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没洗的衣服一般不会感染猴痘,但存在极低概率的间接传播风险。猴痘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者的皮肤病变、体液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衣物、床单等物品传播。
猴痘病毒在干燥环境中的存活时间较短,未清洗的衣物若未被感染者体液直接污染,病毒载量通常不足以导致感染。但若衣物近期接触过猴痘患者的皮疹渗出液、脓液等体液,且穿着者皮肤有破损时,可能存在理论上的传播风险。病毒对高温和消毒剂敏感,常规洗衣程序即可灭活。
建议接触过猴痘患者或可疑污染物时,使用60摄氏度以上热水清洗衣物,避免与感染者共用个人物品。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感染了猴痘不一定有症状,部分感染者可能无明显临床表现。
猴痘病毒感染后是否出现症状与个体免疫状态、病毒载量等因素相关。免疫系统功能正常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发展为面部及四肢的离心性皮疹,伴随淋巴结肿大。部分接种过天花疫苗或免疫功能较强的人群,感染后仅表现为轻微皮肤病变甚至完全无症状,但仍有病毒传播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出现典型症状,包括高热持续不退、皮疹扩散至全身、继发细菌感染等严重表现。这类患者需密切监测病情进展,防止出现肺炎、脑炎等并发症。无症状感染者虽无不适感,但仍需隔离至病毒完全清除,避免造成社区传播。
日常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出现可疑皮疹及时就医检测,高风险人群可咨询医生关于疫苗接种的建议。
和猴痘患者高危接触后不一定会感染,但感染概率较高。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猴痘病毒传播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接触时间较长、接触方式为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接触时存在皮肤破损等。若接触时佩戴防护装备、接触时间较短或接触部位无破损,感染概率会显著降低。病毒也可通过飞沫传播,但在通风良好环境中风险较小。
免疫功能低下、未接种天花疫苗或猴痘疫苗、存在皮肤黏膜损伤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接触后3-5天可能出现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1-3天后会出现特征性皮疹。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扩散至四肢,经历斑疹、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阶段。
接触后应密切观察21天,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不共用物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