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肌炎

有心肌炎是什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心肌缺血有心绞痛怎么办?

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及心脏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微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可改善心肌供血。控制体重与血压能降低心脏负荷,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2、药物治疗

硝酸甘油片能快速扩张冠状动脉缓解急性发作,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美托洛尔缓释片通过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可稳定动脉斑块。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适用于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3、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恢复血管通畅,适用于单支血管严重狭窄病变。冠状动脉旋磨术能处理严重钙化病变,血管内超声可精准评估斑块性质指导治疗。术后需长期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防止支架内再狭窄。

4、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合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患者,常采用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可减少手术创伤,杂交手术结合介入与外科技术处理复杂病变。术后需监测桥血管通畅率并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5、心脏康复训练

在专业监护下进行分级运动训练能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呼吸训练可改善肺循环效率。营养指导帮助建立地中海饮食模式,心理疏导减轻焦虑对心脏的影响。定期评估运动耐量和心电图变化,动态调整康复方案。

心肌缺血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备急救,记录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和持续时间。每日监测晨起静息心率,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诱发血管痉挛,进食不宜过饱以防加重心脏负荷。合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应使用呼吸机改善夜间缺氧。建议家属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可提高急救成功率。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成人心肌炎严重吗?

成人心肌炎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多数轻症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痊愈,但重症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心肌炎的预后主要与病毒类型、免疫状态、就诊时机有关,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

心肌炎早期症状常表现为乏力、胸闷或轻微胸痛,容易被误认为感冒或疲劳。这类患者通过充分休息、营养支持及抗病毒治疗,心肌损伤通常可逆。临床常用药物包括辅酶Q10、维生素C等营养心肌制剂,以及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避免剧烈运动、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心肌修复。

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骤,可能24小时内出现心源性休克或恶性心律失常。这类患者需立即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静脉免疫球蛋白冲击、机械循环支持等治疗。部分病例因广泛心肌坏死需植入永久起搏器,少数甚至需要心脏移植。诱发因素包括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

确诊心肌炎后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恢复期需限制体力活动3-6个月,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饮食宜选择低盐、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西蓝花、鳕鱼等,每日钠盐摄入量建议控制在3克以内。出现心悸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孩子心肌炎的早期症状?

孩子心肌炎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乏力、胸闷、心悸、食欲下降、低热等。心肌炎是指心肌发生炎症反应,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毒素等因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

1、乏力

孩子心肌炎早期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轻微运动后即感觉疲劳。这种乏力与日常劳累不同,休息后难以缓解。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持续乏力,尤其是伴随其他症状时更应警惕。心肌炎导致乏力的原因是心肌细胞受损,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供氧不足。

2、胸闷

胸闷是心肌炎患儿常见的主诉,表现为前胸部位压迫感或不适感,可能在活动后加重。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或拒绝活动。心肌炎引起的胸闷与心肌水肿、心包受累有关。家长发现孩子频繁揉搓胸口或表达胸部不适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3、心悸

孩子可能主诉心跳快、心跳重或不规则,这是心肌炎导致心律失常的表现。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烦躁、哭闹不安。心悸发生的原因是炎症影响心肌电传导系统,导致心跳节律异常。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安静状态下脉搏是否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4、食欲下降

心肌炎患儿早期常出现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可能伴随体重增长缓慢。这是由于心功能下降导致胃肠道淤血,消化吸收功能受影响所致。家长需注意孩子饮食变化,特别是突然出现的厌食情况。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心肌修复。

5、低热

部分心肌炎患儿会出现持续性低热,体温多在37.5-38℃之间,常规退热药效果不佳。这种发热是心肌炎症反应的表现,与病毒感染或免疫反应有关。家长发现孩子长期低热,尤其伴有其他症状时,应考虑心肌炎可能,及时就医检查。

孩子心肌炎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与普通感冒、胃肠炎等混淆。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身体状况,发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心肌炎后,孩子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保证充足营养。恢复期要定期复查心脏功能,遵医嘱逐步恢复活动。预防方面,要注意增强孩子体质,及时治疗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接种相关疫苗可降低某些病毒感染导致心肌炎的风险。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心肌炎中医能治疗吗?

心肌炎患者可以接受中医治疗,但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综合评估。中医治疗心肌炎主要通过调节气血、改善心肌代谢、缓解症状等方式发挥作用,常用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对于轻度心肌炎或恢复期患者,中医治疗可能有一定辅助效果;但急性期、重症心肌炎或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必须优先采用西医治疗。

中医认为心肌炎属于心悸、胸痹范畴,多因外感邪毒、正气不足导致心脉痹阻。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常用方剂如生脉散、炙甘草汤等。针灸可选取内关、膻中等穴位改善胸闷症状。部分中药如黄芪、丹参等具有抗炎、改善微循环作用,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中医治疗周期较长,需配合充分休息,避免劳累。

当患者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危重表现时,中医治疗存在局限性,须立即就医。西医针对病毒性心肌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重症患者需要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合并心力衰竭时需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支持。部分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甚至需要ECMO等生命支持装置。此时中医仅能作为康复期的辅助手段。

心肌炎患者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均需严格卧床休息3-6个月,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钠盐摄入,可适量食用莲子、红枣等养心食材。恢复期可逐步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但需监测心率变化。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指标,中西医治疗方案都应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切忌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急性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急性心肌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毒素暴露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机械循环支持、心脏移植等方式治疗。

1、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可直接侵袭心肌细胞导致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胸痛或心悸。治疗需针对原发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营养心肌治疗。

2、细菌感染

白喉杆菌、链球菌等细菌产生的毒素可损伤心肌。这类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感染中毒症状,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时需进行血浆置换清除毒素。

3、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引发心肌自身免疫反应。这类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功能变化。

4、药物反应

某些化疗药物、抗生素或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引发过敏性心肌炎。临床表现为用药后新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5、毒素暴露

酒精滥用、重金属中毒或一氧化碳中毒均可导致心肌损伤。患者多有明确毒物接触史,除脱离暴露源外,需使用解毒剂并加强心肌保护治疗。

急性心肌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任何体力活动,饮食需低盐低脂并控制液体摄入量。恢复期可逐步开始心脏康复训练,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或毒性物质。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如有胸闷气促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热门标签

脑震荡 多形红斑 鼻中隔脓肿 毛发红糠疹 特发性震颤 慢性上颌窦炎 麻痹性睑外翻 浆细胞性骨髓瘤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