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肝病科 > 乙肝

乙肝传播途径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感染途径有哪些?

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感染途径有胆道感染、门静脉系统感染、肝动脉系统感染、直接蔓延和外伤性感染。细菌性肝脓肿通常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1、胆道感染

胆道感染是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感染途径。胆结石、胆管狭窄或胆道手术后可能引发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积和细菌繁殖。细菌可沿胆管逆行进入肝脏,形成脓肿。患者常伴有黄疸、寒战等症状。治疗需解除胆道梗阻,可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

2、门静脉系统感染

腹腔内感染如阑尾炎、憩室炎等可引起门静脉系统感染。细菌通过门静脉血流进入肝脏,在肝内形成脓肿。这类患者多有腹腔感染病史,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感染灶,可选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

3、肝动脉系统感染

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心内膜炎等情况下,细菌可通过肝动脉血流播散至肝脏。这类感染多表现为多发性小脓肿,患者全身症状明显,如高热、乏力等。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可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强效抗生素,必要时需进行血培养指导用药。

4、直接蔓延

邻近器官感染如膈下脓肿、胆囊炎等可直接蔓延至肝脏。炎症穿透组织屏障侵入肝实质,形成局限性脓肿。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压痛、肌紧张等体征。治疗需处理原发感染灶,可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5、外伤性感染

肝脏外伤或侵入性操作如肝穿刺活检后,细菌可直接经伤口进入肝脏。这类感染多有明确外伤史,脓肿多位于受伤部位。治疗需清创引流,可使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等针对皮肤常见菌群的抗生素,同时加强伤口护理。

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充足营养摄入,可进食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等。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评估脓肿吸收情况,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预防方面应注意及时治疗腹腔感染,避免不洁饮食,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陈勇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小三阳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小三阳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和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小三阳是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三项阳性,属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种状态。

1、血液传播

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能造成感染。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牙科器械等也可能传播病毒。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时若存在皮肤黏膜破损,病毒可通过微量血液进入人体。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中器械消毒不彻底同样存在风险。

2、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阳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通过产道分泌物或血液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宫内感染和产后哺乳也是潜在传播途径。未采取阻断措施时母婴传播概率较高,建议孕妇产前进行乙肝筛查,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3、性接触传播

无防护性行为可能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传播病毒。黏膜损伤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多性伴侣或男男性行为者感染概率更高。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性伴侣接种疫苗。

4、医源性传播

医疗机构中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透析设备消毒不彻底、器官移植等都可能造成病毒传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如针刺伤也存在感染风险。严格执行消毒规范、使用安全型医疗器械、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是预防关键。

5、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家庭成员长期共用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可能通过破损皮肤黏膜造成传播。病毒可通过唾液、汗液等体液污染环境。接吻一般不会传播,但若口腔存在溃疡或牙龈出血则可能构成风险。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病毒。

预防小三阳传播需多管齐下,包括避免共用注射器、确保医疗器械消毒、使用安全套、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等。所有新生儿应按规定接种乙肝疫苗,高危人群需定期检测抗体水平。乙肝病毒携带者应避免饮酒,定期检查肝功能,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家庭成员应接种疫苗,日常接触无需过度隔离,但要注意个人卫生和伤口防护。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

性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包括无保护的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病毒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进入对方体内。血液传播主要通过共用注射器、输血或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途径感染。母婴传播指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等传播,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高危性行为,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使用正规医疗机构提供的血液制品。孕妇应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若发现感染需及时采取阻断措施。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轮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轮状病毒在潜伏期内会传染给别人吗?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

轮状病毒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食物或水源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在感染者出现症状前1-3天的潜伏期即可排出体外,此时已具备传染性。感染后病毒随粪便大量排出,持续可达10天以上。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常见症状包括水样腹泻、呕吐、发热等。

轮状病毒在潜伏期排毒量较高,传染性较强。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常温下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家庭、托幼机构等密闭场所易发生聚集性感染。感染者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物品需严格消毒。

日常需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使用肥皂洗手。婴幼儿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感染。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隔离,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麻雀会传播禽流感吗?

麻雀可能传播禽流感,但概率较低。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禽类直接接触或环境污染物传播,麻雀作为野生鸟类存在潜在风险,但传播效率远低于家禽和水禽。

野生鸟类包括麻雀可能携带禽流感病毒,但传播给人类的情况较为罕见。禽流感病毒在麻雀体内的复制能力有限,且麻雀与人类密切接触的机会较少。病毒传播需要直接接触感染鸟类的分泌物、排泄物或被污染的环境。日常观察麻雀或短暂接触通常不会导致感染。

少数情况下,若麻雀大量聚集在养殖场周边,可能作为机械携带者将病毒传播给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特定环境下可能通过麻雀的迁徙活动扩大传播范围。免疫抑制人群或频繁接触野生鸟类者需提高警惕,接触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避免直接接触野生鸟类及其分泌物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接触禽类后应及时用肥皂洗手,禽肉蛋类应彻底煮熟食用。养殖场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措施,发现鸟类异常死亡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普通人群无需对麻雀过度恐慌,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即可有效预防。

何洁

主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热门标签

蛋白尿 脑膨出 子宫肌瘤 脊髓肿瘤 脑干肿瘤 皮肤血管瘤 化脓性脑膜炎 念珠菌性败血症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