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最近一个月感觉有时左腹部有时右边腹部有疼痛感 还有恶心的感觉 排便很软是怎么回事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泻药吃了多久后开始排便?

泻药服用后一般在6-12小时内开始排便,具体时间与药物种类、个体差异及胃肠功能状态有关。

泻药的作用机制和起效时间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肠溶片、番泻叶颗粒等通过刺激肠壁神经促进肠道蠕动,通常在6-10小时内起效。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通过增加肠道水分软化粪便,起效时间约为12-24小时。润滑性泻药如开塞露含甘油通过局部润滑直肠发挥作用,一般30分钟至1小时即可见效。容积性泻药如小麦纤维素颗粒通过吸水膨胀刺激排便反射,需配合大量饮水,起效时间可能超过24小时。服用泻药后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空腹使用刺激性泻药以防胃肠不适。

长期依赖泻药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药物依赖性便秘或电解质失衡。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若连续3天未排便或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肠梗阻等器质性疾病。老年人及孕妇使用泻药前应咨询医生,避免选择含蒽醌类成分的泻药。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不排便是什么原因?

不排便可能由饮食结构不合理、水分摄入不足、胃肠功能紊乱、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长期不排便可能导致腹胀、腹痛等症状,建议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就医检查。

1、饮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是常见诱因,如长期缺乏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会导致肠道蠕动减缓。建议每日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可适量增加燕麦片、红薯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若伴随排便费力,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或小麦纤维素颗粒。

2、水分摄入不足

每日饮水量低于1500毫升时,肠道内容物水分被过度吸收,易造成大便干结。建议分次饮用温开水,总量维持在2000毫升左右。对于老年人群,可配合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但不宜长期依赖。

3、胃肠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或功能性便秘患者常出现排便节律异常,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内脏高敏感性有关。表现为排便间隔延长伴腹胀,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或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促进胃肠动力。

4、肠梗阻

机械性梗阻如肿瘤、肠粘连等会导致排便完全停止,多伴随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需通过腹部CT等检查确诊,紧急情况下可能需行肠切除吻合术或肠道支架置入术。麻痹性梗阻常见于术后患者,需禁食并留置胃肠减压管。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显著降低基础代谢率,引发全身性低动力状态。患者除便秘外还可能出现怕冷、浮肿等症状,需检测甲状腺功能五项。确诊后需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并定期监测TSH水平调整剂量。

日常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晨起后饮用温水并按摩左下腹有助于刺激肠蠕动。避免久坐不动,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或腹部按摩。若调整饮食及生活方式后仍持续3天以上不排便,或出现剧烈腹痛、便血等警示症状,须立即消化内科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老年患者及长期卧床者更需警惕粪石性肠梗阻风险。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每天早上排便会瘦吗?

每天早上排便不会直接导致体重减轻,但规律排便有助于维持健康的消化系统功能。

排便属于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主要作用是排出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体重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热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单纯排便行为对脂肪分解没有直接影响。肠道内容物的重量通常在1-2公斤范围内波动,排便后可能出现暂时性体重数字下降,但这属于生理性波动而非真正的脂肪减少。保持每日规律排便能帮助减少肠道废物滞留,避免因便秘导致的腹胀不适,间接帮助维持正常代谢节奏。部分人群在改善便秘后,因腹部胀气缓解可能出现腰围变小的现象,但这与脂肪减少有本质区别。

若希望通过排便改善达到减重效果,需要建立整体健康管理方案。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有助于形成柔软粪便,全谷物、西蓝花、苹果等食物可促进肠道蠕动。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水分充足可预防大便干结。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能刺激肠道蠕动,建议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长期便秘伴随体重异常变化时,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肠易激综合征等病理因素。

维持规律排便习惯对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但减重需要结合饮食控制与运动锻炼。建议采用均衡饮食模式,控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配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出现排便习惯突然改变或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婴儿3天不排便怎么办?

婴儿3天不排便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温水刺激、补充益生菌、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婴儿便秘通常由喂养不当、胃肠功能未完善、水分摄入不足、肠道菌群失衡、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便秘时,母亲需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尝试更换为含益生元或低乳糖配方奶粉,两次喂奶间适当喂5-10毫升温水。6个月以上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可增加西梅泥、苹果泥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辅食。

2、腹部按摩

家长可在婴儿清醒时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用指腹轻柔打圈按摩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次。按摩前将手掌搓热,配合婴儿被动蹬腿运动能更好促进肠蠕动。注意避开刚进食后1小时内操作,按摩力度以婴儿无哭闹抗拒为宜。

3、温水刺激

使用37℃左右的温水浸湿棉柔巾,轻柔擦拭婴儿肛门周围皮肤进行刺激,每次持续1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也可让婴儿在温水浴中放松盆底肌,水位不超过肚脐,浸泡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该方法对因肛门括约肌紧张导致的排便困难效果较好。

4、补充益生菌

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可同步服用益生菌通过乳汁传递。注意选择不含乳糖和牛奶蛋白的益生菌品种,使用40℃以下温水或奶液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

5、使用药物

顽固性便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小儿开塞露等药物。乳果糖口服溶液通过渗透作用软化粪便,每次剂量按体重计算。开塞露仅作为应急使用,插入肛门深度不超过2厘米,避免长期使用产生依赖。禁用成人泻药及民间偏方。

家长需每日记录婴儿进食量、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观察是否伴随哭闹拒食、腹胀呕吐等症状。母乳喂养母亲要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让婴儿多进行俯趴练习促进胃肠蠕动。若5天未排便或出现血便、发热、精神差等情况须立即就医,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平时注意保持婴儿臀部清洁干燥,排便后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一岁宝宝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怎么办?

一岁宝宝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水分摄入、腹部按摩、补充益生菌、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大便干结排便困难通常由饮食不当、水分不足、肠道菌群失调、胃肠功能紊乱、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适当增加蔬菜水果摄入有助于改善大便干结。西蓝花、菠菜、苹果等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可将蔬菜切碎煮烂后混入米糊,水果可制成泥状。避免过多食用精制米面及香蕉等可能加重便秘的食物。每日需保证谷物、蔬菜、水果的均衡搭配。

2、增加水分摄入

每日需补充足够水分帮助软化大便。除母乳或配方奶外,可少量多次喂饮温开水,每次10-20毫升。夏季或发热时需额外增加补水量。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提示需加强补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防止影响正常饮食摄入。

3、腹部按摩

家长可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促进肠蠕动。按摩前保持手部温暖,用指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画圈,力度轻柔,每次持续3-5分钟,每日进行2-3次。按摩时间可选择在喂奶后1小时或洗澡时进行。若宝宝哭闹抗拒需立即停止。

4、补充益生菌

肠道菌群失调时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益生菌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需使用40℃以下温水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症状缓解后应继续巩固1-2周。

5、使用药物

顽固性便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开塞露等药物。乳果糖口服溶液能增加肠道水分软化大便,开塞露可刺激直肠促进排便。家长不可自行长期使用药物,若排便困难持续3天以上或伴有呕吐、腹胀需及时就医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疾病。

家长需记录宝宝每日排便次数及性状,观察是否伴有哭闹、拒食等情况。保持规律作息,鼓励宝宝多爬行活动。配方奶喂养需按标准比例冲泡,避免过浓。若调整饮食后仍未改善,或出现血便、体重不增等异常表现,应及时至儿科或儿童消化科就诊,完善粪便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老视 跟腱炎 瘙痒症 贝尔面瘫 低蛋白血症 腹膜间皮瘤 甲-髌综合症 舌咽神经损伤 沮丧和情感淡漠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