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通常与牙菌斑中的细菌感染有关,常见致病菌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伴放线聚集杆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能破坏牙龈组织并引发炎症反应。中间普氏菌常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协同作用,加重牙龈红肿和出血症状。伴放线聚集杆菌则与青少年牙龈炎关系密切,可导致牙龈边缘出现明显红肿。这些细菌在牙菌斑中形成生物膜,长期刺激牙龈会导致慢性炎症,表现为刷牙出血、牙龈肿胀和口臭等症状。
日常应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牙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有效预防牙龈炎。
牙周病和牙龈炎是两种不同的口腔疾病,牙龈炎是牙周病的早期阶段。
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通常由牙菌斑堆积引起,病变局限于牙龈组织,尚未累及牙槽骨和牙周韧带。通过规范刷牙、使用牙线和定期洗牙,牙龈炎可以完全治愈。牙周病则是牙龈炎的进展形式,除牙龈炎症外,还伴随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和牙齿松动。牙周病可能由长期牙龈炎发展而来,也可能与糖尿病、吸烟等因素有关。牙周病需要更复杂的治疗,如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甚至手术治疗。
日常应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及时就医。
牙龈炎可能引发牙周组织破坏、牙齿松动脱落及全身系统性疾病。牙龈炎未及时治疗时,炎症会向深层扩散导致牙槽骨吸收,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随着病情进展,牙齿支持结构逐渐丧失,可能出现咀嚼无力或牙齿移位。长期慢性感染还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诱发心血管疾病或加重糖尿病。
牙周致病菌产生的炎症介质可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妊娠期妇女若合并重度炎症,可能提升早产低体重儿概率。部分患者会出现口源性口臭,影响社交心理健康。
日常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可有效控制菌斑。出现持续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时应及时就诊口腔科。
边缘性牙龈炎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牙周治疗等方式治愈。
边缘性牙龈炎可能与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等症状。日常护理需坚持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轻度炎症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漱液等抑制菌斑,配合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控制感染。中重度患者需接受超声波洁治术去除牙结石,必要时行龈下刮治术。治疗期间应避免吸烟饮酒,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
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牙龈出血及时就医干预。
急性牙龈炎可以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
甲硝唑片属于硝基咪唑类抗菌药,对厌氧菌感染引发的牙龈红肿疼痛有抑制作用。阿莫西林胶囊作为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可控制由链球菌等需氧菌引起的炎症反应。布洛芬缓释胶囊能缓解牙龈炎导致的持续性胀痛或跳痛症状,但无法消除感染源。使用上述药物需排除过敏史,避免与酒精或抗凝药同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谨慎。
日常建议用温盐水漱口,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患处。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