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 其他呼吸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怎么手术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慢性阻塞性肺病会消瘦吗?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主要与能量消耗增加、营养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消瘦可能由呼吸耗能增加、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炎症反应消耗、肌肉分解代谢加速等原因引起。

1、呼吸耗能增加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因气道阻力增大,呼吸肌需额外做功维持通气,导致静息能量消耗显著高于常人。呼吸肌长期超负荷工作可能使每日热量需求增加,若未能及时补充足够营养,易出现体重下降。这类患者建议采用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模式,如少量多餐补充营养。

2、食欲减退

肺功能下降导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能抑制下丘脑摄食中枢,同时呼吸困难会影响进食过程。患者常出现早饱感或进食后气促加重,导致主动减少食量。可通过调整食物质地、进食时吸氧等方式改善,必要时使用醋酸甲地孕酮等刺激食欲药物。

3、胃肠功能紊乱

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能引发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部分患者合并胃食管反流或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出现腹胀,进一步降低进食意愿。建议选择低脂、低纤维饮食减轻胃肠负担,适当补充胰酶制剂帮助消化。

4、炎症反应消耗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伴随全身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促使蛋白质分解和脂肪动员。这种代谢紊乱会导致肌肉萎缩和皮下脂肪减少。控制感染和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阻断炎症消耗。

5、肌肉分解代谢加速

长期缺氧和活动受限可导致骨骼肌线粒体功能异常,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四肢肌肉特别是膈肌可能出现萎缩,进一步降低运动耐量。在营养支持基础上,进行肺康复训练和补充支链氨基酸可帮助维持肌肉量。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应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营养补充以优质蛋白和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避免高糖饮食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合并明显消瘦时需评估是否存在其他消耗性疾病,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必要时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稳定期患者建议进行适度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改善肌肉代谢。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慢性阻塞性肺病叩诊音?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叩诊音通常呈过清音,可能伴有叩诊音增强、叩诊音减弱、叩诊音浊音、叩诊音鼓音等异常表现。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因素有关。

1、过清音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部叩诊出现过清音是典型表现,由于肺气肿导致肺泡过度充气,肺组织弹性减弱,叩诊时产生类似敲打空盒子的声音。这种体征提示存在肺气肿病变,需结合肺功能检查确诊。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咳嗽等症状,建议避免吸烟及接触刺激性气体。

2、叩诊音增强

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出现叩诊音增强,常见于合并肺大疱形成时。气体在扩大的空腔内共振增强,产生较响亮的叩诊音。这种情况可能增加自发性气胸风险,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胸腔压力突然变化的活动。

3、叩诊音减弱

当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或肺不张时,可能出现叩诊音减弱。炎性渗出物或塌陷的肺组织导致叩诊震动传导减弱,产生沉闷的叩诊音。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咳脓痰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4、叩诊音浊音

慢性阻塞性肺病晚期出现肺心病时,可因胸腔积液导致叩诊音浊音。液体积聚使震动传导受阻,产生类似叩击实性器官的声音。患者往往伴有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右心衰竭表现,需限制钠盐摄入并遵医嘱使用利尿药物。

5、叩诊音鼓音

少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因并发气胸出现鼓音,气体进入胸膜腔产生类似敲鼓的共鸣音。这种情况属于急症,患者突发胸痛和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平时应避免用力屏气和剧烈咳嗽。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肺功能,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日常注意保暖防感冒,进行适度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优质蛋白摄入。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流感季节可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阻塞性肺气肿用什么药?

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抗生素、抗氧化剂等药物。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选择药物组合治疗。

一、支气管扩张剂

支气管扩张剂是缓解气流受限的核心药物,常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用于急性发作时快速缓解症状,长效抗胆碱能药如噻托溴铵可长期控制病情。这类药物通过松弛气道平滑肌改善通气功能,但可能引起心悸、震颤等不良反应,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二、糖皮质激素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适用于反复急性加重的患者,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长期使用需注意口腔真菌感染风险,用药后应漱口。严重急性发作时可能需要短期口服泼尼松,但需警惕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全身副作用。

三、祛痰药

氨溴索等黏液溶解剂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排痰,改善气道通畅性。对于痰量多且黏稠的患者效果显著,但需配合充足水分摄入。使用期间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建议餐后服用。

四、抗生素

急性加重期合并细菌感染时,需根据痰培养结果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不规范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须严格遵医嘱足疗程用药。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含酒精饮品同服。

五、抗氧化剂

N-乙酰半胱氨酸兼具抗氧化和祛痰作用,可减少氧化应激对肺组织的损伤。长期使用可能延缓肺功能下降,但胃溃疡患者慎用。该药不宜与活性炭等吸附剂同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

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除规范用药外,应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进行缩唇呼吸等肺康复训练。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定期监测肺功能,出现气促加重、痰量增多等症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气短、胸闷、喘息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多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

1、咳嗽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通常会出现长期反复的咳嗽症状,早期可能仅在晨起或夜间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持续性咳嗽。咳嗽多伴有少量白色黏液痰,寒冷季节或呼吸道感染时症状加重。吸烟者若出现持续咳嗽超过3个月需警惕该病。

2、咳痰

患者每日晨起常有咳痰现象,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性或浆液性泡沫痰。急性加重期痰量增多且可能转为脓性痰。长期痰液潴留可能引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痰中带血需警惕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可能。

3、气短

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后气短是典型表现,早期仅在剧烈活动时出现,后期轻微活动甚至静息时也会发生。气短程度与气流受限严重度相关,患者常描述为"呼吸费力"或"空气不够用",严重者可出现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

4、胸闷

患者常主诉胸部压迫感或紧缩感,尤其在天气变化或空气污染时加重。胸闷可能伴随呼吸频率增快,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骨后疼痛。这种症状与气道炎症反应和肺过度充气导致的胸内压改变有关。

5、喘息

约部分患者会出现喘息症状,表现为呼吸时伴有哨笛音,多在夜间或清晨加重。喘息程度因人而异,严重时患者可被迫采取端坐呼吸体位。该症状与气道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导致的气道狭窄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应注意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可进行缩唇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优质蛋白摄入。中重度患者外出可携带便携式氧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评估病情。出现发热、痰量骤增等急性加重表现时应及时就医。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挂什么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挂呼吸内科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该病属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涉及支气管和肺实质病变,需由呼吸专科医生进行诊断与长期管理。

1、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首选就诊科室。医生会通过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评估确诊,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稳定期患者,可进行药物调整、氧疗指导及康复训练。

2、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部分三甲医院将该专科独立设置,擅长处理复杂病例。若患者合并呼吸衰竭、肺心病等重症情况,该科室能提供无创通气、支气管镜介入等高级诊疗手段。

3、急诊内科:

急性加重期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诊。急诊科可快速处理缺氧、感染等危急状况,待病情稳定后转至呼吸专科继续治疗。

4、老年病科:

高龄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病时,老年病科可综合管理。该科室注重多重用药协调及共病处理,但需与呼吸专科联合制定肺部疾病核心治疗方案。

5、中医呼吸科:

作为辅助治疗选择,可配合中药调理、穴位敷贴等传统疗法。需注意中医治疗不能替代支气管扩张剂等核心药物,建议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

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需长期随访,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日常应避免烟雾刺激,坚持腹式呼吸训练,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营养方面保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体重过低者可增加坚果、乳制品摄入。运动推荐八段锦、平地步行等低强度有氧活动,运动时携带急救支气管扩张剂。病情变化时及时联系主治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肺炭疽 肺纤维化 颈椎骨折 肝肺综合征 桡骨干骨折 舌咽神经痛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 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