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内分泌失调,月经从四月份来了一次,五月六月七月一直没来,这是怎么回事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孩会内分泌失调吗?

小孩可能会出现内分泌失调,但概率低于成年人。内分泌失调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不良、疾病影响或药物作用等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遗传因素

部分内分泌疾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儿童糖尿病。家长需关注家族病史,若直系亲属存在类似疾病,应定期带孩子进行甲状腺功能、血糖等筛查。遗传性内分泌疾病通常需要长期药物干预,如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

2、环境因素

接触环境污染物如塑化剂、重金属可能干扰儿童内分泌系统。家长需避免让孩子使用含双酚A的塑料制品,减少加工食品摄入。环境因素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常表现为性早熟或生长发育迟缓,需通过血清性激素检测评估。

3、营养不良

长期偏食或过度节食可能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家长应保证孩子均衡摄入优质蛋白、维生素D及锌等营养素,每日推荐摄入300-500毫升牛奶、50-75克瘦肉。严重营养不良可能需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治疗。

4、疾病影响

下丘脑-垂体区域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可直接破坏内分泌轴功能。若孩子出现多饮多尿、身高增长停滞或异常肥胖,家长需配合医生进行头颅MRI、皮质醇节律等检查。疾病因素常需针对性治疗,如醋酸泼尼松片调节肾上腺功能。

5、药物作用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可能抑制下丘脑功能。家长应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周期,避免擅自调整剂量。药物性内分泌失调通常在停药后逐渐恢复,必要时需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激发试验评估。

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曲线,保证每日1小时户外活动,睡眠时间不少于8-10小时。饮食注意限制高糖高脂零食,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发现第二性征提前发育、生长速度年不足4厘米等异常时,须及时至儿科内分泌专科就诊,完善骨龄、激素水平等检查。日常避免让孩子接触含雌激素的化妆品或保健品。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吃什么治内分泌失调 调整内分泌的饮食要求介绍?

内分泌失调可以适量吃黄豆、西蓝花、三文鱼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左甲状腺素钠片、地屈孕酮片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黄豆含有大豆异黄酮,有助于调节雌激素水平,改善因雌激素不足引起的内分泌紊乱。西蓝花富含硫代葡萄糖苷,能够帮助肝脏代谢雌激素,减少体内雌激素的蓄积。三文鱼含有丰富的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因慢性炎症导致的内分泌失调。黄体酮胶囊可用于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左甲状腺素钠片适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地屈孕酮片能够调节孕激素水平,改善因孕激素不足引发的症状。

日常饮食应保持均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适量增加全谷物和深色蔬菜的摄入,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也有助于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睡眠不足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吗?

睡眠不足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睡眠不足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影响代谢、免疫和情绪调节等功能。

睡眠不足会干扰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正常功能。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激素调节垂体前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这些激素进一步调控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等靶器官的激素分泌。睡眠不足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可能引起血糖代谢异常和免疫功能下降。同时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组织修复和脂肪代谢。

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节律。褪黑素具有调节昼夜节律和抗氧化作用。睡眠紊乱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可能加速细胞氧化损伤。睡眠不足会降低瘦素水平并增加胃饥饿素分泌,导致食欲亢进和能量代谢失衡,增加肥胖风险。对于女性,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干扰促性腺激素的脉冲式分泌,引起月经紊乱甚至不孕。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稳定。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如出现持续疲劳、月经紊乱、体重异常波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激素水平。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或开具调节睡眠的药物如右佐匹克隆片、阿戈美拉汀片等。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皮肤不好是内分泌失调吗?

皮肤不好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但也受其他因素影响。皮肤问题通常由内分泌紊乱、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刺激、皮肤屏障受损、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调理。

1、内分泌紊乱

雄激素分泌过多可能引发痤疮,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甲状腺功能异常会改变皮肤代谢速度,可能出现粗糙或水肿。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随皮脂分泌旺盛,这类情况需通过激素检测确诊,可遵医嘱使用螺内酯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调节激素,配合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改善症状。

2、生活习惯影响

长期熬夜会打乱皮质醇节律,导致皮肤修复能力下降。高糖高脂饮食可能加剧炎症反应,诱发面部泛红和闭口。缺乏维生素C和锌元素会影响胶原合成,表现为伤口愈合缓慢。建议保持22点前入睡,每日摄入300克深色蔬菜,必要时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等营养素。

3、环境刺激

紫外线累积损伤会破坏皮肤弹性纤维,加速皱纹形成。空气污染颗粒可能堵塞毛孔并引发慢性炎症。秋冬季节湿度低于40%时,角质层水分流失加快,容易出现脱屑。外出应涂抹SPF30以上防晒霜,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50%湿度,敏感肌可尝试薇诺娜特护霜等医用敷料修复屏障。

4、皮肤疾病

玫瑰痤疮患者面部血管异常扩张,表现为持续性潮红伴灼热感。特应性皮炎与免疫失衡相关,好发于肘窝等屈侧部位。真菌感染会引起环形红斑和脱屑,这类情况需通过皮肤镜或真菌培养确诊,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联苯苄唑乳膏等针对性治疗。

5、遗传体质

鱼鳞病基因缺陷导致角质代谢异常,表现为四肢蛇皮样脱屑。白化病患者因酪氨酸酶缺乏无法合成黑色素,皮肤极易晒伤。这类遗传性问题需终身防护,日常使用含神经酰胺的身体乳,避免使用果酸类刺激性护肤品,严重时需在皮肤科进行光疗干预。

建议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帮助代谢废物排出,选择氨基酸类温和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每周进行3次30分钟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运动后及时擦汗减少细菌滋生。若调整生活方式2个月仍无改善,需到内分泌科或皮肤科进行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等专项检查。记录每日饮食和皮肤状态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诱因。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女性内分泌失调怎么检查?

女性内分泌失调可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妇科超声检查、血糖检测、抗苗勒管激素检查等方式诊断。内分泌失调可能与激素分泌异常、甲状腺疾病、多囊性卵巢综合征、糖尿病、卵巢功能衰退等因素有关。

1、性激素六项检查

性激素六项检查包括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泌乳素检测。该检查需在月经周期特定时间抽血,可评估卵巢功能及垂体激素水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睾酮升高,卵巢早衰者常见促卵泡生成素异常增高。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2、甲状腺功能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通过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等指标,判断甲状腺是否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导致月经稀发,甲状腺功能减退易引发经量增多。检查前需停用含碘药物,妊娠期女性需特别关注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3、妇科超声检查

经阴道或腹部超声可观察子宫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及卵巢结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见卵巢增大伴多个小卵泡,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出现卵巢巧克力囊肿。检查需避开月经期,经阴道超声需排空膀胱。

4、血糖检测

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能筛查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持续高血糖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月经紊乱。检查前3天需保持正常饮食,检测当天早晨禁食。肥胖伴月经异常者建议加测胰岛素水平。

5、抗苗勒管激素检查

抗苗勒管激素能客观反映卵巢储备功能,数值降低提示卵泡数量减少。35岁以上女性或疑似卵巢早衰者需进行此项检查。该指标不受月经周期影响,可随时检测,但需结合其他激素指标综合评估。

建议女性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饮食注意增加豆制品、深海鱼类等富含植物雌激素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饮食。长期压力过大可能加重内分泌紊乱,可通过冥想、心理咨询等方式调节情绪。若出现持续月经异常、痤疮加重、体毛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复查相关指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脚气 包茎 早产儿 冠心病 跟腱断裂 肺动脉闭锁 腹膜后肿瘤 病毒性胃肠炎 咳嗽变异性哮喘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