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感染内科 > 流感

病毒性流感要应该怎样治疗好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乙型流感发烧几天?

乙型流感引起的发烧通常持续3-5天,具体时长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患者可通过多饮水、适当休息、物理降温等方式缓解症状,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1、发烧时长:乙型流感患者的发烧持续时间一般为3-5天,部分患者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发烧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的正常反应,通常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消退。若发烧超过5天或体温持续升高,需及时就医排除并发症。

2、物理降温:发烧期间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缓解不适。用温水擦拭身体、敷冷毛巾于额头、腋下等部位有助于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酒精中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

3、多饮水:发烧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加快,需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温水、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排出毒素。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以免加重身体负担。适量饮用果汁补充维生素。

4、适当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发烧期间应减少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营造良好的休息氛围。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5、药物治疗:若发烧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次、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次等。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乙型流感患者发烧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粥类、蔬菜汤、水果等。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伸展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定期监测体温,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病毒性面瘫恢复要多久?

病毒性面瘫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通常需要数周至数月不等。恢复速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轻度面瘫患者可能在2-4周内恢复,而重度患者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有助于加速恢复过程。

1、急性期治疗:病毒性面瘫的急性期通常持续1-2周,此时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片400mg,每日5次和伐昔洛韦片500mg,每日3次。同时可配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30mg,每日1次减轻神经水肿,缓解症状。

2、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患者可进行面部肌肉的康复训练。常见的训练方法包括皱眉、闭眼、鼓腮、吹气等动作,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如低频电刺激、热敷和按摩等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加速神经修复。低频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分钟;热敷可用热毛巾敷于患侧面部,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4、中医治疗:中医认为面瘫与风寒侵袭有关,常用针灸和中药治疗。针灸取穴以阳白、太阳、地仓、颊车等为主,每日1次,每次20分钟。中药可选用牵正散或补阳还五汤,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

5、心理疏导:面瘫可能影响患者的外貌和社交功能,导致心理压力。家属和医生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面对治疗。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

病毒性面瘫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和瘦肉。适当进行面部按摩和热敷,避免受凉。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促进康复。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流感是什么引起的?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能由病毒传播、免疫力低下、接触感染者、环境因素、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流感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增强免疫力、隔离防护、接种疫苗等方式治疗。

1、病毒传播: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病毒颗粒容易被他人吸入。预防措施包括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治疗时可使用奥司他韦胶囊75mg,每日两次、扎那米韦吸入剂10mg,每日两次等抗病毒药物。

2、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流感,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增强免疫力的方法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治疗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每6小时一次缓解发热症状。

3、接触感染者: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会增加感染风险,尤其是在封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减少接触感染者的方法包括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治疗时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400mg,每8小时一次缓解肌肉疼痛。

4、环境因素:寒冷、干燥的环境有利于流感病毒的存活和传播,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改善环境的方法包括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适宜温度。治疗时可使用盐酸伪麻黄碱片60mg,每6小时一次缓解鼻塞症状。

5、慢性疾病: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哮喘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流感并出现严重并发症。控制慢性疾病的方法包括定期体检、遵医嘱用药。治疗时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流感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鱼肉。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毛巾等,可以有效预防流感传播。定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尤其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更为重要。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病毒性疱疹怎样引起的?

病毒性疱疹可能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原因引起,病毒性疱疹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局部护理、免疫调节、预防感染、对症治疗等方式治疗。

1、单纯疱疹1型:单纯疱疹病毒1型主要通过口腔分泌物传播,感染后可引起口唇疱疹。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阿昔洛韦片400mg,每日3次、泛昔洛韦片250mg,每日3次,局部可使用喷昔洛韦乳膏涂抹。

2、单纯疱疹2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可引起生殖器疱疹。治疗可采用伐昔洛韦片500mg,每日2次、泛昔洛韦片500mg,每日2次,局部使用阿昔洛韦软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

3、水痘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水痘,病毒潜伏后复发引起带状疱疹。治疗使用阿昔洛韦片800mg,每日5次、泛昔洛韦片500mg,每日3次,局部涂抹阿昔洛韦软膏。带状疱疹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加巴喷丁胶囊300mg,每日3次。

4、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治疗以更昔洛韦注射液5mg/kg,每日2次为主,严重者可使用膦甲酸钠注射液60mg/kg,每日3次。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5、EB病毒: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发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每6小时1次,咽痛可使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病毒性疱疹患者应注意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增强体质。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等物品。出现症状加重或持续不退时,应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病毒性角膜炎注意事项?

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需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感染扩散、合理用药、定期复查、保护眼睛。

1、眼部卫生: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搓眼睛,防止细菌或病毒二次感染。使用干净毛巾擦拭眼睛,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枕头等个人物品,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2、避免感染扩散:病毒性角膜炎具有传染性,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眼部分泌物较多时。外出时可佩戴太阳镜,防止强光刺激,同时减少外界灰尘或污染物对眼睛的伤害。

3、合理用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干扰素滴眼液等。患者需遵医嘱按时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病情反复。

4、定期复查:病毒性角膜炎易复发,患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医生会根据角膜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角膜溃疡或瘢痕形成。

5、保护眼睛: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用眼,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防止眼睛疲劳。外出时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菠菜等,促进角膜修复。适当进行眼部按摩,缓解眼部疲劳,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部受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有助于病情恢复。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手汗症 高镁血症 利什曼病 前房积血 产后抑郁症 胆总管囊肿 前庭大腺囊肿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肠毒性大肠杆菌感染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