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童康复科

肌张力高就是脑瘫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雪亮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肌张力异常有哪几种?

肌张力异常主要包括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减低、肌张力障碍和肌张力波动四种类型。

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持续紧张,常见于脑卒中、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肢体僵硬、活动受限。肌张力减低指肌肉松弛无力,多见于周围神经损伤、脊髓病变,伴随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肌张力障碍以不自主的肌肉收缩为特征,如扭转痉挛、书写痉挛等局灶性表现,或全身性肌张力障碍。肌张力波动常见于多系统萎缩等疾病,表现为姿势变化时肌张力突然丧失或增强。

日常需注意观察症状变化,避免过度劳累,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肌张力高最好的解决办法?

肌张力高的最佳解决办法需根据病因选择干预方式,主要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注射、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

1、物理治疗

针对轻度肌张力增高,物理治疗是首选方案。通过热敷、冷敷、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可缓解肌肉痉挛,配合关节活动度训练、牵伸技术能改善肌肉僵硬。水疗和电刺激治疗也有助于降低异常肌张力,尤其适用于脑卒中后遗症或脑瘫患儿。

2、药物治疗

口服巴氯芬、替扎尼定等肌肉松弛剂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适用于脊髓损伤或多发性硬化导致的肌张力增高。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可用于急性痉挛发作,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对锥体外系病变引起的肌强直有效。

3、肉毒毒素注射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释放,特别适合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如痉挛性斜颈。注射后2-7天起效,效果可持续3-6个月,需重复治疗。操作时需精准定位靶肌肉,避免邻近正常肌肉功能障碍。

4、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顽固性肌张力增高,可考虑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或肌腱延长术。前者通过切断部分感觉神经纤维减少异常反射弧,后者直接改善肌肉挛缩状态。手术需严格评估适应证,术后需配合长期康复训练。

5、康复训练

系统性康复训练包括Bobath技术、PNF技术等神经发育疗法,能重建正常运动模式。穿戴矫形器可维持关节功能位,预防畸形。生物反馈训练帮助患者感知并自主控制肌张力,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可显著提高功能独立性。

肌张力高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疲劳和寒冷刺激。饮食注意补充钙镁等矿物质,适度进行温水浴和按摩。家属需学习正确辅助转移和体位摆放技巧,预防压疮和关节挛缩。建议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长期坚持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改善运动功能。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肌张力高会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吗?

肌张力高可能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表现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

肌张力增高可能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包括脑瘫、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但随病情进展多转为肌张力减低。该病通常伴随肌无力、运动发育迟缓、步态异常等症状,部分类型可有心肌受累。

建议出现肌张力异常时及时就医,通过肌电图、基因检测等手段明确诊断。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保持适度活动。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痉挛和肌张力高的区别?

痉挛和肌张力高是两种不同的肌肉功能障碍表现,痉挛属于肌张力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肌肉不自主收缩,肌张力高则指肌肉持续紧张度异常增高。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代谢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建议就医明确诊断。

一、发病机制

痉挛多由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表现为牵张反射亢进。肌张力高涉及范围更广,包括锥体外系病变引起的强直,如帕金森病导致的齿轮样肌张力增高,或代谢性疾病如肝性脑病引发的肌张力异常。

二、临床表现

痉挛表现为速度依赖性肌张力增高,快速牵拉时阻力突然增加而后放松,常见于下肢伸肌群。肌张力高多为持续性阻力增高,可表现为铅管样强直或齿轮样强直,全身各肌群均可受累,常伴震颤等运动症状。

三、伴随症状

痉挛多合并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肌张力高可能伴随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或意识障碍等全身性疾病表现。

四、诊断方法

痉挛可通过改良Ashworth量表评估,结合肌电图检查确认。肌张力高需通过神经系统查体区分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病变,必要时进行头颅MRI、血液生化等检查明确病因。

五、处理原则

痉挛常用巴氯芬、肉毒毒素等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肌张力高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帕金森病使用左旋多巴,代谢紊乱需纠正内环境异常,严重者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

对于存在肌肉异常紧张的患者,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日常可进行温水浴、轻柔按摩缓解症状,注意预防关节挛缩和压疮。饮食方面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控制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康复训练应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牵拉造成损伤。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张力性气胸怎么办?

张力性气胸需立即就医处理,治疗方法主要有胸腔穿刺减压、胸腔闭式引流、氧疗支持、手术治疗、预防复发等措施。张力性气胸通常由胸部外伤、肺大疱破裂、肺部感染等因素引起。

1、胸腔穿刺减压

紧急情况下可采用粗针头穿刺排气,穿刺部位多选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该方法能快速降低胸腔内压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继发感染。

2、胸腔闭式引流

通过置入胸腔引流管连接水封瓶,持续排出胸腔内气体。引流管一般保留至肺复张后24-48小时,期间需观察引流液性状和气泡情况。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张力性气胸患者,能有效促进肺复张。

3、氧疗支持

高流量吸氧可加速胸腔内气体吸收,改善低氧血症。一般采用面罩给氧,氧浓度控制在40%-60%。对于合并呼吸衰竭者可能需要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支持。

4、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或持续漏气者,可考虑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常见术式包括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等。手术能有效处理原发病灶,降低复发概率。

5、预防复发

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等可能增加胸腔压力变化的活动。戒烟可减少肺大疱形成风险。定期随访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征兆。

张力性气胸患者康复期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咳嗽诱发因素。逐步恢复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但三个月内禁止游泳、潜水等可能引起胸腔压力骤变的运动。注意观察呼吸状况,若出现突发胸痛、气促等症状需立即复诊。保持规律作息,预防呼吸道感染,严格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和复查。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热门标签

抽动障碍 胆管肿瘤 肠源性囊肿 门静脉高压 周围动脉瘤 杀鼠剂中毒 皮肤真菌感染 恐怖性焦虑障碍 缺铁性吞咽困难 外耳道外生骨疣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