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最近天气阴冷,奶奶的腿关节经常疼痛,她自己贴了风湿膏药也不管用,这种情况是不是风湿病?有没有哪里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天气热出鼻血怎么办?

天气热出鼻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冷敷鼻部、保持环境湿润、避免挖鼻刺激、补充水分等方式缓解。鼻出血可能与鼻腔干燥、毛细血管脆弱、高温环境刺激、过敏性鼻炎、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1、局部压迫止血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向鼻中隔方向持续压迫10-15分钟,同时保持头部稍向前倾。此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前鼻孔出血,通过直接压力促进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过程中避免反复松开查看,以免影响止血效果。若出血量大或压迫无效需及时就医。

2、冷敷鼻部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鼻梁及前额部位,低温可使鼻腔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冷敷时需用干净纱布包裹冰袋,避免皮肤冻伤,每次持续时间不超过20分钟。冷敷期间应保持安静休息,避免擤鼻、打喷嚏等动作加重出血。

3、保持环境湿润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或在鼻腔内涂抹少量凡士林保持黏膜湿润。高温干燥环境下可佩戴口罩减少水分蒸发,避免空调直吹导致鼻腔脱水。定期用生理盐水喷雾清洁鼻腔,有助于修复受损黏膜。

4、避免挖鼻刺激

改掉用手抠挖鼻孔的习惯,修剪指甲防止意外划伤鼻黏膜。鼻腔瘙痒时可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切忌用力揉搓。反复机械刺激易导致鼻中隔前下方立特区血管网破裂,形成顽固性出血点。

5、补充水分

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高温天气需适当增量。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及凝血功能。

夏季预防鼻出血需注意避免长时间暴晒,外出时戴宽檐帽遮挡面部。控制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摄氏度,从高温环境进入空调房前先在阴凉处过渡。反复鼻出血或伴有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时,需排查血液疾病或鼻腔肿瘤可能。高血压患者应规律监测血压,避免擅自停用降压药物。日常可进行鼻腔保健操,用食指轻揉迎香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贴膏药后火辣辣的刺痛是怎么回事?

贴膏药后火辣辣的刺痛可能与皮肤过敏、药物成分刺激或局部皮肤损伤有关。

皮肤过敏是常见原因,部分人群对膏药中的胶粘剂或药物成分敏感,接触后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贴敷部位红肿、灼热感或刺痛。药物成分刺激多见于含薄荷脑、樟脑等挥发性物质的膏药,这类成分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发挥作用,但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反应。若贴敷前皮肤存在微小破损或撕除膏药时用力过猛导致表皮损伤,也可能出现刺痛感,通常伴随轻微红肿或脱皮。

建议立即停止使用该膏药,用温水清洁皮肤并保持干燥。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就医排查过敏原或更换其他剂型药物。日常避免反复揉搓贴敷部位,选择透气性好的低敏型膏药可减少不适。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荨麻疹喝药不管用怎么办?

荨麻疹用药效果不佳时可通过调整药物、排查诱因、联合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

荨麻疹可能与过敏原持续接触、药物选择不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若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效果不理想,可就医更换为奥马珠单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剂,或短期联用醋酸泼尼松片。同时需排查食物、花粉、尘螨等潜在诱因,避免搔抓皮肤。冷敷患处可缓解瘙痒,紫外线光疗对慢性荨麻疹有一定辅助作用。反复发作需完善血常规、过敏原检测等明确病因。

日常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记录饮食及环境接触史,避免过热刺激和情绪紧张。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风湿病吃了中药怎么还疼?

风湿病患者服用中药后仍感到疼痛可能与药物起效时间、个体差异或治疗方案调整不足有关。中药治疗风湿病通常需要一定周期才能显效,同时需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和规范用药。

1. 药物起效时间

中药调理风湿病多通过整体调节发挥作用,相比西药止痛药起效较慢。临床常用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等抗风湿中药,通常需要连续服用数周才能逐步改善关节炎症。患者应避免因短期未见效而自行停药,需遵医嘱完成疗程。

2. 证型辨证偏差

风湿病在中医分为风寒湿痹、湿热痹阻等不同证型,若用药未精准对应证型可能影响疗效。例如寒痹误用清热药可能加重疼痛,需由中医师重新辨证调整方剂,如将独活寄生汤改为桂枝芍药知母汤等针对性方案。

3. 病情活动度较高

处于急性发作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单纯中药可能难以快速控制炎症。此时需配合西药如甲氨蝶呤、塞来昔布等控制病情活动度,待稳定后再以中药巩固疗效,形成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

4. 剂量或配伍问题

中药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和剂量直接影响疗效。如祛风湿药川乌、草乌需严格炮制并控制用量,配伍甘草可减毒增效。患者自行更改药量或配伍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建议定期复诊调整处方。

5. 其他影响因素

寒冷潮湿环境、过度劳累或饮食不当均可诱发疼痛加重。部分患者同时存在骨质疏松、纤维肌痛等共病,需排查其他致痛因素。中药治疗期间应配合保暖、适度功能锻炼等综合管理。

风湿病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复诊,配合医生完成疗效评估与方案优化。日常需注意关节保暖,避免提重物和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可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饮食宜选择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核桃等抗炎食物,限制高嘌呤饮食。疼痛明显时可临时使用热敷缓解,但持续疼痛或关节肿胀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中药服用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避免影响药效。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椎间盘突出贴什么膏药好?

椎间盘突出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消痛贴膏、通络祛痛膏、骨通贴膏、活血止痛膏等药物缓解症状。椎间盘突出多因椎间盘退变、外伤或长期劳损导致,膏药可通过局部消炎镇痛改善不适,但需结合其他治疗方式综合干预。

1、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为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局部炎症和疼痛。其成分氟比洛芬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神经根水肿。使用时需避开破损皮肤,孕妇及对非甾体药物过敏者禁用。该药物不能替代牵引或物理治疗等核心干预措施。

2、消痛贴膏

消痛贴膏含薄荷脑、樟脑等成分,通过冷敷效应缓解椎间盘突出急性期肌肉痉挛和放射性疼痛。适用于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的患者,但皮肤敏感者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该药物对神经根压迫导致的麻木症状改善有限,需配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3、通络祛痛膏

通络祛痛膏为中成药,含川乌、草乌等成分,具有温经散寒作用,适合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活血化瘀功效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但高血压患者慎用。该药物起效较慢,需连续使用数日方能显效,不可与口服抗凝药物同时使用。

4、骨通贴膏

骨通贴膏含辣椒素类物质,通过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转移疼痛感知,适用于慢性椎间盘突出伴腰肌劳损。使用初期可能出现灼热感,通常耐受后可缓解。该药物不适用于急性期剧烈疼痛,且夜间使用可能影响睡眠,建议白天贴敷。

5、活血止痛膏

活血止痛膏含麝香、血竭等成分,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适用于椎间盘突出恢复期残留的隐痛。其强渗透性可使药效深入软组织,但过敏体质者需做小面积试用。该药物不宜长期连续使用超过两周,避免皮肤耐受性下降。

椎间盘突出患者除药物外,需注意卧床休息时保持腰椎生理曲度,建议选择硬板床并在膝下垫枕。急性期过后可进行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日常避免久坐久站及提重物,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饮食可适当增加牛奶、豆制品等钙质摄入,促进骨骼健康。若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须立即就医评估手术指征。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膀胱瘘 恋物症 乳腺炎 慢性附睾炎 颈动脉体瘤 眶上神经痛 前庭大腺炎 范科尼综合征 神经性肌强直 扁桃体恶性肿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