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肾功能衰竭的循环系统是什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慢性肾功能衰竭分哪几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一般分为五期,按照肾小球滤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期、2期、3期、4期和5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期主要有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升高伴肾脏损伤、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中度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重度下降、肾衰竭终末期。

1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升高伴肾脏损伤

1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存在肾脏损伤的客观证据。肾脏损伤可能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影像学检查异常。此时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尿常规。控制血压和血糖对延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2期: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

2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出现轻度下降,但仍能维持基本生理功能。患者可能出现轻度乏力或夜尿增多等症状。此阶段需要加强饮食管理,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控制钠盐摄入。定期随访肾功能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发生。

3期:肾小球滤过率中度下降

3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出现中度下降,肾脏功能明显受损。患者可能出现贫血、高血压、骨代谢异常等并发症。此阶段需要严格控制血压,纠正贫血,调节钙磷代谢。限制高钾食物摄入,避免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4期:肾小球滤过率重度下降

4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重度下降,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水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此阶段需要准备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监测电解质平衡。

5期:肾衰竭终末期

5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期,肾脏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患者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此阶段可能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神经系统症状和代谢紊乱。需要综合治疗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密切监测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长期规范管理,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和并发症情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蛋白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遵医嘱规律用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很重要。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肾功能衰竭饮食有哪些?

肾功能衰竭患者饮食需严格控制蛋白质、钠、钾、磷的摄入,可适量吃低蛋白米、冬瓜、苹果、橄榄油、藕粉等食物,也可遵医嘱服用复方α-酮酸片、碳酸钙、醋酸钙、司维拉姆、碳酸镧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及药物治疗方案。

一、食物1、低蛋白米

低蛋白米通过特殊工艺去除部分蛋白质,减轻肾脏代谢负担。适合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主食替代,但需搭配优质蛋白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食用时需计算每日总蛋白摄入量,避免过量。

2、冬瓜

冬瓜含水量高且钾、磷含量低,有助于促进水分代谢而不增加电解质负荷。可煮汤或清炒,但合并水肿者需控制总量。其膳食纤维还能改善胃肠功能。

3、苹果

苹果属于低钾水果,富含果胶和抗氧化物质。去皮后进一步减少钾含量,适合作为加餐。但糖尿病肾病患者需监测血糖,每日不超过200克。

4、橄榄油

橄榄油提供单不饱和脂肪酸,可替代动物油脂减少饱和脂肪摄入。有助于控制血脂异常,但热量较高需限量使用,每日建议20-30毫升。

5、藕粉

藕粉低蛋白、低磷且易消化,可冲调作为加餐或部分主食。含黏蛋白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但需选择无糖品种以避免血糖波动。

二、药物1、复方α-酮酸片

复方α-酮酸片可补充必需氨基酸类似物,减少氮质血症并改善营养状态。需配合低蛋白饮食使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需随餐服用。

2、碳酸钙

碳酸钙用于纠正低钙血症并结合肠道磷,降低血磷水平。服用时需监测血钙浓度,避免与含铁药物同服。常见副作用为便秘和腹胀。

3、醋酸钙

醋酸钙的磷结合力强于碳酸钙,适用于高磷血症患者。需分次随餐服用,长期使用可能引发代谢性碱中毒,需定期复查电解质。

4、司维拉姆

司维拉姆为非钙磷结合剂,适用于高钙血症或血管钙化风险患者。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需间隔2小时服用其他药物。

5、碳酸镧

碳酸镧通过结合肠道磷酸根降低血磷,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者。需充分咀嚼后服用,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禁用于肠梗阻患者。

肾功能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及营养指标,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方案。烹饪时避免使用含钾盐或低钠酱油,肉类可先焯水去磷。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每日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建议记录饮食日记便于营养师评估,出现乏力、恶心等不适及时就医。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肾功能衰竭肌酐高能吃中药吗?

肾功能衰竭肌酐升高时需谨慎使用中药,部分中药可能加重肾脏负担或与西药产生相互作用。中药使用需在肾内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主要考虑因素包括药物肾毒性、电解质平衡及个体病情差异。

1、肾毒性风险:部分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含马兜铃酸成分,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长期使用可加速肾功能恶化。临床需避免使用明确具有肾毒性的草药,选择药典收录的安全品种。

2、电解质干扰: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合并高钾血症,含钾较高的中药如夏枯草、金钱草等可能加重电解质紊乱。用药前需评估血清钾、钙、磷等指标,避免使用影响电解质平衡的药材。

3、药物相互作用:中药成分可能影响西药代谢,如大黄与利尿剂合用可能增强电解质丢失,黄芪可能干扰免疫抑制剂效果。联合用药需监测血药浓度及肾功能变化。

4、辨证施治原则:中医治疗需根据证型选择方剂,脾肾气虚型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阴阳两虚型可选金匮肾气丸化裁。需由中医师四诊合参后调整组方,避免千人一方。

5、疗效监测标准:使用中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出现指标持续升高或水肿加重应立即停药。建议每2-4周复查肾功能及尿常规。

肾功能衰竭患者饮食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0.6-0.8克/公斤体重为宜,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可适量食用山药、芡实等健脾益肾食材,避免高盐、高嘌呤食物。保持每日尿量1500毫升以上,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代谢负担。注意监测血压、血糖,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使用肾毒性解热镇痛药。出现恶心、皮肤瘙痒等尿毒症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心脏循环系统的流程,一看便知?

心脏循环系统是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系统,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同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这一过程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将富含氧的血液从左心室泵出,通过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再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通过静脉回流到右心房。肺循环则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右心室泵入肺动脉,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再将富含氧的血液通过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这一循环过程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不断进行,确保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正常运作。

1、体循环:体循环始于左心室,心脏收缩时将富含氧的血液泵入主动脉。主动脉分支为各级动脉,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在毛细血管中,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同时带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血液随后通过各级静脉回流,最终汇入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2、肺循环:肺循环始于右心室,心脏收缩时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泵入肺动脉。肺动脉将血液输送到肺部,在肺泡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被排出,氧气进入血液。富含氧的血液通过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完成肺循环过程。

3、心脏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流动。心房负责接收回流的血液,心室负责将血液泵出。心脏的四个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确保血液单向流动,防止回流。

4、血管结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管壁较厚,弹性大,能承受较高的血压。静脉将血液从全身输送回心脏,管壁较薄,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回流。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极薄,通透性高。

5、循环调节:循环系统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稳定。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脏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体液调节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也参与血压和血流量的调节。

日常饮食中,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适量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高盐、高脂肪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循环系统由什么组成?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中心,负责泵送血液;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负责输送血液;血液则携带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1、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部,由心肌构成。心脏通过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左心室负责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泵送到全身,右心室则将缺氧的血液泵送到肺部进行氧合。 2、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组织,静脉则将缺氧的血液从组织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是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管的健康状态直接影响血液循环的效率,血管壁的弹性、通畅性和血压的稳定性是关键因素。 3、血液是循环系统的运输介质,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含有水、电解质、蛋白质和营养物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血小板负责止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对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贫血、感染和出血性疾病都会影响血液的正常功能。 保持循环系统健康需要综合措施,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和定期体检。均衡饮食应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减少饱和脂肪和盐的摄入。适量运动如快走、游泳和骑自行车,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控制体重和戒烟限酒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定期体检包括血压、血脂和血糖的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循环系统疾病。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包皮过长 睾丸疼痛 结肠憩室 毛状白斑 病毒性咽炎 溶血性黄疸 腹股沟滑动疝 老年性阴道炎 脑血栓后遗症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