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视锥细胞有问题怎么治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区别?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视网膜中两种主要的光感受器,功能与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视锥细胞主要负责明视觉和色觉,视杆细胞主导暗视觉和运动感知,区别主要体现在分布密度、感光特性、色觉能力、光敏感度及与视觉疾病关联性五个方面。

1、分布密度:

视锥细胞集中分布于视网膜中央的黄斑区,尤其在中央凹处密度最高,每平方毫米可达15万个。视杆细胞则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区域,中央凹处完全缺失,周边密度可达每平方毫米15-17万个。这种分布差异决定了中央视野的高分辨力和周边视野的弱光感知优势。

2、感光特性:

视锥细胞包含三种对不同波长敏感的亚型短波/中波/长波,可分辨约100万种颜色,最佳工作环境为亮度超过3坎德拉/平方米的明视觉条件。视杆细胞仅含单一视紫红质色素,无法区分颜色,但在亮度低于0.001坎德拉/平方米的暗环境下仍能响应单个光子刺激。

3、色觉能力:

视锥细胞通过三种视蛋白S/M/L型实现三色视觉,可精确分辨红绿蓝等色系,形成约60-70赫兹的时间分辨率。视杆细胞仅能感知明暗梯度,时间分辨率约25赫兹,在月光等弱光下形成单色灰阶视觉,这也是夜间难以辨别颜色的原因。

4、光敏感度:

视杆细胞的感光灵敏度是视锥细胞的500-1000倍,其视紫红质在暗处需30-45分钟完全再生,导致暗适应过程缓慢。视锥细胞的光色素再生仅需5-10分钟,明适应较快但需要更强光照刺激,两者协同实现10^12量级的亮度适应范围。

5、疾病关联:

视锥细胞功能障碍会导致色盲、黄斑变性等疾病,表现为中心视力下降和色觉异常。视杆细胞损伤则引发夜盲症或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症状为周边视野缺损和暗适应障碍。临床检查可通过暗适应试验、视野计和视网膜电图区分两类细胞功能状态。

日常护眼需注意两类细胞的生理需求:保证维生素A视黄醛前体和叶黄素保护黄斑的摄入,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是优质来源;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以减少视锥细胞蓝光损伤;夜间活动时预留15分钟暗适应时间;定期进行眼底检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黄斑功能。户外活动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可同时保护两种感光细胞。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视锥细胞一般来说,在黄斑中心凹这个地方分布密集,而在视网膜周边部相对来说是非常少的,视杆细胞在中央凹处没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并且与双极细胞视神经节细胞的联络方式不变存在汇聚现象,视杆细胞对暗光非常敏感。 因此光敏感度较高,但是分辨能力非常差,在弱光下只能看到物体粗略的轮廓,并且视物没有色觉,而视锥细胞的空间分辨率非常高,视杆细胞主要是对微弱的光线更加敏感,视杆细胞一般来说视紫红质是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而视锥细胞感光色素是视紫蓝质。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眼底具有视功能的两种细胞,其中视锥细胞,主要聚集在黄斑区,主导中心视力及白天的视力,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周边部的视网膜。 主导周围视力以及夜视力,如果视锥细胞发生功能损伤,人的中心视力会出现立即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失明,而视杆细胞如果损伤或者营养不良,会出现明显的夜视障碍,称为夜盲症。 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视杆细胞缺乏维生素A的表现。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需不需要治疗?
这是一定要治疗的,否则孩子患者的病情会日渐加重,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是遗传性黄斑变性疾病之一,此病主要损害视锥细胞,症状为:视力减退,色觉异常,夜盲等等,在治疗期间孩子要注意休息,不要用眼过度。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眼球震颤视锥细胞变性要怎么治疗?
首先觉得患者是存在远视眼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去医院做一下验光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远视眼,是可以选择佩戴眼镜或者微创手术等方法来进行处理的。当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长时间的用眼,不要盯着强光。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热门标签

失眠 发热 肩周炎 甲沟炎 脑血管病 干燥综合症 视网膜裂孔 胎儿脊柱裂 口腔尖锐湿疣 胫前动脉损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