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打腺病毒载体疫苗后头晕是怎么回事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腺病毒感染有什么危害?

腺病毒感染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结膜炎、胃肠炎等,严重时可导致肺炎或免疫缺陷者多器官损伤。腺病毒主要通过飞沫、接触或粪口途径传播,常见危害包括急性发热性咽炎、婴幼儿重症肺炎、流行性角结膜炎及出血性膀胱炎。

1、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咽炎、喉炎或支气管炎。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持续5-7天,伴随咽痛、咳嗽及颈部淋巴结肿大。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喘息、呼吸急促等支气管肺炎表现,胸片可见斑片状浸润影。婴幼儿因气道狭窄更易发展为重症,需警惕呼吸衰竭风险。临床常用干扰素α2b喷雾剂、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2、眼部病变

腺病毒8型、19型等引起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具有强传染性,表现为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及畏光流泪。部分患者角膜出现点状上皮缺损,病程可持续2-3周。接触传播是主要感染途径,游泳池等公共场所易暴发流行。治疗以更昔洛韦滴眼液控制病毒复制,配合人工泪液缓解症状,严重角膜混浊时需使用氟米龙滴眼液抗炎。

3、消化道症状

40型、41型腺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因,引发水样腹泻每日10-20次,伴随呕吐和低热。粪便检测可见大量病毒颗粒,症状通常持续1-2周。脱水是主要并发症,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Ⅲ。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肠道菌群,避免使用止泻药以免抑制病毒排出。

4、泌尿系统损害

11型腺病毒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突发肉眼血尿、尿频及耻骨上疼痛。膀胱黏膜活检可见特征性核内包涵体,病程多呈自限性但免疫抑制患者可能进展为间质性肾炎。治疗以碱化尿液的枸橼酸钾颗粒为主,严重血尿时可短期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

5、系统性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腺病毒可发生肝炎、脑炎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死亡率超过50%,病毒载量监测对预后判断至关重要。西多福韦注射液是首选治疗药物,需配合静脉免疫球蛋白提升抗体水平。预防性使用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移植后感染概率。

腺病毒感染后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衣物需煮沸消毒。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疑似病例后可用含氯氰菊酯的消毒液洗手。婴幼儿及老年人建议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慢性病患者出现持续咳嗽或高热不退时须及时进行PCR检测。恢复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和深色蔬菜,有助于呼吸道黏膜修复。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小儿腺病毒肺炎的特点有哪些 详细介绍小儿腺病毒肺炎的症状?

小儿腺病毒肺炎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小儿腺病毒肺炎早期症状通常为持续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伴有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咳嗽逐渐加重并出现痰液,呼吸频率明显增快,部分患儿可见鼻翼扇动和胸骨上窝凹陷。重症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或哮鸣音。少数病例会并发心肌炎、脑炎或肝功能损害,表现为心率增快、嗜睡、黄疸等。

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伴呼吸急促时,家长应及时就医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缺氧症状。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腺病毒与鼻病毒一样吗?

腺病毒与鼻病毒不一样,两者属于不同的病毒类型。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结膜炎、胃肠炎等多种疾病。鼻病毒则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主要引发普通感冒症状。腺病毒感染可能出现高热、咽痛、结膜充血等表现,严重时可导致肺炎或膀胱炎。鼻病毒感染通常以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症状相对较轻且病程较短。两种病毒的传播途径均为飞沫和接触传播,但腺病毒还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腺病毒对消毒剂抵抗力较强,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较长。鼻病毒在酸性环境中易失活,但对低温耐受性较好。实验室检测中,腺病毒可通过抗原检测或PCR确诊,鼻病毒多采用核酸检测。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腺病毒可能出现重症,需及时就医干预。

日常应注意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出现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就诊。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大便腺病毒阳性严重吗?

大便腺病毒阳性是否严重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自限性感染,少数可能引发脱水或肠套叠等并发症。腺病毒感染主要有胃肠炎型、呼吸道型、泌尿系型、眼结膜炎型、免疫抑制型等表现类型。

1、胃肠炎型

腺病毒胃肠炎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症状为水样腹泻伴低热。粪便检测阳性时若患儿精神状态良好,尿量正常,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哺乳期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病程一般持续5-7天,具有自限性。

2、呼吸道型

部分腺病毒血清型可同时引发腹泻与呼吸道症状。当出现喘息、呼吸频率增快等表现时,需警惕毛细支气管炎可能。肺部听诊闻及湿啰音者建议完善胸片检查,必要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

3、泌尿系型

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出血性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伴肉眼血尿,尿常规可见大量红细胞。此类患者需要住院进行水化治疗,严重病例需考虑西多福韦抗病毒治疗,同时监测肾功能变化。

4、眼结膜炎型

肠道腺病毒40/41型感染偶见滤泡性结膜炎并发症。表现为眼睑水肿、球结膜充血及浆液性分泌物。局部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可缓解症状,需注意避免交叉感染,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

5、免疫抑制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感染腺病毒可能进展为播散性疾病。除腹泻外还可出现肝炎、肺炎等多器官受累,血清病毒载量超过10^6拷贝/ml提示预后不良。需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与西多福韦治疗。

确诊腺病毒感染后应密切观察脱水体征,包括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及尿量减少。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米汤或口服补液盐Ⅲ,避免高糖饮料加重腹泻。婴幼儿每次排便后需清洁臀部并涂抹氧化锌软膏,家长接触患儿粪便后应规范洗手。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抽搐等预警症状,须立即就医。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游泳后腺病毒阳性怎么回事?

游泳后腺病毒阳性通常由水体污染、免疫力下降、密切接触传播、个人卫生疏忽、病毒潜伏期激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隔离观察、对症治疗、增强免疫、环境消毒、医疗监测等方式干预。

1、水体污染:

公共泳池若消毒不彻底,腺病毒可在水中存活数日至数周。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当感染者排泄物污染水体后,游泳时呛水或吞咽可能造成感染。建议选择卫生达标的游泳场所,出现结膜炎或腹泻症状需及时就医。

2、免疫力下降:

游泳时体温调节消耗能量,寒冷刺激可能暂时抑制免疫功能。儿童、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弱群体更易感染,常表现为发热、咽痛等呼吸道症状。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营养有助于提升防御能力。

3、密切接触传播:

腺病毒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泳池人群密集环境增加感染风险。共用毛巾、浮板等物品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典型症状包括结膜充血和喉咙溃疡。发病期间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4、个人卫生疏忽:

游泳后未彻底清洁身体,尤其忽视眼部、鼻腔冲洗,残留病毒可能通过黏膜侵入。正确做法是使用流动清水冲洗全身,必要时用生理盐水清洗眼结膜囊,更换干净衣物。

5、病毒潜伏期激活:

部分人群游泳前已携带腺病毒但处于潜伏期,冷水刺激或疲劳可能诱发发病。潜伏期通常5-12天,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建议症状持续超过3天时进行病原学检测。

感染期间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煮蔬菜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应暂停游泳直至症状完全消失两周后。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儿童患者需警惕高热惊厥,老年人关注呼吸状态。日常可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维护呼吸道黏膜完整性。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冻伤 单心房 亨廷顿病 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肉毒中毒 慢性筛窦炎 女性尖锐湿疣 多形性脂肪瘤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