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胃病

是不是胃病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吕华泽 助理医师
广东东莞市康复医院
立即预约
吴莉 住院医师
项城市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胃肠炎是胃病吗?

急性胃肠炎不属于胃病,而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表现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与胃病的症状有部分重叠,但病因和病变范围不同。

急性胃肠炎多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导致,常见病原体包括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沙门氏菌等。患者常因进食不洁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源发病,症状突发且进展快,可能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治疗以补液、调节电解质平衡为主,轻症可自行缓解,严重脱水需就医。

胃病则特指胃部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这类疾病病程较长,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用药或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隐痛、反酸嗳气等。胃病通常需要胃镜检查确诊,治疗包括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干预。

出现胃肠不适时应注意观察症状特点,急性胃肠炎患者需暂时禁食后逐步过渡到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加重肠道负担。胃病患者则需规律进食、细嚼慢咽,限制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焦虑型胃病的症状?

焦虑型胃病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伴随情绪异常,常见症状有上腹隐痛、餐后饱胀、频繁嗳气、食欲减退、排便习惯改变。症状多与心理压力、自主神经失调、胃酸分泌异常、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

1、上腹隐痛

疼痛多位于剑突下区域,呈间歇性钝痛或灼烧感,与进食无明确关联。焦虑情绪加重时疼痛程度可能加剧,但不会出现夜间痛醒或放射性疼痛。这种症状与胃黏膜敏感性增高有关,胃镜检查通常无器质性病变。

2、餐后饱胀

进食少量食物即产生明显饱腹感,可能伴随恶心但很少呕吐。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常规促胃肠动力药效果有限。这与焦虑状态下胃排空延迟相关,患者常因担心消化不良而减少进食量。

3、频繁嗳气

不自主吞咽空气导致的嗳气发作,每日可达数十次,嗳气后不适感短暂缓解。检查可见胃内气体增多,但无肠梗阻体征。症状发作与情绪紧张存在明显相关性,行为疗法比药物治疗更有效。

4、食欲减退

长期存在的食欲下降伴体重轻微减轻,但无营养不良表现。患者对食物气味敏感,可能出现选择性进食。这与焦虑引发的5-羟色胺系统紊乱有关,需注意与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厌食进行鉴别。

5、排便习惯改变

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粪便性状不稳定但无脓血便。肠鸣音活跃但腹部无压痛,症状严重程度与心理测评量表分数呈正相关。这种肠-脑互动异常属于功能性胃肠病典型表现。

建议保持规律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和产气食物。每日进行适度有氧运动,练习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记录症状日记帮助识别诱发因素,必要时在消化科和心理科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调节胃肠功能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呕血、黑便、体重明显下降等预警表现时需及时就医。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需要动手术的胃病是哪种?

需要动手术的胃病主要有胃穿孔、胃癌、胃梗阻、胃溃疡大出血、胃间质瘤等。

1、胃穿孔

胃穿孔通常由胃溃疡深度侵蚀胃壁导致,可能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急性发作时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痛、板状腹,需紧急行穿孔修补术或胃部分切除术。术后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

2、胃癌

进展期胃癌需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早期可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消瘦、呕血、黑便,术前需完善胃镜活检及CT分期评估。术后可能需辅助化疗,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

3、胃梗阻

瘢痕性幽门梗阻或肿瘤压迫导致胃内容物无法排空,表现为反复呕吐宿食、上腹膨隆。需行胃空肠吻合术或胃大部切除术解除梗阻,术前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术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4、胃溃疡大出血

溃疡侵蚀血管引发呕血或黑便,内镜止血失败时需手术缝扎出血点。常见于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术前需输血纠正休克,术后继续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5、胃间质瘤

直径超过5厘米或核分裂象活跃的间质瘤需手术切除,可能表现为消化道出血或腹部包块。术后需基因检测指导靶向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增强CT监测复发。

术后康复期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蒸蛋,避免辛辣刺激及坚硬食物。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手术效果。出现腹痛加剧、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胃部不适者建议定期体检,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规范根除治疗。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孩子胃病怎么治疗?

孩子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调整饮食结构、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心理干预、手术治疗等。胃病可能与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药物刺激、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摄入,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软质食物,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避免碳酸饮料、冷饮等可能刺激胃黏膜的饮食,注意食物温度适宜。培养定时定量进食习惯,用餐时充分咀嚼食物。

2、药物治疗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胃酸过多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禁止自行购买成人胃药给孩子服用,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3、中医调理

可采用小儿推拿手法按摩中脘、足三里等穴位,配合山药、茯苓等药食同源食材调理脾胃。艾灸神阙穴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但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中药汤剂需根据体质辨证使用,避免长期服用苦寒伤胃药材。

4、心理干预

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等心理因素可能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游戏治疗、沙盘疗法等方式疏导情绪,家长应避免在餐桌上批评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

5、手术治疗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器质性疾病需进行幽门环肌切开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需急诊手术修补。术前需全面评估生长发育状况,术后需特别注意营养支持和伤口护理。多数儿童胃病通过保守治疗即可改善,手术仅作为最后选择。

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生长发育曲线,记录腹痛发作时间与饮食关联性。餐后适当散步有助于消化,但避免立即剧烈运动。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变化,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需立即就医。保持就餐环境轻松愉快,避免边吃饭边看电视等不良习惯。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可配合热敷缓解痉挛性疼痛。建立规范的进食日记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切忌盲目使用偏方或保健品。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胃病与口臭有关系吗?

胃病与口臭可能存在关联,主要与胃食管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不良、胃酸分泌异常、慢性胃炎等因素有关。

1、胃食管反流

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可能导致口臭。胃酸及未消化食物残渣刺激食管和咽喉黏膜,产生异味气体。建议避免饱餐后平卧,睡眠时抬高床头,减少高脂饮食摄入。

2、幽门螺杆菌感染

该细菌感染可引发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其代谢产物尿素酶分解产生氨气,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再经呼吸排出,形成特殊口臭。确诊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根治需规范使用抗生素。

3、消化不良

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滞留发酵,产生硫化物等异味物质。表现为餐后腹胀、嗳气腐臭,可尝试少食多餐,适当补充消化酶制剂改善症状。

4、胃酸分泌异常

胃酸过少时食物分解不充分易产生口臭,过多时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需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胃酸状态,避免自行服用抑酸药物掩盖病情。

5、慢性胃炎

长期胃黏膜炎症可影响消化功能,伴随口腔异味。常见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需戒除烟酒刺激,规律进食易消化食物,必要时进行胃黏膜保护治疗。

改善胃病相关口臭需针对性治疗原发病,同时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洋葱大蒜等重口味食材,适量饮用薄荷茶等清新口气的饮品。若口臭持续不缓解或伴随体重下降、呕血等报警症状,应及时进行胃镜等专科检查。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痢疾 肉瘤 间皮瘤 乳腺炎 裂头蚴病 POEMS综合征 舌咽神经痛 妄想性障碍 急性子宫内膜炎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