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 痔疮

产后14天肛门口长了一个痔疮,请问不去医院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快速的治好?还是非要去医院才行?谢谢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志昂 主治医师
南阳市唐河县滨河街道卫生院
立即预约
祝景英 主治医师
河北省献县淮镇中心卫生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屎到肛门口了就是拉不出来怎么回事?

粪便到肛门口却难以排出可能由肛门括约肌痉挛、直肠前突、盆底肌功能障碍、痔疮、直肠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排便姿势、温水坐浴、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手术等方式改善。

1、肛门括约肌痉挛

精神紧张或排便习惯不良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不协调收缩。表现为排便时肛门疼痛、粪便嵌塞。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排便时采用蹲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硝苯地平片等肌肉松弛药物。

2、直肠前突

多见于经产妇,因直肠阴道隔薄弱导致直肠向阴道方向膨出。典型症状为排便梗阻感、需手指辅助压迫会阴部帮助排便。轻度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改善,重度需行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

3、盆底肌功能障碍

盆底肌群松弛或过度紧张会影响排便协调性,常伴随肛门坠胀感。生物反馈治疗能帮助重建正常肌肉反射,配合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急性发作期可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

4、痔疮

内痔脱垂或外痔水肿会机械性阻塞肛管,导致排便困难伴肛门肿物脱出。发作期可用复方角菜酸酯栓缓解症状,日常避免久坐久蹲。严重环状混合痔需行痔上黏膜环切术。

5、直肠肿瘤

直肠息肉或恶性肿瘤逐渐生长可造成肠腔狭窄,早期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排便困难,可能伴随血便、里急后重。确诊需结肠镜检查,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根治性直肠癌切除术等。

日常应保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摄入足够膳食纤维如燕麦、西蓝花等,建立定时排便习惯。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可尝试抬高双脚的坐姿。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下降、便血等情况,需及时至消化内科或肛肠外科就诊。长期便秘患者建议完善肛门直肠测压、排粪造影等检查明确病因。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肛门口长了息肉怎么办?

肛门口长了息肉可通过调整饮食、温水坐浴、外用药物、硬化剂注射、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肛门口息肉可能与长期便秘、炎症刺激、遗传因素、静脉曲张、不良卫生习惯等原因有关。

1、调整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减少排便时对肛门的刺激。可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配合适量运动促进胃肠蠕动。

2、温水坐浴

每日2-3次温水坐浴可缓解局部充血水肿,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次持续10-15分钟。坐浴后保持肛门清洁干燥,可使用柔软纸巾轻轻擦拭。该方法适用于无明显出血的炎性息肉。

3、外用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这些药物含抗炎消肿成分,能缓解肛门坠胀感。使用前需清洁患处,避免药物接触破损皮肤。

4、硬化剂注射

对于直径小于5毫米的单纯性息肉,医生可能采用聚桂醇注射液等硬化剂治疗。通过药物注射使息肉血管闭塞萎缩,治疗过程需严格消毒。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肛门坠胀感,一般1-2天可缓解。

5、手术切除

对于反复出血、体积较大或病理检查异常的息肉,建议行息肉切除术或痔切除术。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外科切除、高频电切术等,术后需保持创面清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排便时不宜过度用力。注意观察息肉大小、颜色变化及出血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分泌物增多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查。术后恢复期需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促进伤口愈合。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肛门指检或肠镜检查,监测息肉变化情况。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肛门口长了一个小肉球怎么回事?

肛门口长了一个小肉球可能与痔疮、肛周脓肿、肛乳头肥大、尖锐湿疣或直肠脱垂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用药、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痔疮

痔疮是肛门静脉丛曲张形成的柔软团块,常因久坐、便秘或妊娠导致腹压增高引发。患者可能出现排便出血、肛门瘙痒或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或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行痔切除术。

2、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由肛腺感染引起,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肿热痛的硬结,可能伴随发热。需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形成脓液后需切开引流。日常应保持肛门清洁,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3、肛乳头肥大

肛乳头因慢性炎症刺激增生形成,多为灰白色质硬肿物,可能引起肛门异物感或排便不尽感。较小者可外用硝酸甘油软膏改善循环,较大时需手术切除。定期温水坐浴有助于减轻局部炎症。

4、尖锐湿疣

由HPV病毒感染导致的疣状赘生物,表面呈菜花状,具有传染性。可选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局部治疗,或采用激光、冷冻去除疣体。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伴侣需同步检查。

5、直肠脱垂

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外,常见于老年人或产后女性,初期表现为排便时肿物脱出。轻度可通过提肛运动改善,重度需行直肠悬吊术。日常需预防便秘,避免重体力劳动。

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肛门,穿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若肉球持续增大、出血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到肛肠科就诊,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注意不要自行挤压或抓挠肿物,防止继发感染。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成人肛门口痒怎么回事?

成人肛门口痒可能与肛周湿疹、痔疮、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接触性皮炎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缓解。

1、肛周湿疹

肛周湿疹通常由局部潮湿、摩擦或过敏原刺激引起,表现为肛周皮肤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药膏抗炎止痒,或使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屏障。日常需避免搔抓,保持肛周干燥清洁。

2、痔疮

痔疮可能导致肛门分泌物增多刺激皮肤,或伴随肛周静脉曲张引发瘙痒。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手术切除。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久站,排便后温水坐浴清洁。

3、寄生虫感染

蛲虫感染是儿童常见病因,成人偶见,夜间肛周瘙痒明显,可观察到虫体或虫卵。需遵医嘱口服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驱虫药,同时烫洗内衣裤及床单。家庭成员应同步排查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4、真菌感染

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表现为肛周环状红斑伴脱屑。可遵医嘱涂抹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同时控制血糖,避免穿紧身不透气衣物。

5、接触性皮炎

卫生巾、湿巾、洗涤剂等化学物质刺激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出现边界清晰的瘙痒性皮疹。需停用可疑产品,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或弱效激素药膏,选择无香型护理用品,排便后清水冲洗替代纸巾擦拭。

日常应穿纯棉透气内裤,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精摄入。瘙痒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出血、疼痛、分泌物异常时,需及时就诊排查肛瘘、肛窦炎等疾病。夜间瘙痒明显者可冷敷缓解,切忌用热水烫洗或强效肥皂清洁,以免破坏皮肤屏障加重症状。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保持肛周皮肤干燥。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通常建议在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消瘦、家族肠癌病史或40岁以上人群定期筛查时进行。肠镜能有效发现肠道炎症、息肉、肿瘤等病变,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1. 便血或黑便

持续便血或排出柏油样黑便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常见于痔疮、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或结直肠癌。鲜红色血便多源于肛门直肠病变,暗红色血便可能与左半结肠出血相关。肠镜可直观定位出血点并取活检,同时进行止血治疗。

2. 排便习惯改变

持续超过4周的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伴随粪便变细、里急后重感,需警惕肠梗阻或肿瘤占位。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或肠道肿瘤均可引起此类症状。肠镜能鉴别功能性改变与器质性病变,必要时可同步进行狭窄扩张术。

3. 不明原因消瘦

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且无明确诱因时,需排查消化道肿瘤消耗性疾病。结直肠癌患者常伴随贫血、乏力,肿瘤分泌的炎症因子会导致代谢紊乱。肠镜检查可发现黏膜下肿瘤或隐匿性出血病灶,结合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4. 家族肠癌病史

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或腺瘤性息肉病史者,患病风险增加2-4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成员应从20岁开始筛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每1-2年复查。肠镜能早期切除癌前病变,降低遗传相关肿瘤发生率。

5. 40岁以上筛查

年龄是结直肠癌独立危险因素,40岁后发病率显著上升。建议无症状人群从45岁起每5-10年例行肠镜检查,高风险职业群体可提前至40岁。筛查能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早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愈率超过90%。

肠镜检查前3天需低渣饮食,检查当日禁食并配合清肠准备。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腹胀,应避免剧烈运动并观察有无腹痛、便血。日常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控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肠道病变风险。筛查异常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应每年随访。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咯血 单心房 肺水肿 精囊炎 接合菌病 获得性鱼鳞癣 腱鞘巨细胞瘤 缺血性心肌病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 匐行穿孔性弹性组织变性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