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呼吸科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该怎么办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该怎么治疗?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缓解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一般治疗需保持患儿口腔清洁,使用温盐水漱口,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以预防脱水。若发热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针对疱疹疼痛,可局部喷涂开喉剑喷雾剂缓解不适。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颗粒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重症患儿出现持续高热、拒食或精神萎靡时,应及时静脉补液并住院观察。

治疗期间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以防传染。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能与肠道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等因素有关。

肠道病毒感染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因,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71型。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表现为咽部疼痛、发热、拒食等症状。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飞沫、粪便或污染物品传播,在托幼机构等密集场所易发生聚集性感染。

患病期间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利巴韦林颗粒、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药物缓解症状。日常需注意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保持口腔清洁,提供温凉流质饮食。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传染吗?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及粪口传播。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或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在发病初期最强,患儿的口鼻分泌物、粪便中均可能携带病毒。病毒可通过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给他人,或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间接传播。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密集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感染。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

少数情况下,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或成人接触病毒后可能成为隐性感染者,虽不出现明显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孕妇若感染肠道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新生儿。早产儿、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感染后可能出现重症,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需注意手卫生,教导儿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患儿使用过的餐具、玩具应煮沸消毒,衣物需阳光暴晒。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目前尚无针对肠道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口腔喷雾缓解疼痛,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几天痊愈?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一般7-10天痊愈,实际恢复时间受到病情严重程度、患儿免疫力、护理措施、并发症情况、病毒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病情程度:

轻型病例仅表现为咽部疱疹和低热,通常5-7天可自愈。重型病例伴随持续高热、拒食等症状,恢复期可能延长至10-14天。疱疹破溃后形成的溃疡面越大,愈合所需时间越长。

2、免疫状态:

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病程多在1周内结束。早产儿、营养不良或存在免疫缺陷的患儿,病毒清除速度较慢,可能需2周以上才能完全恢复。接种过手足口病疫苗的患儿症状相对较轻。

3、护理干预:

保持口腔清洁可加速溃疡愈合,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或喷雾能缓解疼痛。保证每日2000ml以上饮水量,避免脱水延长病程。体温超过38.5℃时及时退热有助于缩短发热期。

4、并发症影响:

合并细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治疗,病程可能延长3-5天。出现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时,恢复期可达3-4周。反复高热超过3天提示可能存在并发症。

5、病毒亚型:

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典型病例7天左右痊愈。埃可病毒等少见病原体可能导致症状持续更久。不同病毒亚型对咽喉黏膜的侵袭力存在差异。

患病期间建议选择常温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食物刺激溃疡。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蛋羹、土豆泥等软食。保持居室通风,患儿衣物应单独清洗消毒。观察精神状态变化,出现嗜睡、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用什么药?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及局部对症治疗药物。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布洛芬混悬液、开喉剑喷雾剂等。

1、抗病毒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该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用于病情较重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用。

2、解热镇痛药:

患儿常伴有高热症状,布洛芬混悬液能有效缓解发热和咽痛。该药物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时需注意给药间隔时间,避免空腹服用。体温超过38.5℃时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局部喷雾剂:

开喉剑喷雾剂含中药成分,可直接作用于咽部疱疹处,具有消炎止痛功效。使用前需清洁口腔,喷雾后半小时内避免进食饮水。该制剂能缓解患儿进食困难症状,促进溃疡面愈合。

4、口腔含漱液: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可减少口腔细菌感染风险,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时需稀释后含漱,尤其适合学龄期儿童。该溶液能预防疱疹破溃后继发感染,但需注意避免吞咽。

5、免疫调节剂:

匹多莫德等免疫增强剂可用于反复发作的患儿。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免疫功能缩短病程,但需连续使用2-3周见效。使用期间应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饮食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面。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拒食、嗜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促进黏膜修复。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避免交叉感染。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嵌甲 瘙痒症 贾第虫病 膜性肾病 肝肺综合征 颌骨骨髓炎 代谢性白内障 局限性硬皮病 急性脑血管病 神经源性休克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