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体检科 > 检验科

右眼下半侧视网膜堵塞,导致眼睛一半看不了。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视网膜脱落手术后注意事项?

视网膜脱落手术后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正确体位、防止感染、定期复查、控制基础疾病。术后恢复期需严格遵循医嘱,以降低复发风险并促进视力恢复。

1、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三个月内禁止跑步、跳跃、游泳等可能引起头部震动的活动,提重物不得超过5公斤。剧烈运动可能导致玻璃体晃动牵拉视网膜,增加再次脱落风险。建议选择散步等低强度活动,运动时佩戴护目镜防止外力撞击。

2、保持正确体位: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需维持特定体位7-14天。气体填充术患者需保持面部朝下体位,睡眠使用专用头枕。硅油填充者需避免仰卧,防止硅油进入前房。体位不当可能影响视网膜复位效果,需使用体位辅助器具确保正确姿势。

3、防止感染:

术后1个月内避免污水入眼,洗头时使用护目镜。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出现眼红、眼痛、分泌物增多需立即就诊。禁止揉眼或自行拆除眼罩,拆线前每日消毒眼周皮肤。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预防术后感染。

4、定期复查:

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需进行眼底检查,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视网膜贴合情况。出现闪光感、飞蚊症突然增多或视野缺损需紧急就诊。术后半年内每月测量眼压,气体填充者需监测气体吸收进度。

5、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每升以内。高度近视者避免长时间用眼,每20分钟远眺20秒。戒烟戒酒,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眼压波动。

术后饮食应增加深色蔬菜和深海鱼类摄入,补充叶黄素、维生素A等营养素。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饮水不超过2000毫升分次饮用。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避免用力。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使用加湿器保持环境湿度。术后3个月内禁止乘坐飞机或前往高原地区,气体未完全吸收前气压变化可能导致眼压急剧升高。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影响恢复进度。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办?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通过紧急就医、降低颅内压、预防血管痉挛、手术干预、康复治疗等方式处理。该病通常由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外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紧急就医:

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医院会进行头颅CT确诊,重症患者需进入神经重症监护室,监测生命体征并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延迟就医可能导致脑疝等致命并发症。

2、降低颅内压:

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减轻脑水肿,床头抬高30度促进静脉回流。严格控制液体出入量,避免使用低渗溶液。严重颅高压可能需行脑室引流术,必要时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

3、预防血管痉挛:

出血后3-14天易发生脑血管痉挛,可应用尼莫地平持续静脉泵入。维持正常血容量和血压,避免低钠血症。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血流速度,早期发现血管痉挛迹象。

4、手术干预:

明确动脉瘤患者应尽早行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术,防止再出血。动静脉畸形可考虑立体定向放疗或手术切除。手术时机需综合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出血量和动脉瘤位置等因素。

5、康复治疗:

病情稳定后需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和认知训练。遗留功能障碍者可配备助行器、矫形器等辅助器具。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抑郁焦虑情绪,家属应参与全程康复计划。

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每3-6个月复查脑血管影像。注意观察头痛、肢体无力等异常症状,出现不适及时就诊。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视网膜动脉阻塞治疗的方法?

视网膜动脉阻塞可通过溶栓治疗、降眼压治疗、血管扩张剂、吸氧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视网膜动脉阻塞通常由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动脉炎症、血液高凝状态及眼部外伤等原因引起。

1、溶栓治疗:

针对血栓导致的视网膜动脉阻塞,临床常用尿激酶、阿替普酶等纤溶药物溶解血栓。治疗需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超过时间窗可能造成不可逆视力损伤。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出血并发症。

2、降眼压治疗:

通过前房穿刺或使用乙酰唑胺等降眼压药物,快速降低眼内压以改善视网膜灌注。眼压下降有助于解除血管受压状态,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该方法对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效果显著。

3、血管扩张剂: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妥拉唑啉球后注射可扩张视网膜动脉。血管扩张能缓解血管痉挛,改善缺血区血供。使用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避免低血压导致二次缺血。

4、吸氧治疗:

通过面罩吸入95%氧气与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可提高血氧分压并促进血管扩张。高压氧治疗能增加视网膜组织氧含量,延缓细胞凋亡进程。每日治疗2-3次,每次90分钟。

5、手术治疗:

对于机械性阻塞患者可行视网膜动脉按摩术或玻璃体切割术。严重病例需考虑动静脉鞘膜切开术,直接解除血管压迫。术后需联合抗凝治疗防止再闭塞。

视网膜动脉阻塞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血。饮食宜选择低脂高纤维食物,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每日进行眼球转动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外出佩戴墨镜减少强光刺激。定期复查眼底荧光造影评估血流恢复情况,发现视力变化需立即就医。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视网膜神经萎缩怎么治疗好?

视网膜神经萎缩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改善。视网膜神经萎缩通常由青光眼、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遗传因素、外伤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胞磷胆碱钠可促进神经修复,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有助于缓解缺血状态。激素类药物适用于炎症导致的视神经损伤,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2、物理治疗:

高压氧治疗能提高血氧浓度,促进受损神经修复。经颅磁刺激等神经电生理治疗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需配合专业设备进行疗程化治疗。

3、手术治疗:

视神经管减压术适用于外伤或占位性病变压迫导致的萎缩,玻璃体切割术可解除视网膜牵拉。手术需严格评估适应证,术后需配合药物康复治疗。

4、中医调理:

针灸选取睛明、球后等穴位改善局部循环,中药方剂如明目地黄丸具有补益肝肾功效。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调理,配合耳穴压豆等辅助疗法。

5、生活方式干预:

避免吸烟饮酒等损伤血管因素,佩戴防蓝光眼镜减少电子屏幕刺激。保持规律作息,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日常需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粗粮、深色蔬菜,适量食用深海鱼类获取ω-3脂肪酸。避免剧烈头部运动,定期进行视野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保持稳定情绪,可通过冥想缓解焦虑,建立长期康复管理计划。出现视力骤降、视野缺损加重需立即就医。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辅助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辅助检查主要包括头部CT、脑血管造影、腰椎穿刺、磁共振成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

1、头部CT:

头部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快速显示脑内出血情况。急性期出血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准确率高达90%以上。对于发病6小时内的患者,CT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检查过程无创,适合急诊快速筛查。

2、脑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明确出血原因的金标准,可清晰显示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全脑血管造影能发现90%以上的动脉瘤,为后续治疗提供精准定位。检查需注射造影剂,存在一定创伤性和风险,通常在病情稳定后进行。

3、腰椎穿刺:

当CT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时,需进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2小时,脑脊液呈均匀血性,离心后上清液黄变。该检查能发现CT可能漏诊的少量出血,但属于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4、磁共振成像:

MRI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出血显示效果优于CT,FLAIR序列对出血敏感。磁共振血管成像无需造影剂即可显示脑血管结构,适合肾功能不全患者。检查时间长,不适用于躁动或危重患者。

5、经颅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超声可无创监测脑血管痉挛,通过血流速度变化评估病情。检查简便可重复,适合动态观察血管痉挛发展。但结果受操作者经验影响较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动作。饮食以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为主,控制钠盐摄入。恢复期可进行适度肢体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压,遵医嘱服用预防血管痉挛药物。出现头痛加重、意识改变等需立即就医。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热门标签

肛瘘 绝育 布氏菌病 高钙血症 后天性白发 脑动脉痉挛 盘尾丝虫病 出血性膀胱炎 高胆固醇血症 1型糖尿病性神经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