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外耳炎耳朵痒怎么治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外耳炎的症状有哪些 宝宝外耳道炎的两大症状揭晓?

宝宝外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和耳道分泌物增多,可能伴随瘙痒或听力下降。外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外耳炎早期表现为耳道轻微不适或瘙痒,婴幼儿可能通过频繁抓耳朵、哭闹不安表达不适。随着炎症进展,会出现明显耳痛,尤其在咀嚼或牵拉耳廓时加剧,耳道可见黄色或白色分泌物,可能带有异味。部分患儿伴随轻度听力下降或耳闷感,严重时可能出现耳周淋巴结肿大。

外耳炎多因洗澡或游泳时耳道进水未及时清理,或不当掏耳损伤皮肤导致感染。过敏体质、湿疹患儿更易反复发作。治疗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真菌性感染需选用克霉唑滴耳液。

日常注意避免用棉签过度清洁耳道,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游泳后及时倾斜头部单脚跳排出水分。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外耳炎会引起淋巴结肿大吗?

外耳炎可能会引起淋巴结肿大,通常与感染扩散或炎症反应有关。

外耳炎是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炎症,常见于细菌或真菌感染。当炎症较重时,病原体可能通过淋巴管扩散至耳周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除耳痛、耳痒等典型症状外,可触及耳前、耳后或颈部的肿大淋巴结,质地较软且有压痛。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外耳炎未及时治疗或免疫力低下人群。

若外耳炎继发化脓性感染,如形成疖肿或蜂窝织炎,淋巴结肿大可能更明显。极少数情况下,反复发作的慢性外耳炎可能引发淋巴结持续肿大,需警惕其他并发症。临床常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控制感染,严重者可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

出现淋巴结肿大时应避免挤压,保持耳部干燥清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外耳炎用什么药 巧用三种药控制外耳炎?

外耳炎可以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药物控制。

氧氟沙星滴耳液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适用于细菌性外耳道炎。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同样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缓解耳道红肿、疼痛症状。氯霉素滴耳液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较好,但需注意可能引起的骨髓抑制风险。这三种药物均需直接滴入患侧耳道,使用前应清洁外耳道分泌物。若合并真菌感染,可能需联用克霉唑等抗真菌药物。

用药期间避免耳道进水,保持局部干燥,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症状加重或出现听力下降需及时复诊。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外耳炎怎么引起的?
外耳炎的治疗包括局部清洁、药物使用和避免刺激,其发生与细菌或真菌感染、耳道潮湿、耳部损伤等因素有关。外耳炎是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耳痛、瘙痒、分泌物增多等,严重时可能影响听力。 1、细菌或真菌感染是外耳炎的主要原因。外耳道温暖潮湿的环境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条件,尤其是游泳后未及时清理耳道水分,或使用不洁工具掏耳,容易引发感染。治疗时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或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滴耳液,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2、耳道潮湿是外耳炎的重要诱因。游泳、洗澡后耳道积水未及时排出,或长期处于高湿度环境,均可能破坏耳道皮肤屏障,增加感染风险。预防措施包括使用耳塞防止水进入耳道,游泳后倾斜头部排出水分,或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耳道。 3、耳部损伤也可能导致外耳炎。频繁掏耳、使用尖锐物品清理耳道,或佩戴不合适的耳机、助听器,可能造成耳道皮肤破损,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治疗时应避免进一步刺激耳道,可使用温和的生理盐水清洁,并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促进愈合。 4、过敏反应或皮肤病也可能引发外耳炎。对某些化妆品、洗发水或耳饰材料过敏,或患有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可能累及耳道皮肤,导致炎症。治疗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缓解过敏症状,或局部涂抹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减轻炎症。 5、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者更易发生外耳炎。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因免疫力下降,难以抵御病原体侵袭,需特别注意耳部卫生。治疗时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增强免疫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外耳炎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注意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刺激,必要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中耳炎和外耳炎用药一样吗?
中耳炎和外耳炎的用药并不完全相同,两者虽然都属于耳部炎症,但发病部位和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也有所区别。中耳炎主要涉及中耳腔,而外耳炎则局限于外耳道。治疗时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药物,包括抗生素滴耳液、抗炎药物等。 1、中耳炎的用药 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内积液等。治疗中耳炎的药物主要包括: - 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用于控制细菌感染。 - 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适用于中重度感染。 - 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 对于慢性中耳炎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鼓膜置管术或鼓室成形术。 2、外耳炎的用药 外耳炎多由外耳道皮肤感染或过敏引起,常见症状为耳道瘙痒、红肿、分泌物增多。治疗外耳炎的药物包括: - 抗生素滴耳液:如氯霉素滴耳液,用于抑制细菌生长。 - 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滴耳液,适用于真菌感染。 - 局部激素药物:如氢化可的松滴耳液,用于减轻炎症和瘙痒。 对于严重的外耳炎,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 3、注意事项 无论是中耳炎还是外耳炎,用药前需明确诊断,避免滥用抗生素。使用滴耳液时,需清洁耳道,确保药物充分接触患处。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中耳炎和外耳炎的用药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两者在药物类型和使用方法上存在差异。正确用药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若耳部不适持续或伴有发热、剧烈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鼻疽 咳嗽 脱发 苯中毒 脑出血 胃肿瘤 肝内胆管癌 化脓性脑膜炎 后天性掌跖角化病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