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骨折手术20天。中午睡一觉起来,浑身发冷,发烧38度2。吃了退烧药出汗了,37度6。感觉鼻子有点不透气。请问

6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家攀 住院医师
河南省南阳市毕店镇卫生院
立即预约
刘彪 住院医师
港区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高璐 主治医师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立即预约
张旺军 助理医师
邢台新河县医院
立即预约
陈斯卓 主治医师
晋江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立即预约
田力 主治医师
山东省滕州市郭庄煤矿卫生所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为啥中午睡觉老是心慌?

中午睡觉时出现心慌可能与体位性低血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等因素有关。心慌常见原因有睡眠姿势不当、咖啡因摄入过量、焦虑情绪、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建议记录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必要时进行心电图或甲状腺功能检查。

1、体位性低血压

午睡后快速起身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引发心慌头晕。这与午餐后血液集中至胃肠消化、体位突然改变有关。建议午睡时使用斜坡枕垫高头部,醒后先侧卧再缓慢坐起,避免立即站立。若伴有眼前发黑或晕厥,需排查心血管疾病。

2、自主神经失调

昼夜节律紊乱或压力过大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为午睡时心悸出汗。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熬夜或精神紧张人群。可通过深呼吸训练、规律作息调节,必要时使用谷维素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

3、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在午休时发作,感觉心脏突然漏跳或加速。建议发作时自测脉搏,若心率超过120次/分或节律不齐,需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普罗帕酮、美托洛尔等抗心律失常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4、咖啡因刺激

午餐饮用浓茶、咖啡或功能饮料会延迟咖啡因代谢,干扰午睡时的迷走神经张力。咖啡因半衰期约5小时,敏感人群中午摄入可能导致入睡困难伴心慌。尝试戒断咖啡因两周观察症状变化,改用菊花茶等低因饮品。

5、胃心综合征

饱餐后立即平卧会使胃部压迫膈肌,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发心悸。尤其常见于胃食管反流患者。建议午餐七分饱,餐后散步15分钟再午睡,抬高床头30度。奥美拉唑等抑酸药可缓解反流相关症状。

长期午睡心慌者应监测血压血糖,避免高盐高脂饮食。练习正念冥想有助于缓解焦虑性心悸,午睡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为宜。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未改善,或伴随胸痛呼吸困难,需及时排查冠心病、心肌炎等器质性疾病。记录心悸发作的时间频率和诱因有助于医生诊断。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儿童退烧药多少度吃?

儿童退烧药一般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使用。发热是儿童常见症状,退烧药的使用需结合儿童精神状态、基础疾病、发热原因等因素综合判断。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但伴有明显不适时也可考虑用药,主要影响因素有发热原因、药物种类、儿童年龄、体重、用药史等。

1. 发热原因

感染性发热如感冒、扁桃体炎等常见病因,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考虑使用退烧药。非感染性发热如疫苗接种反应、暑热症等,若儿童精神状态良好,可优先物理降温。中暑等特殊情况需立即就医,不宜自行使用退烧药。

2. 药物种类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两种药物均需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超量使用。阿司匹林禁用于儿童退热,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栓剂与口服剂型选择需考虑儿童接受度。

3. 儿童年龄

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需立即就医,不宜自行用药。3-6个月婴儿建议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6岁以上儿童可考虑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但需严格间隔4-6小时。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用药需医生指导。

4. 体重标准

对乙酰氨基酚按每次10-15毫克/千克体重给药,24小时内不超过5次。布洛芬按每次5-10毫克/千克体重给药,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前需准确测量体重,避免按年龄估算剂量。体重超过40千克儿童可按成人剂量下限用药。

5. 用药史

有肝病病史儿童慎用对乙酰氨基酚,肾病患儿慎用布洛芬。哮喘患儿使用布洛芬可能诱发发作。既往有药物过敏史需避免同类药物。正在服用抗凝药、激素等特殊药物时,需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

儿童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透气衣物,适当增加温水摄入。可配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但禁用酒精擦浴。发热超过3天或伴有皮疹、抽搐、意识改变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退烧药使用后体温未降或反复升高超过24小时,应寻求儿科医生帮助。发热期间注意观察儿童尿量、活动度、饮食情况等变化,避免脱水发生。体温监测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或耳温,水银体温计存在安全隐患不建议使用。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睡一觉起来手麻怎么回事?

睡醒后手麻可能由睡姿压迫、颈椎病、腕管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脑卒中等原因引起。这种情况可通过调整睡姿、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1、睡姿压迫

睡眠时手臂长时间受压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引发暂时性手麻。常见于侧卧时手臂被身体压迫,或枕着手臂入睡的情况。改变睡姿后症状通常会在几分钟内自行缓解,无须特殊治疗。建议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避免手臂过度屈曲或受压。

2、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变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晨起手部麻木。这种情况多伴有颈部僵硬、头晕等症状,可能与长期低头、枕头过高有关。可通过颈椎牵引、热敷等物理治疗改善,药物可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严重者需考虑颈椎磁共振检查。

3、腕管综合征

腕部正中神经受压会引起夜间手麻加重,常见于频繁使用手腕的人群。症状多局限于拇指、食指和中指,甩手后可减轻。保守治疗包括腕部制动、局部注射治疗,药物可选用塞来昔布胶囊等消炎镇痛药。反复发作需考虑腕横韧带松解手术。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末梢神经损伤,表现为对称性手足麻木。这种情况通常伴有血糖升高病史,症状呈持续性。治疗需严格控制血糖,药物可选用依帕司他片、硫辛酸胶囊等改善神经代谢的药物。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很重要。

5、脑卒中

急性脑血管意外可能导致突发单侧肢体麻木,这种情况多伴有言语不清、面部歪斜等症状。属于急症,需要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检查。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康复期需配合肢体功能训练。

日常应注意保持良好睡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枕头高度以一拳高为宜,睡眠时手臂自然伸直。如反复出现晨起手麻,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血糖、颈椎和神经功能。适当进行颈部保健操、手腕伸展运动有助于预防症状发生。饮食上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控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手脚发冷是怎么回事?

手脚发冷可能由血液循环不良、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神经病变、雷诺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暖措施、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改善。

1、血液循环不良

长期久坐或缺乏运动会导致末梢血液循环减弱,表现为手脚持续性发冷。建议每日进行快走、瑜伽等促进下肢血液回流的运动,避免穿过紧的鞋袜压迫血管。冬季可使用暖水袋局部热敷,但温度不宜超过40摄氏度以免烫伤。

2、贫血

缺铁性贫血会降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常见于月经量大的女性或挑食儿童。伴随面色苍白、易疲劳等症状,可通过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补充。严重者需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琥珀酸亚铁等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血清铁蛋白指标。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减慢新陈代谢,患者常伴体重增加、皮肤干燥。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确诊,临床常用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日常应保证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摄入,避免卷心菜等致甲状腺肿物质。

4、糖尿病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损伤周围神经时,会出现手脚冰凉伴针刺感。需严格控糖并使用甲钴胺修复神经,疼痛明显者可加用普瑞巴林。每日检查足部有无破损,洗脚水温需用温度计控制在37摄氏度以下。

5、雷诺综合征

寒冷或情绪激动诱发血管痉挛,导致手指突然苍白继而发紫。需避免接触冷水,冬季外出佩戴连指手套。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严重病例需进行交感神经阻断术。

日常应注意循序渐进加强耐寒训练,如用20摄氏度温水交替浸泡手脚。吸烟人群需戒烟以减少尼古丁对血管的收缩作用。蛋白质摄入不足者每日可补充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若伴随伤口不愈、胸闷等症状,或保暖措施无效超过两周,应及时到内分泌科或心血管内科就诊。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身体发冷是什么感冒?

身体发冷可能是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的早期表现,主要与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风寒感冒通常伴随怕冷、无汗、头痛等症状,风热感冒则多见发热、咽痛、有汗等表现。感冒类型可通过症状特点、病程进展、舌苔脉象、伴随症状、体质差异等因素综合判断。

1、症状特点

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为特征,患者常感觉后背发冷,穿厚衣物仍难缓解,多因受凉后毛孔闭合导致。风热感冒初期也可能出现短暂畏寒,但很快转为明显发热,且伴有咽喉红肿疼痛。观察是否流清涕或黄稠涕有助于区分,清涕多为风寒,黄涕多为风热。

2、病程进展

风寒感冒症状发展较缓慢,发冷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1-2天才出现鼻塞咳嗽。风热感冒起病较急,发冷阶段较短,数小时内可能转为高热。若发冷后24小时内体温快速升高到38.5度以上,更倾向风热感冒。

3、舌苔脉象

风寒感冒常见舌淡红、苔薄白,脉搏浮紧;风热感冒多见舌红、苔薄黄,脉搏浮数。患者可自行观察舌象辅助判断,但需注意刚进食或饮水后舌苔颜色可能暂时改变。

4、伴随症状

风寒感冒多伴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寒性症状,咳嗽痰白稀。风热感冒常伴眼睛发红、口干欲饮等热性表现,咳嗽痰黄黏。若发冷同时出现明显咽部灼热感,多为风热感冒早期。

5、体质差异

阳虚体质者更易患风寒感冒,发冷症状更显著;阴虚或湿热体质者易发风热感冒,可能仅短暂畏寒后即发热。长期熬夜、压力大的人群,感冒初期发冷可能较快转为风热表现。

感冒期间建议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温水1500-2000毫升,可饮用姜糖水缓解风寒型发冷,或薄荷茶改善风热型不适。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避免生冷油腻食物。若发冷持续超过24小时不缓解,或体温超过38.5度,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注意感冒期间不要剧烈运动,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因温差过大加重症状。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蓝痣 阑尾肿瘤 变应性口炎 糖尿病前期 妄想性障碍 高泌乳素血症 急性淋巴管炎 无菌性脑膜炎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