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 中医科

11岁女孩脚后跟疼、先是右脚、拍拍片子都正常、医生说可能是发育痛、用中药泡脚一段时间好了、可是没几天左

| 3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白玉树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海医院
立即预约
张利勇 副主任医师
扬州市中医院
立即预约
李宏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先是胃疼然后拉肚子怎么回事?

先是胃疼然后拉肚子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感染、消化不良、食物过敏、慢性胃肠疾病等因素有关。这种情况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等方式改善。

1、饮食不当:食用不洁、过冷、过热或刺激性食物可能引发胃疼和拉肚子。建议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同时注意饮食卫生。

2、胃肠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胃疼和腹泻。这种情况通常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治疗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3次或止泻药如蒙脱石散3g,每日3次,同时补充电解质。

3、消化不良:暴饮暴食或进食过快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胃疼和腹泻。建议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适当食用助消化食物如酸奶、山楂。

4、食物过敏:对某些食物过敏可能引发胃肠不适。常见过敏原包括海鲜、坚果、乳制品等。建议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避免食用致敏食物,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1次。

5、慢性胃肠疾病: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疾病可能导致反复胃疼和腹泻。治疗需根据具体疾病制定方案,如胃炎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每日1次,肠易激综合征可使用匹维溴铵片50mg,每日3次。

日常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补充水分。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开车右脚疼怎么缓解?

开车右脚疼可通过调整坐姿、使用辅助工具、适度休息、按摩放松、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右脚疼通常由长时间踩油门、姿势不当、肌肉疲劳、血液循环不良、足部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坐姿:正确的坐姿能减少右脚的压力。座椅高度应调整至膝盖略低于臀部,脚掌自然踩在油门或刹车上,避免过度伸展或弯曲。座椅靠背与方向盘的距离应适中,避免身体前倾或后仰。

2、使用辅助工具:使用脚垫或油门踏板延长器可以减轻右脚负担。脚垫应选择柔软且有一定支撑力的材质,避免脚部悬空。油门踏板延长器能缩短踩踏距离,减少脚踝和脚掌的疲劳感。

3、适度休息:长时间驾驶容易导致右脚肌肉疲劳。建议每驾驶1-2小时停车休息10-15分钟,下车活动脚踝和腿部,促进血液循环。休息时可进行简单的脚部伸展运动,如脚尖上下摆动、脚踝旋转等。

4、按摩放松:按摩能缓解右脚肌肉紧张和疼痛。可用手指按压脚底和脚背的穴位,如涌泉穴、太冲穴等,每次按压5-10秒,重复3-5次。也可使用按摩球或按摩器,从脚掌到脚跟滚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5、药物治疗: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次,每日2次或双氯芬酸钠凝胶外用,每日3-4次能缓解疼痛和炎症。严重时需就医,排除足底筋膜炎、关节炎等疾病。

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脚部温暖,避免受凉。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1和钙的食物,如全谷物、牛奶、豆制品等,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早上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早上脚后跟疼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骨刺、过度运动或穿鞋不当等因素有关。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过度拉伸或损伤引起的炎症,通常表现为早晨起床时脚后跟疼痛,活动后缓解。跟腱炎则是跟腱部位因过度使用或损伤导致的炎症,疼痛多位于脚后跟后侧。骨刺是跟骨部位因长期受力不均或慢性炎症形成的骨质增生,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疼痛。过度运动或穿鞋不当也可能导致脚后跟受力不均,引发疼痛。日常可通过热敷、按摩、拉伸等方式缓解症状,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1、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脚后跟疼痛的常见原因,多因足底筋膜过度拉伸或损伤引起。患者通常会在早晨起床时感到脚后跟疼痛,活动后症状缓解。日常可通过足底筋膜拉伸、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严重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片400mg/次,每日2次进行治疗。

2、跟腱炎:跟腱炎多因跟腱部位过度使用或损伤引起,疼痛多位于脚后跟后侧。患者可能伴有跟腱肿胀、僵硬等症状。日常可通过休息、冰敷、跟腱拉伸等方式缓解症状,严重时可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每日3次,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3、骨刺:骨刺是跟骨部位因长期受力不均或慢性炎症形成的骨质增生,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疼痛。患者通常会在行走或站立时感到脚后跟疼痛。日常可通过穿软底鞋、使用足弓支撑垫等方式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进行手术切除骨刺。

4、过度运动: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脚后跟受力不均,引发疼痛。患者通常会在运动后感到脚后跟疼痛。日常可通过控制运动量、穿合适的运动鞋、进行足部拉伸等方式预防和缓解疼痛。

5、穿鞋不当:穿鞋不当可能导致脚后跟受力不均,引发疼痛。患者通常会在长时间穿高跟鞋或硬底鞋后感到脚后跟疼痛。日常可通过选择软底鞋、使用足弓支撑垫、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等方式预防和缓解疼痛。

饮食方面,建议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有助于骨骼健康。运动方面,可进行适量的足部拉伸和力量训练,增强足部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护理方面,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受凉,定期进行足部按摩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右手右脚发麻怎么回事?

右手右脚发麻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引起,常见原因包括长时间压迫、神经损伤、血液循环障碍、颈椎病、糖尿病等。治疗方式包括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1、压迫神经: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局部受压可能导致神经暂时性损伤,表现为手脚发麻。建议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适当活动肢体,使用按摩或热敷缓解症状。

2、血液循环障碍:寒冷环境或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发手脚发麻。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促进血液循环。

3、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手脚发麻。通过物理治疗如颈椎牵引、热敷,以及颈部肌肉锻炼如颈部旋转和拉伸,可缓解症状。

4、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可能损害周围神经,导致手脚发麻。控制血糖是关键,建议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片500mg每日两次,或注射胰岛素。

5、神经损伤:外伤或感染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引发手脚发麻。治疗包括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片10mg每日三次,甲钴胺片500μg每日三次,以及物理治疗如电疗和针灸。

日常饮食中可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和绿叶蔬菜,有助于神经健康。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瑜伽或太极,可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右脚外侧一着地就疼是怎么回事?

右脚外侧一着地就疼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踝关节扭伤、骨关节炎、神经压迫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是支撑足弓的重要结构,长期过度使用或不当受力可能导致炎症。疼痛通常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加重。治疗方法包括足底筋膜拉伸、足弓支撑鞋垫、冰敷等。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

2、跟腱炎:跟腱连接小腿肌肉和跟骨,过度运动或不当姿势可能导致跟腱发炎。疼痛多出现在跟腱部位,活动时加重。建议减少运动量,进行跟腱拉伸和加强训练,使用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片400mg,每日3次缓解疼痛。

3、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可能导致韧带拉伤或撕裂。疼痛集中在踝关节外侧,活动受限。初期可通过RICE原则休息、冰敷、压迫、抬高处理,后期进行踝关节稳定性训练,必要时使用弹性绷带固定。

4、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引起的慢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疼痛随活动加重,休息后缓解。治疗方法包括关节保护、体重控制、物理治疗等。药物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每日3次或双氯芬酸钠凝胶每日2-3次外用。

5、神经压迫:神经压迫可能由腰椎间盘突出或局部神经受压引起,表现为放射性疼痛。疼痛可能从腰部延伸至脚部,伴有麻木感。建议进行腰椎核磁共振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如物理治疗、神经阻滞等。

日常护理中,注意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硬底鞋。适当进行足部按摩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有助于骨骼健康。运动方面,选择低冲击力的活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避免剧烈运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热门标签

胃热 包茎 失语 肾肿瘤 产后贫血 耵聍栓塞 低钙血症 醛固酮缺乏症 躯体形式障碍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