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会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医学上称为先天性梅毒。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尤其在孕妇未经规范治疗的情况下,胎儿感染概率显著增加。
孕妇感染梅毒后,若未接受足量青霉素治疗,梅毒螺旋体可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妊娠早期胎盘屏障尚未完全形成时,螺旋体更易穿透。胎儿感染后可能导致流产、死胎、早产或出生后出现肝脾肿大、骨骼异常、神经性耳聋等先天性梅毒症状。规范产检中梅毒血清学筛查可早期发现感染,妊娠期使用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极少数情况下,孕妇虽经规范治疗但仍发生母婴传播,可能与治疗时机较晚、药物剂量不足或螺旋体耐药有关。此类胎儿出生后需立即进行脑脊液检查及长效青霉素治疗。若孕妇对青霉素过敏,需在严密监测下采用红霉素或头孢曲松替代方案,但阻断效果可能略逊于青霉素。
所有孕妇应在孕早期完成梅毒筛查,确诊感染者须完成全程治疗并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新生儿出生后需检测IgM抗体,阳性者需接受预防性治疗。哺乳期母亲若存在活动性梅毒病灶,应暂停母乳喂养直至完成治疗。规范产前保健是预防先天性梅毒最有效措施。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