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感染内科 > 流感

接种流感疫苗有用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肺炎疫苗5岁还能打吗 看看肺炎疫苗的接种对象?

肺炎疫苗5岁儿童通常可以接种,具体需结合疫苗类型和接种史判断。

肺炎疫苗主要包括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13价疫苗适用于6周龄至5岁儿童,基础免疫需在7月龄前完成,5岁未接种者可补种1剂。23价疫苗适用于2岁以上高危人群,健康儿童无须常规接种。5岁儿童若存在慢性心肺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可考虑接种23价疫苗。两种疫苗均能有效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但覆盖血清型不同。

接种前需确认儿童既往疫苗史和健康状况。存在发热、急性感染或疫苗成分过敏者应暂缓接种。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反应,通常1-2天自行缓解。建议接种后留观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接种后仍须注意手卫生和呼吸道防护,减少病原体暴露风险。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是多大 不同类型宫颈癌疫苗年龄要求不同?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根据疫苗类型有所差异,二价疫苗适用于9-45岁女性,四价疫苗适用于20-45岁女性,九价疫苗适用于16-26岁女性。

二价疫苗主要预防HPV16和18型病毒,接种程序为0、1、6个月各一针,适合青春期女性及中青年女性接种。四价疫苗在二价基础上增加了HPV6和11型的预防,接种程序相同,适用于有性生活的成年女性。九价疫苗覆盖病毒型别最广,可预防约90%的宫颈癌,但接种年龄范围较窄,建议适龄女性优先选择。所有疫苗均需在未感染HPV前接种效果最佳,已感染病毒者接种效果会降低。

接种疫苗后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免疫效果。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手足口病疫苗几月接种 4个月小孩能接种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一般建议在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4个月小孩通常不能接种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接种程序为6月龄开始接种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1个月。4个月婴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接种疫苗可能无法产生足够保护性抗体,且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部分特殊情况下,如疫情暴发期间高风险婴儿,经医生评估后可能考虑提前接种,但需严格监测接种后反应。

建议家长在婴儿满6月龄后及时预约接种,接种前确认孩子无发热、急性疾病等禁忌证。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百白破接种后发烧怎么办?

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出现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药物干预、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烧通常由疫苗免疫反应、感染因素、个体差异、护理不当、潜在疾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接种后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时,建议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式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每半小时复测体温。

2、补充水分

发热期间需增加母乳或温水摄入量,婴幼儿每日饮水量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升计算。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可预防脱水,观察排尿次数和尿液颜色,若6小时内无排尿需警惕脱水。

3、观察症状

监测发热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正常疫苗反应发热通常不超过48小时。出现持续高热、抽搐、皮疹、呼吸困难等异常表现时,应立即停止居家观察。记录发热峰值和波动规律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4、药物干预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不同剂型药物需严格按体重换算剂量。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

5、及时就医

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伴有喷射性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需急诊处理。就医时携带疫苗接种记录本,向医生详细描述发热起始时间、最高温度及用药情况。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查可鉴别感染性发热。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洗澡,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注意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若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直径超过3厘米或化脓,需至预防接种门诊处理。建议家长制作体温监测表,记录用药时间和剂量,下次接种前主动告知医务人员既往不良反应史。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哪些?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包括局部红肿、发热、过敏性皮疹、神经系统异常反应和全身严重过敏反应。这些反应通常与个体体质、疫苗成分或接种操作等因素有关。

1、局部红肿

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硬结或疼痛,通常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这类反应多由疫苗中的佐剂或机体局部免疫应答引起,一般无须特殊处理,2-3天可自行消退。若红肿范围较大,可采用冷敷缓解症状,避免抓挠或热敷。

2、发热

部分受种者在接种后6-12小时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8℃以下。发热是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常见表现,可通过适量饮水、物理降温等方式缓解。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超过48小时,需警惕其他感染性疾病可能。

3、过敏性皮疹

表现为接种后出现的荨麻疹或斑丘疹,多与疫苗中的明胶、抗生素等成分有关。轻度皮疹可口服抗组胺药物缓解,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若皮疹广泛或伴有瘙痒加重,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为严重过敏反应前兆。

4、神经系统异常反应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热性惊厥或臂丛神经炎。热性惊厥多见于含全细胞成分的疫苗接种后,通常呈一过性;臂丛神经炎与接种部位或注射技术相关,表现为上肢疼痛或肌力下降,需神经科专科处理。

5、全身严重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是罕见的危急情况,多在接种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接种单位需常规配备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一旦发生立即启动急救流程。有严重过敏史者接种前应详细告知医务人员。

预防接种后建议留观30分钟以监测急性反应,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出现异常反应及时记录发生时间与症状特点。对于既往有过敏史或免疫缺陷者,接种前需由专业医师评估风险收益比。接种后发热期间可适量增加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若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并携带疫苗接种凭证。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错构瘤 脑膜炎 手汗症 膀胱出血 角膜烧伤 急性胃扩张 急性颌下腺炎 1型糖尿病肾病 斑痣性错构瘤病 陈旧性心肌梗死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