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童康复科

化脓性脊髓炎严不严重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多久好?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一般7-10天恢复,实际恢复时间受到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患者免疫力、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措施等因素影响。

1、病情程度:

轻度感染仅累及扁桃体表面黏膜时,症状较轻且恢复较快。若炎症扩散至扁桃体深部组织或形成脓肿,可能延长病程至2周以上。伴随高热、吞咽困难等症状的严重病例需更长时间康复。

2、治疗方式:

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未及时用药可能导致病情迁延。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是常用药物,需完成全程治疗。局部含漱液和喷雾辅助治疗可加速症状缓解。

3、免疫状态:

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患者恢复期相对较长。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等特殊人群易出现反复感染,可能需延长治疗周期。充足休息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

4、并发症情况:

合并中耳炎、鼻窦炎等局部并发症时需同步治疗。罕见情况下发生扁桃体周围脓肿或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需住院治疗并延长康复时间至3-4周。

5、护理措施:

保持口腔清洁、适量温凉流质饮食可减轻咽部刺激。避免辛辣食物和吸烟饮酒等不良刺激。保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有助于毒素排出。

患病期间建议选择米粥、蒸蛋等软质食物,避免坚果等坚硬食品刺激咽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可缓解咽部不适。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疲劳。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颈部肿胀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愈后2周内避免过度用嗓,定期复查确保彻底痊愈。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症状?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咽痛、发热、扁桃体红肿化脓、吞咽困难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1、咽痛:

咽痛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疼痛程度从轻度不适到剧烈刺痛不等,常因吞咽动作加重。疼痛多始于单侧,随后发展为双侧,可能放射至耳部。患者常因疼痛拒绝进食,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

2、发热:

体温可迅速升至38-40摄氏度,伴有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发热通常在发病后24小时内达到高峰,持续3-5天。婴幼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老年患者则可能表现为低热伴乏力。

3、扁桃体红肿化脓:

扁桃体明显充血肿胀,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融合成片的脓苔。脓性分泌物容易擦去,擦除后可见黏膜充血但无出血。严重时扁桃体可肿大至中线,导致呼吸困难。

4、吞咽困难:

由于扁桃体肿胀和疼痛,患者出现明显吞咽障碍,流质饮食也感困难。儿童可能因吞咽疼痛导致流涎,成人常描述"如鲠在喉"的感觉。长期吞咽困难可能引发脱水风险。

5、颈部淋巴结肿大:

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压痛,直径可达1-2厘米,质地较硬但活动度好。淋巴结肿大通常在发病后2-3天最明显,随着炎症控制逐渐消退。持续肿大的淋巴结需警惕并发症可能。

患病期间建议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物理降温,但需警惕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意识改变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应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病情反复。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化脓性鼻窦炎怎么治好得快?

化脓性鼻窦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鼻腔冲洗、黏液促排剂、鼻用糖皮质激素、手术引流等方式快速缓解。该病通常由细菌感染、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力低下、过敏反应、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是化脓性鼻窦炎的主要病因,需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疗程通常为10-14天。对于耐药菌感染可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2、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脓性分泌物,减轻黏膜水肿。每日2-3次冲洗能改善鼻腔通气功能,促进炎症消退。儿童患者可选择鼻腔喷雾替代冲洗。

3、黏液促排剂:

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能降低分泌物黏稠度,促进纤毛运动。这类药物可加速脓液排出,缩短病程。使用期间需配合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4、鼻用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局部用药可缓解鼻塞头痛症状,改善窦口引流,但需持续使用2-4周才能显效。

5、手术引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病例或出现眶内/颅内并发症者,需考虑鼻内镜手术。通过开放窦口、清除病变组织恢复通气引流功能。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预防复发。

化脓性鼻窦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稀释分泌物。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诱发黏膜充血。蒸汽吸入可缓解鼻塞,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急性期避免游泳、乘飞机等可能加重症状的活动,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高热、视力改变需及时复诊。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急性脊髓炎什么原因引起的?

急性脊髓炎可能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细菌感染、血管病变、外伤等因素引起。

1、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可直接侵犯脊髓组织,导致炎症反应。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也可能间接损伤脊髓神经细胞。

2、自身免疫反应: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发脊髓炎症。这类疾病中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脊髓髓鞘,造成脱髓鞘病变和神经传导障碍。

3、细菌感染:

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可通过血行播散感染脊髓。细菌产生的毒素和炎症介质会破坏脊髓微环境,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

4、血管病变:

脊髓血管畸形、动脉硬化等可导致脊髓缺血缺氧。血管炎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引发脊髓血管炎,造成继发性脊髓损伤。

5、外伤:

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等机械性损伤可直接压迫脊髓。外伤后局部出血、水肿等继发改变会加重脊髓炎症反应,多伴有明确外伤史。

急性脊髓炎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脊髓损伤。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鸡蛋、新鲜果蔬等,保证营养支持。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肢体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注意观察排尿排便功能,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症状?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发热、意识障碍、肢体无力及感觉异常。症状发展通常按早期表现→进展期→终末期的顺序演变。

1、头痛:

头痛是早期常见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疼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这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导致颅内压增高有关,需警惕脑水肿风险。

2、发热:

约80%患者出现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发热源于免疫系统激活和炎性因子释放,若持续高热需排除继发感染。

3、意识障碍:

进展期可能出现嗜睡、谵妄甚至昏迷,反映脑实质广泛受累。脑电图检查常显示弥漫性慢波,提示大脑皮层功能受损。

4、肢体无力:

脊髓受累时出现不对称性肌力下降,以下肢为著。肌力评估多为3-4级,伴随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体征。

5、感觉异常:

部分患者有束带感、麻木或刺痛等感觉障碍,与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相关。症状多从远端向近端发展,需与吉兰-巴雷综合征鉴别。

发病期间需卧床休息并保持电解质平衡,恢复期可逐步进行肢体康复训练。饮食宜选择高蛋白、低脂流质食物,如鱼肉粥、蒸蛋羹等易消化营养品。每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修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和药物调整。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怀孕 肺气肿 虹膜囊肿 肺动脉闭锁 放射性肺炎 颈部血管损伤 脑型血吸虫病 痛风性关节炎 渗出性多形红斑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