一点,今早突然发高烧近39度,第一次发烧,看了医生说是嗓子发炎,不流鼻涕不咳嗽,没有外出,

6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杨会先 主治医师
献县淮镇医院
立即预约
陈磊 住院医师
贵州省赫章县中医院
立即预约
穆松 住院医师
沈丘留福卫生院
立即预约
卢广富 主任医师
献县中心卫生院
立即预约
席冬涛 住院医师
汝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袁莹 主治医师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1岁2个月的宝宝发高烧不退,怎么办?

1岁2个月的宝宝发高烧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环境、遵医嘱用药、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高烧不退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中暑、川崎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重复进行擦拭,每次持续10分钟,间隔1小时观察体温变化。若宝宝出现寒战或不适需立即停止。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的情况,能帮助散热并减少退烧药使用频率。

2、补充水分

家长需每15-30分钟给宝宝喂5-10毫升温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排尿量和口腔湿润度。发热时水分蒸发加快,脱水可能导致热性惊厥。可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次数,避免饮用含糖饮料。若宝宝拒绝饮水或出现尿量减少、囟门凹陷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

3、调整环境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穿着单层棉质衣物。避免包裹过厚或使用电热毯,夜间每2小时监测体温。发热期间宝宝代谢加快,过热环境会加重体温调节负担。可适当开窗通风,但需避免冷风直吹。若伴随手脚冰凉可搓热四肢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用药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布洛芬混悬液,两种药物间隔至少4小时。禁止交替使用退烧药或自行增加剂量。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若2小时内未下降或出现皮疹、呕吐需停药就医。川崎病等特殊疾病引起的发热需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治疗。

5、及时就医

发热超过72小时、体温持续超过40摄氏度、出现嗜睡或惊厥时需急诊处理。细菌感染可能需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则需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查可明确感染类型,严重病例可能需住院进行静脉补液和病原学检测。

家长需记录发热时间、最高温度、用药情况和伴随症状,就医时提供详细病史。发热期间保持饮食清淡,可食用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退热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每日监测体温3次直至完全正常。若宝宝出现咳嗽、腹泻、皮疹等新发症状或精神状态持续不佳,须再次就诊评估。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糖尿病肾病会发高烧吗?

糖尿病肾病一般不会直接导致高烧,但可能因并发症或合并感染引发高烧。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若出现高烧需警惕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继发问题。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受损,容易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是常见诱因,如肾盂肾炎可导致体温升高,伴随尿频、尿急、腰痛等症状。血糖控制不佳时,高渗状态或酮症酸中毒也可能引起发热,此时多伴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表现。皮肤感染如蜂窝织炎或足部溃疡继发感染,同样可能引发高烧。

极少数情况下,糖尿病肾病进展至尿毒症期,可能因毒素蓄积或透析相关并发症出现发热。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血管炎时,也可能表现为持续高热。这类情况通常伴随关节痛、皮疹等全身症状,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

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高烧应及时就医,完善血常规、尿培养、影像学等检查。治疗需针对感染源选择抗生素,同时严格控制血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日常需监测体温变化,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和脱水。若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寒战、意识障碍,须立即急诊处理。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孩子发高烧不退是什么原因?

孩子发高烧不退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中暑、川崎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病毒感染

儿童高烧不退常见于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多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配合物理降温。家长需保持患儿水分摄入,监测体温变化。

2、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导致持续高热,常见于扁桃体炎、肺炎等疾病。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皮疹、呼吸困难等加重表现。

3、免疫系统异常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表现为反复高热,可能伴关节肿痛。需通过血液检查确诊,治疗可能涉及布洛芬混悬液等抗炎药物。家长需记录发热规律及伴随症状供医生参考。

4、中暑

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可能导致中枢体温调节障碍,出现超高热且常规退热效果差。应立即移至阴凉处,用温水擦拭身体,同时紧急送医。家长需避免儿童在烈日下剧烈活动,注意补充电解质。

5、川崎病

这种血管炎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特征为持续5天以上高热伴草莓舌、淋巴结肿大。需住院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延误可能损害冠状动脉。家长发现类似症状应即刻就医。

儿童发热期间家长应保持居室通风,衣着宽松透气,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记录发热时间、热峰及用药反应,避免捂汗。饮食选择米汤、果蔬泥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次补充水分。若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嗜睡、抽搐、皮疹等警示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孩子不咳嗽不流鼻涕就是发烧怎么办?

孩子不咳嗽不流鼻涕但出现发热可能与病毒感染、中耳炎或尿路感染有关。建议家长及时测量体温并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必要时就医检查。

发热是儿童常见症状,单纯发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病毒感染如幼儿急疹常表现为高热但无其他明显症状,体温可超过39摄氏度。中耳炎患儿可能因耳部疼痛而哭闹不安,但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尿路感染在婴幼儿中可能仅表现为发热,需通过尿常规检查确诊。部分疫苗接种后也可能出现短暂发热反应,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

家长应保持孩子充足水分摄入,适当减少衣物散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伴随精神萎靡需及时儿科就诊。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肺癌胸腔镜手术中意外出血怎么办?

肺癌胸腔镜手术中意外出血可通过电凝止血、缝合止血、中转开胸等方式处理。

电凝止血适用于小血管出血或渗血,通过高频电流使组织凝固达到止血目的,操作简便且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缝合止血适用于较大血管破裂或电凝效果不佳时,需使用可吸收缝线进行精准缝合,必要时可配合止血材料如明胶海绵辅助止血。当中等以上血管损伤或出血量较大难以控制时,需立即中转开胸,在直视下彻底止血并处理损伤血管,同时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意外出血可能与血管变异、粘连分离不当、器械操作失误等因素有关,常伴随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术野不清等症状。

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剧烈咳嗽或活动,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如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等。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红斑 手癣 头痛 肩位难产 肾周脓肿 输卵管结核 皮肤淋巴细胞瘤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