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皮炎

对称性皮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什么是光敏性皮炎?

光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对紫外线或可见光异常敏感导致的炎症反应。

光敏性皮炎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光敏物质接触以及某些药物使用有关。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光敏感基因缺陷,皮肤缺乏正常的光保护机制。常见诱因包括服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噻嗪类利尿剂等光敏性药物,或接触香水、柑橘类水果等含呋喃香豆素的外源性光敏物质。临床表现为曝光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背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明显瘙痒感,严重者可出现皮肤肿胀和脱屑。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外用糖皮质激素,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慢性反复发作者需使用羟氯喹片进行光保护治疗。

日常需严格防晒,避免在10点至16点紫外线强烈时段外出,穿戴宽檐帽和防晒衣物,使用SPF30以上的广谱防晒霜。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神经性皮炎和银屑病区别?

神经性皮炎和银屑病是两种不同的慢性皮肤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皮损特征及治疗方法。神经性皮炎以剧烈瘙痒和苔藓样变为特征,银屑病则表现为红斑鳞屑和关节损害。

1、病因差异

神经性皮炎与精神紧张、搔抓刺激等神经功能障碍相关,属于局限性皮肤神经官能症。银屑病是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遗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

2、皮损特点

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后、肘窝等易摩擦部位,皮损干燥肥厚呈苔藓样,伴抓痕血痂但无鳞屑。银屑病典型皮损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覆盖银白色云母状鳞屑,刮除后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

3、伴随症状

神经性皮炎以阵发性剧痒为主,夜间加重影响睡眠。银屑病除皮肤症状外,可能伴指甲顶针样凹陷、关节肿痛等关节病型表现,部分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

4、病理改变

神经性皮炎病理显示表皮角化过度,真皮浅层纤维增生伴炎细胞浸润。银屑病病理特征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血管扩张伴中性粒细胞浸润。

5、治疗原则

神经性皮炎以止痒修复为主,常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配合抗组胺药。银屑病需长期综合管理,局部使用维生素D3衍生物,中重度患者需光疗或生物制剂调节免疫。

两种疾病均需避免诱发因素,神经性皮炎患者应减少搔抓,银屑病患者需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湿润有助于缓解症状,建议使用无刺激保湿剂。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若皮损持续进展或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日常注意调节情绪压力,保证充足睡眠对病情控制均有积极作用。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脂溢性皮炎头皮怎么治愈?

脂溢性皮炎头皮可通过抗真菌治疗、局部糖皮质激素、角质溶解剂、免疫调节剂、光疗等方式治疗。脂溢性皮炎通常由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皮脂分泌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反应失调、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抗真菌治疗

酮康唑洗剂能抑制马拉色菌生长,减轻头皮红斑和鳞屑。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抗真菌和角质溶解双重作用,每周使用两到三次可缓解症状。环吡酮胺乳膏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合成发挥作用,适用于局部顽固性皮损。

2、局部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乳膏可快速缓解炎症和瘙痒,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两周。糠酸莫米松凝胶适用于急性期红斑水肿,其系统性吸收率较低。丙酸氟替卡松泡沫剂能精准覆盖毛发区,特别适合头皮大面积受累的情况。

3、角质溶解剂

水杨酸制剂能软化并去除异常堆积的角质层,常用浓度为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六。煤焦油洗剂通过抑制表皮细胞过度增殖改善鳞屑,但可能增加光敏性。硫磺制剂具有抗菌和角质调节作用,可与其他药物交替使用。

4、免疫调节剂

他克莫司软膏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控制炎症,适用于激素依赖患者。吡美莫司乳膏对面部和头皮交界处皮损效果显著。这些药物不会引起皮肤萎缩,但使用初期可能出现短暂灼热感。

5、光疗

窄谱UVB照射能调节局部免疫反应,每周两到三次可见效。PUVA疗法适用于顽固病例,但需配合光敏剂使用。光疗期间需注意保护眼睛和正常皮肤,治疗前后应避免使用光敏性药物。

脂溢性皮炎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碱性洗护产品,洗头水温控制在三十七度左右。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和熬夜。选择棉质透气寝具并定期更换,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症状持续加重或合并明显脱发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评估。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脂溢性皮炎和痤疮的区别?

脂溢性皮炎和痤疮是两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好发部位。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现为头皮、面部等皮脂腺丰富区域的红色斑片伴油腻性鳞屑,而痤疮以毛囊皮脂腺单位的炎症反应为特征,常见粉刺、丘疹或脓疱。两者在病因、治疗及护理上存在明显差异。

1、发病机制

脂溢性皮炎与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皮脂分泌异常及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有关,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痤疮则因毛囊角化异常、皮脂分泌过多、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共同导致,青春期激素变化是重要诱因。

2、临床表现

脂溢性皮炎皮损为边界清晰的黄红色斑片,表面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见于眉弓、鼻唇沟、耳后及胸背部,多伴瘙痒。痤疮表现为开放性或闭合性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甚至结节囊肿,好发于面颊、额头及下颌。

3、病理特征

脂溢性皮炎组织病理可见海绵水肿、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及角化不全。痤疮病理显示毛囊漏斗部角化过度、皮脂腺导管扩张,中重度痤疮可见毛囊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胶原破坏。

4、治疗原则

脂溢性皮炎需抗真菌治疗,常用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乳膏等外用药物,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痤疮治疗需根据分级选择维A酸类、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等外用药,中重度需口服多西环素或异维A酸。

5、护理差异

脂溢性皮炎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选择温和控油护肤品,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痤疮护理需注重毛囊疏通,使用含水杨酸或果酸成分的清洁产品,忌用手挤压皮损,并注意防晒以减少色素沉着。

两种疾病均需长期管理,脂溢性皮炎易反复发作需维持治疗,痤疮在青春期后可能自行缓解但可能遗留瘢痕。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症状加重或合并感染时需及时就医。皮肤护理建议选择无酒精、无香料配方产品,清洁时水温不宜过高,同时注意记录可能诱发加重的食物或环境因素。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婴儿脂溢性皮炎怎么护理?

婴儿脂溢性皮炎可通过清洁保湿、避免刺激、调整喂养等方式护理。

婴儿脂溢性皮炎多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定植或母体激素残留有关,表现为头皮、面部等部位出现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红斑。日常护理需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碱性洗剂,可配合婴儿专用无香型保湿霜薄涂。哺乳期母亲应减少高脂饮食,配方奶喂养者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低敏奶粉。若出现皮肤破溃、渗液或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真菌感染或过敏因素。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药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酮康唑洗剂或氧化锌软膏。

保持婴儿皮肤干爽透气,选择纯棉衣物并定期修剪指甲以防抓挠。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肠炎 猝死 食管囊肿 扁桃体结石 短肠综合症 单纯性紫癜 前列腺脓肿 颈部韧带扭伤 鄂木斯克出血热 匐行穿孔性弹性组织变性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