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感染内科 > 流感

流感疫苗有必要接种吗什么区别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甲状腺与淋巴结有什么区别?

甲状腺与淋巴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解剖结构,前者属于内分泌器官,后者属于免疫系统组成部分。

1、功能差异: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主要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淋巴结遍布全身淋巴管路径,通过过滤淋巴液、产生免疫细胞参与机体防御。两者在生理功能上无直接关联。

2、组织结构:

甲状腺由滤泡上皮细胞和C细胞构成,可合成甲状腺球蛋白。淋巴结外包结缔组织被膜,内部由皮质、髓质组成,含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组织学特征具有显著区别。

3、疾病表现:

甲状腺疾病多表现为功能异常如甲亢或甲减或结节性病变。淋巴结病变常见于炎症反应如淋巴结炎或肿瘤转移,通常以肿大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和诊疗路径完全不同。

4、检查方法:

甲状腺评估需进行激素检测、超声或核素扫描。淋巴结检查以触诊、超声或活检为主。影像学检查中甲状腺呈蝴蝶形均匀回声,淋巴结多为椭圆形低回声结构。

5、治疗原则:

甲状腺疾病需根据功能状态选择药物调节或手术切除。淋巴结病变通常针对原发病因治疗,严重者需行淋巴结清扫。两者治疗方案不存在交叉性。

日常需注意甲状腺健康可通过适量摄入海产品维持碘营养,避免颈部放射性暴露。淋巴结保健应重视口腔卫生、及时处理感染灶,定期自查颈部、腋窝等区域有无异常肿大。出现持续肿大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查。

邸立君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宝宝接种疫苗后发热怎么办?

宝宝接种疫苗后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药物干预、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热通常由疫苗激活免疫反应、个体敏感度差异、接种部位炎症、合并感染、疫苗成分过敏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防止皮肤刺激或寒战反应。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摄氏度,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配合退热贴使用。

2、补充水分:

发热会增加体液流失,需少量多次喂食母乳、配方奶或温开水。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当饮用稀释的苹果汁或米汤。观察排尿次数和尿色,每日排尿应达6-8次且颜色清亮。脱水表现为囟门凹陷、口唇干燥、精神萎靡时需立即就医。

3、观察症状:

正常疫苗反应发热多持续12-48小时,体温波动在37.5-38.5摄氏度之间。需监测是否出现皮疹、呕吐、抽搐等异常表现。记录发热起止时间、最高温度及伴随症状,接种部位红肿直径超过3厘米或持续化脓需特别注意。

4、药物干预: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考虑使用解热镇痛药,常见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布洛芬滴剂等。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禁止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避免诱发瑞氏综合征。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皮肤瘀斑等症状应立即就诊。早产儿、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接种后发热需特别警惕。就医时携带预防接种证,向医生详细说明接种疫苗种类、发热时间及用药情况。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沐浴,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糊、蔬菜泥等辅食,避免添加新食材。每日测量体温3-4次,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多数疫苗反应会在2-3天内自行缓解,持续不适需联系接种单位或儿科保持居室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夜间睡眠时可适当调高室温1-2摄氏度。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扎完流感疫苗注意哪些事项?

接种流感疫苗后需注意局部护理、观察不良反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饮食清淡、监测体温变化。

1、局部护理: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注射部位沾水,防止感染。若出现轻微红肿或硬结,可用干净毛巾冷敷,禁止抓挠或热敷。针眼处无需特殊消毒,保持干燥即可。

2、观察不良反应:

常见反应包括低热≤38℃、乏力或肌肉酸痛,通常1-2天自行缓解。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皮疹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接种后建议留观30分钟。

3、避免剧烈运动:

接种后48小时内减少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防止加重疫苗反应。可选择散步等低强度活动,避免因出汗导致针眼感染或诱发头晕等不适症状。

4、保持饮食清淡:

24小时内忌食辛辣刺激、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多饮水促进代谢。避免饮酒以免加重疫苗反应,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

5、监测体温变化:

每日早晚测量体温,儿童需特别关注精神状态。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需就医排查其他感染因素。

接种后一周内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饮食可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配合新鲜蔬菜增强免疫力。出现注射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属正常免疫反应,通常2-3周消退。哺乳期女性接种不影响喂奶,但需观察婴儿有无腹泻等异常。慢性病患者接种后需继续规律用药,不可擅自调整治疗方案。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脑梗塞和脑梗死有什么区别?

脑梗塞与脑梗死本质上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表述,均指脑组织因缺血导致的坏死性病变,区别主要在于术语使用习惯和病理阶段描述。

1、术语差异:

脑梗塞强调血管阻塞的病理过程,多用于临床诊断描述;脑梗死则侧重组织坏死的最终结果,常见于影像学报告。两者在医学文献中常混用,但脑梗死更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2、病理机制:

两者均由脑动脉阻塞引起,但脑梗塞可包含可逆性缺血阶段,而脑梗死特指不可逆的细胞死亡。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病因,常伴随言语障碍、偏瘫等症状。

3、影像学表现:

脑梗塞早期CT可能无异常,MRI弥散加权成像可发现缺血灶;脑梗死后期CT显示明显低密度灶。病灶范围与阻塞血管级别相关,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4、临床处理:

急性期4.5小时内可行静脉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尿激酶。超过时间窗需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如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同时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

5、预后差异:

脑梗塞及时再通可避免梗死发生,预后较好;脑梗死遗留神经功能缺损风险高。康复期需结合运动疗法和认知训练,吞咽障碍患者需调整食物质地。

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在于控制三高、戒烟限酒,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脑血管弹性。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坚果摄入,限制钠盐至每日5克以下。定期监测颈动脉斑块,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出现突发面瘫、肢体无力等征兆需立即就医,争取黄金救治时间窗。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接种hpv疫苗的注意事项?

接种HPV疫苗前需确认无禁忌症、避开月经期、接种后留观30分钟,主要注意事项包括接种前评估、特殊时期规避、接种后观察、不良反应应对、全程接种规划。

1、接种前评估:

需确认无对疫苗成分过敏史,未处于急性感染期或发热状态。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应咨询医生评估接种可行性,妊娠期女性需推迟接种。接种前3天内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2、特殊时期规避:

建议避开月经期接种以减少不适反应。接种当日体温超过37.3℃应暂缓接种,接种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哺乳期女性接种需权衡利弊,接种后建议暂停哺乳3天。

3、接种后观察:

接种后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以防急性过敏反应。常见局部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全身反应可能有低热、头痛等,通常2-3天自行缓解。出现荨麻疹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4、不良反应应对:

局部红肿可冷敷处理,发热超过38.5℃可物理降温。避免抓挠接种部位,出现持续高热或过敏症状需及时就诊。接种后1周内禁酒,避免加重疫苗反应。

5、全程接种规划:

二价疫苗需按0-1-6月程序接种3剂,四价和九价疫苗按0-2-6月程序。需严格按时完成全程接种才能获得最佳保护效果,延迟接种需补种未完成剂次。接种后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接种HPV疫苗后建议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沾水。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有助于增强免疫应答。适量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游泳或器械训练等可能造成接种部位摩擦的活动。保证充足睡眠,接种后1周内避免桑拿或高温沐浴。建立疫苗接种记录卡,妥善保存接种凭证以备后续剂次接种使用。即使完成疫苗接种,25岁以上女性仍需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热门标签

多汗症 包皮包茎 面神经损伤 马方综合征 慢性肾衰竭 十二指肠炎 细菌性肝脓肿 甲胎蛋白异常 童年情绪障碍 肺炎支原体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