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腿趴开的一瞬间大腿内测骨头痛,跨两边也有酸痛感,右膝盖站久了也疼,但是用手按压没有疼痛感。这是怎么回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文军 住院医师
李文军门诊部
立即预约
王晋军 主治医师
柳林县柳林镇卫生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单人心肺复苏按压比例是什么?
单人心肺复苏的按压比例应为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这一比例基于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旨在确保心脏和大脑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同时维持血液循环。按压频率应保持在每分钟100至120次,按压深度为5至6厘米,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时间应持续1秒,使胸部明显抬起。 1、按压频率和深度的重要性:按压频率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心肺复苏的效果,频率过快可能导致按压深度不足,过慢则无法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按压深度过浅无法有效推动心脏泵血,过深则可能造成肋骨骨折等损伤。每分钟100至120次的频率和5至6厘米的深度是经过大量研究验证的最佳范围。 2、人工呼吸的技巧:人工呼吸时,确保患者气道通畅是关键。可采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完全包住患者的口部进行吹气。每次吹气时间应持续1秒,观察到胸部明显抬起即可。避免过度吹气,以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或气压伤。 3、按压与人工呼吸的协调: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协调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按压时应保持节奏稳定,避免中断。完成30次按压后,迅速进行2次人工呼吸,尽量减少停顿时间。按压和人工呼吸的交替应流畅,确保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的持续性。 单人心肺复苏的按压比例和操作技巧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掌握正确的按压频率、深度以及人工呼吸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实际操作中,保持冷静、迅速反应,严格按照指南要求执行,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救治效果的重要保障。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成人心肺复苏按压方法?
成人心肺复苏按压的正确方法是快速、有力、持续地按压胸骨下半部,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深度为5-6厘米,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同时保持气道开放,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措施,正确操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心肺复苏的原理是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而受损。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判断意识、呼救、检查呼吸、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 1、判断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大声呼唤,观察是否有反应。如果患者无反应,立即呼救并开始心肺复苏。判断意识是心肺复苏的第一步,可以避免对清醒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操作。 2、呼救:大声呼救,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救援。呼救是心肺复苏的重要环节,可以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专业救治。呼救时需清晰说明地点、患者情况和所需帮助。 3、检查呼吸:观察患者胸腹部是否有起伏,听是否有呼吸声,感觉是否有气流。如果患者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检查呼吸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避免对呼吸正常患者进行错误操作。 4、胸外按压: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上,施救者跪于患者一侧,双手掌根重叠,置于胸骨下半部,双肘伸直,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深度为5-6厘米。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核心步骤,可以维持血液循环,为重要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 5、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后仰,抬起下颌,清除口腔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开放气道是心肺复苏的重要环节,可以确保人工呼吸时气体顺利进入肺部。开放气道时需注意保护颈椎,避免二次损伤。 6、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孔,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观察胸廓是否抬起,吹气后松开鼻孔,让患者呼气。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的重要步骤,可以为患者提供氧气,维持生命体征。人工呼吸时需注意吹气量和频率,避免过度通气。 成人心肺复苏按压的正确方法是快速、有力、持续地按压胸骨下半部,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深度为5-6厘米,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同时保持气道开放,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措施,正确操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心肺复苏的原理是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而受损。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判断意识、呼救、检查呼吸、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方法,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心肺复苏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为构建安全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位置?
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是胸骨下半段,即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这一位置能有效按压心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复苏成功率。按压深度应为5-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确保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 1、胸骨下半段是按压的最佳位置。胸骨位于胸腔前壁正中,按压此处可以直接作用于心脏,推动血液流向全身。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一个简单易记的定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成年人。这一位置的选择基于解剖学原理,确保按压力量能够有效传递到心脏。 2、按压深度和频率的科学依据。按压深度5-6厘米能够充分压缩心脏,产生足够的血流,同时避免过度按压导致肋骨骨折等并发症。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模拟了正常心率,确保心脏在复苏过程中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研究表明,这一频率和深度的组合能够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 3、按压后的胸廓回弹至关重要。每次按压后,胸廓需要完全回弹,以允许心脏充分舒张,血液回流。不完全回弹会减少心脏的充盈量,影响下一次按压的效果。施救者需要确保按压和回弹的时间比例均衡,避免过度用力或按压过快。 4、按压姿势和力量的正确应用。施救者应跪在患者一侧,双手重叠,掌根置于胸骨下半段,双臂伸直,垂直于患者胸壁。利用上半身的力量进行按压,避免仅用手臂力量,以确保按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正确的姿势能够减少施救者的疲劳,提高按压的效率和效果。 5、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配合。在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每进行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这一比例确保了心脏和肺部的协同工作,提高复苏的整体效果。施救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确保每次呼吸都能有效进入患者肺部。 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深度、频率和姿势是确保复苏成功的关键。掌握这些要点,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有效施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定期参加心肺复苏培训,保持技能的熟练度,是每个成年人应具备的基本急救能力。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直肠癌如何用手指检查?
直肠癌的早期发现可以通过手指检查直肠指检进行初步筛查,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直肠指检可以触摸到直肠下段及肛门周围的异常肿块或硬结,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具体操作时,医生会戴上手套并涂抹润滑剂,将手指轻轻插入肛门,通过触诊评估直肠壁的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建议进一步进行肠镜或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1、直肠指检的操作步骤:医生会要求患者采取侧卧位或膝胸位,放松肛门括约肌。检查者用食指轻轻插入肛门,沿直肠壁进行触诊,评估是否有肿块、硬结或疼痛。整个过程通常只需几分钟,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不适,但不会造成严重疼痛。 2、直肠指检的适用人群:40岁以上人群、有家族史者、长期便秘或腹泻者、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者应定期进行直肠指检。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3、直肠指检的局限性:直肠指检只能检查到直肠下段约7-10厘米的范围,对于高位直肠病变可能无法触及。对于怀疑高位病变或指检发现异常者,需结合肠镜、CT或MRI等进一步检查。 4、直肠癌的其他筛查方法:肠镜检查是诊断直肠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并取活检。粪便潜血试验可以检测便血,CT或MRI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和浸润范围。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综合筛查。 5、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或腹泻交替、排便不尽感、腹痛或腹胀等可能是直肠癌的早期信号。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 直肠指检是直肠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对于检查中发现异常者,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并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定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是降低直肠癌死亡率的关键。
白晓燕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手机玩久了眼睛疼怎么办?
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眼睛疼痛,主要原因是眼睛疲劳和干眼症,可以通过调整用眼习惯、使用人工泪液和进行眼部按摩来缓解。减少屏幕使用时间、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定期休息眼睛是有效的方法。 1、眼睛疲劳是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肌肉持续紧张,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建议每隔20分钟休息一次,远眺20秒,放松眼部肌肉。同时,调整屏幕亮度和对比度,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2、干眼症是因为长时间看屏幕,眨眼次数减少,泪液蒸发过快。使用人工泪液可以补充眼睛表面的水分,缓解干涩感。选择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避免对眼睛造成二次伤害。 3、眼部按摩可以促进眼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眼周穴位,如太阳穴、睛明穴,每次按摩5-10分钟。按摩时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 4、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屏幕与眼睛的距离保持在50-70厘米,屏幕中心略低于眼睛水平线。调整座椅高度,确保坐姿端正,减少颈部和肩部的压力。 5、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A、C和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橙子,有助于保护眼睛健康。适量补充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鱼油,可以改善干眼症状。 6、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眼部疾病。如果眼睛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视力下降、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眼部疾病。 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眼睛疼痛,通过调整用眼习惯、使用人工泪液和进行眼部按摩可以有效缓解。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确保眼部健康。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热门标签

失眠 黄热病 灰指甲 脊髓纵裂 尿道上裂 陶工尘肺 大脑撕裂伤 胆固醇肺炎 急性淋巴结炎 脊髓性肌萎缩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