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手足口病

孩子嘴唇里有溃疡是手足口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手足口病先从哪里开始?

手足口病通常从口腔、手部和足部开始出现症状,表现为口腔溃疡、手部和足部的皮疹或水疱。这种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儿童,具有传染性。

1、口腔症状: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通常表现为口腔内的小溃疡,常见于舌头、牙龈和颊黏膜。这些溃疡可能引起疼痛,导致患儿拒食或流口水。口腔症状的出现往往是疾病的最早信号,家长需注意观察。

2、手部皮疹:随着病情发展,手部会出现红色皮疹或小水疱,常见于手掌和手指。这些皮疹可能伴有轻微瘙痒或疼痛,通常不会留下疤痕。手部皮疹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在皮肤上的进一步扩散。

3、足部症状:足部也会出现类似手部的皮疹或水疱,常见于脚底和脚趾。足部症状通常与手部症状同时或稍后出现,进一步确认手足口病的诊断。足部皮疹的出现可能影响患儿的行走舒适度。

4、伴随发热:手足口病患儿常伴有轻度至中度发热,体温通常在38℃至39℃之间。发热可能持续数天,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发热期间需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必要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5、其他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咽喉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需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手足口病的护理需从饮食、运动和日常护理多方面入手。饮食上,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和水果泥,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运动上,患儿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适当休息,促进身体恢复。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患儿的口腔卫生,定期用温水清洁口腔,避免继发感染。同时,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如出现高热、呕吐、嗜睡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手足口发烧可以洗澡吗?
手足口病发烧期间一般不建议洗澡,因为发烧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洗澡尤其是水温控制不当可能加重病情或引发不适。如果孩子确实需要清洁,可采取温热毛巾擦拭身体,避免过度刺激。具体护理措施还需根据症状轻重程度进行调整。 1.为什么发烧时不建议洗澡?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手足和口腔的皮疹或溃疡等。在发烧时,人的体温调节能力降低。如果此时洗澡,尤其是水温较冷或较热,容易导致血管快速收缩或扩张,可能使得体温波动过大,加重病人的不适感,甚至会诱发寒颤或热性惊厥。另外,手足口病伴随皮疹时,皮肤屏障功能已经受到损害,频繁接触水可能进一步刺激患处,影响皮肤愈合。 2.如何科学清洁身体? 如果患儿发热且卫生状况需要改善,可用温水约35℃-37℃湿毛巾擦拭身体的重点部位,如面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既可以清洁又不会刺激皮肤。擦拭时注意避免用力揉搓皮疹部位,以防感染。若体温降至正常范围且孩子状态良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短时间淋浴,洗澡后迅速擦干,避免着凉。 3.手足口病期间其他护理建议 体温控制:发烧时可通过物理降温额头冷敷或按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儿童退烧药物。如果体温超过38.5℃或有高热惊厥史,应及时就医。 饮食调节:保证患儿多喝温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烟熏等刺激性食物,同时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 外用保护: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溃疡,保持口腔卫生,防止二次感染。对皮肤的疱疹部位避免过度摩擦,可按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等。 隔离与通风: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应避免接触健康儿童,房间保持良好通风、定期消毒。 在手足口病恢复期,可根据个体情况逐步恢复至正常清洁习惯,确保皮肤及身体的健康状态。如有任何特殊情况或症状加重,请立即咨询专业避免病情恶化。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手足口会不会得第二次?

手足口病可能由不同病毒引起,可通过加强卫生、对症治疗等方式预防和缓解。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等病毒引起,这些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感染后可能再次发病。

1、病毒感染: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包括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等。这些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感染一种病毒后可能对另一种病毒缺乏免疫力,导致再次感染。

2、免疫力差异:不同病毒株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存在差异,即使感染过手足口病,也可能对其他病毒株缺乏足够的保护力,从而再次发病。

3、卫生习惯:手足口病通过接触传播,如果卫生习惯不佳,如未勤洗手、接触污染物品等,可能再次感染病毒。

4、接触风险:儿童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容易接触到病毒,增加再次感染的风险。

5、病毒变异:肠道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能力,病毒变异后可能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导致再次感染。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如户外活动、有氧运动;定期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消毒,减少病毒传播风险。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手足口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等症状。其症状可能包括口腔疼痛、食欲下降、皮疹、发热、乏力等。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引起,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自愈。

1、发热: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通常是发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发热可能持续1-2天,部分患儿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不适。治疗上以退热为主,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5-10mg/kg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10-15mg/kg进行降温。

2、口腔疱疹:口腔内会出现红色疱疹,常见于舌、颊黏膜和软腭部位。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口腔疼痛,影响进食和饮水。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或口腔喷雾缓解疼痛,同时鼓励患儿多喝水,保持口腔清洁。

3、手足皮疹:手掌、脚底和臀部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或水疱,皮疹通常不痛不痒。皮疹在1周左右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4、食欲下降:口腔疼痛可能导致患儿食欲下降,甚至拒绝进食。可提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果汁、酸奶等,避免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口腔黏膜修复。

5、乏力:部分患儿可能感到乏力,活动量减少。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剧烈运动。适当补充营养,如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恢复体力。

手足口病的护理重点在于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适当进行轻度活动,避免过度疲劳。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就医。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疫苗有必要打吗?

手足口病疫苗可通过接种疫苗、加强卫生管理、避免接触传染源等方式预防。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等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

1、预防作用:手足口病疫苗能有效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疫苗通常在6月龄至5岁儿童中接种,分为两剂,间隔1个月。接种后,体内产生抗体,形成免疫保护。

2、病毒传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儿童在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场所易感染。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是主要病原体,感染后可能引发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

3、重症风险: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能导致重症手足口病,表现为脑炎、脑膜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接种疫苗能显著降低重症发生率,保护儿童健康。

4、群体免疫:大规模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形成群体免疫,减少病毒传播,降低整体发病率。群体免疫不仅保护接种者,也对未接种者起到间接保护作用,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儿童。

5、卫生管理:除接种疫苗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能预防手足口病。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定期消毒玩具和物品等措施,能有效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对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家长根据按时为孩子接种疫苗。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草莓、菠菜等,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等,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居住环境,减少病毒滋生。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烧伤 包皮过长 膀胱结石 窦性停搏 腹主动脉瘤 疲劳性骨折 虹膜新生血管 变形杆菌性肺炎 结核性葡萄膜炎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