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 甲亢

甲亢5年,现在脖子肿大有3年,眼睛不突但怕光,是不是该补碘,应不应该补碘?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甲状腺癌淋巴转移4个要做碘-131治疗吗?

甲状腺癌淋巴转移通常需要做碘-131治疗,有助于清除残留病灶和转移淋巴结。

碘-131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存在淋巴转移的患者。该治疗通过放射性碘元素靶向破坏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及转移灶,降低复发风险。治疗前需评估肿瘤摄碘能力,并配合低碘饮食准备。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颈部肿胀、唾液腺炎或暂时性骨髓抑制,多数可自行缓解。术后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和全身碘扫描,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维持TSH抑制水平。

治疗期间应避免密切接触孕妇及儿童,遵医嘱隔离防护。日常注意均衡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高碘食物干扰治疗效果。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甲癌碘131前饮食食谱?

甲状腺癌患者在碘131治疗前通常需要低碘饮食,以减少体内碘储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建议选择新鲜蔬菜、未加工肉类、无碘盐等低碘食物,避免海产品、乳制品、含碘添加剂食品。具体可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食谱。

低碘饮食的目的是降低体内碘含量,提高碘131对残余甲状腺组织的吸收率。常见低碘食物包括大米、燕麦等谷物,苹果、香蕉等水果,鸡肉、牛肉等未加工肉类。应严格避免海带、紫菜等海藻类,虾、蟹等海鲜,奶酪、黄油等乳制品,以及含碘盐、红色食用色素的食物。烹饪时使用无碘盐,避免在外就餐以防摄入隐藏碘源。

治疗前1-2周开始低碘饮食,治疗后24-48小时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期间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碘131治疗甲亢副作用是什么?

碘131治疗甲亢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放射性甲状腺炎、颈部肿胀等副作用。

碘131治疗通过放射性碘破坏甲状腺组织,降低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功能减退是最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乏力、怕冷、体重增加等,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放射性甲状腺炎多在治疗后1-2周出现颈部疼痛、吞咽不适,通常2-4周自行缓解。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颈部肿胀或压迫感,与甲状腺组织水肿有关。极少数情况下可能诱发Graves眼病加重或甲状腺危象。

治疗后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出现心悸、手抖等甲亢症状复发或上述副作用加重时应及时复诊。日常注意避免碘摄入过量,保持情绪稳定。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宝宝光流清鼻涕怎么办?

宝宝流清鼻涕可通过保持室内湿度、鼻腔清洁、适当补充水分、调整饮食结构、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雾等方式缓解。流清鼻涕通常由病毒感染、过敏反应、冷空气刺激、鼻黏膜干燥、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室内湿度

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左右,避免干燥空气刺激鼻黏膜。冬季取暖时可在暖气片放置湿毛巾,夏季空调房可摆放一盆清水。湿度适宜有助于稀释鼻腔分泌物,减少因干燥导致的鼻涕分泌增多。

2、鼻腔清洁

用婴儿专用棉签蘸取温水轻柔擦拭外鼻孔,或用吸鼻器清除可见分泌物。清洁时固定宝宝头部避免扭动,操作需在光线充足环境下进行。每日清洁2-3次可防止分泌物结痂堵塞鼻腔。

3、适当补充水分

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次数,6个月以上婴儿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水分摄入能稀释呼吸道黏液,促进代谢产物排出。观察尿量应保持每天6-8次,尿液呈淡黄色为宜。

4、调整饮食结构

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适量食用梨泥、白萝卜汤等润肺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过敏体质婴儿需暂停鸡蛋、海鲜等易致敏食物。饮食温度以37-40℃为宜,过热可能加重鼻腔充血。

5、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雾

选择儿童专用等渗生理海水喷雾,每次每侧鼻孔喷1-2下,每日不超过4次。喷雾能软化鼻痂、湿润黏膜,喷后轻揉鼻翼帮助分泌物排出。使用前需确认喷雾器喷嘴光滑无毛刺。

家长需每日监测宝宝体温、精神状态及鼻涕性状变化。若出现黄绿色脓涕、持续发热、拒奶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鼻窦炎等继发感染。护理期间避免带宝宝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根据气温增减衣物。保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接触新鲜空气,但需避开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夜间可抬高床头15度减轻鼻塞,定期更换枕套床单减少尘螨刺激。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乳突骨突出是什么原因?

乳突骨突出可能与生理性颅骨发育、外伤后骨痂增生、慢性中耳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颅骨肿瘤等原因有关。乳突是颞骨的一部分,位于耳后,正常情况下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可能因先天结构显得较突出。

1、生理性颅骨发育

乳突骨形态存在遗传差异,部分人群因先天颅骨结构特点表现为明显突出,属于正常解剖变异。此类情况无须干预,但需与病理性改变鉴别。若伴随疼痛或局部皮肤变化,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病因。

2、外伤后骨痂增生

耳后区域遭受撞击或骨折后,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骨痂形成。这与局部成骨细胞过度活化有关,通常表现为硬质无痛性隆起。影像学检查可显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或钙化灶,严重时需手术修整骨赘。

3、慢性中耳炎

长期反复发作的中耳感染可能刺激乳突气房骨质增生,多伴随耳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炎症导致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失衡,引发骨质重塑。需通过颞骨CT评估病变范围,并采用抗生素或乳突根治术控制感染。

4、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这是一种先天性骨发育障碍,表现为正常骨组织被纤维样组织替代。当累及颞骨时,乳突区可出现渐进性膨大,X线呈现磨玻璃样改变。轻度者定期观察,严重畸形需手术切除病变骨组织。

5、颅骨肿瘤

骨瘤、骨软骨瘤等良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均可导致局部骨质隆起。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恶性肿瘤多伴有疼痛及周围组织浸润。需通过活检明确性质,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等。

建议观察是否伴随红肿热痛、听力变化或头痛等症状,避免自行按压突出部位。日常注意耳部清洁,预防中耳感染。若突出进展迅速或影响外观,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或神经外科,通过触诊、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对于生理性突出无需特殊处理,病理性改变需根据具体诊断采取针对性治疗。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手癣 肺大泡 片吸虫病 排卵期出血 氰化物中毒 躯体形式障碍 食管良性肿瘤 舌下神经损伤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