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干性坏疽多久?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创面二次感染?

糖尿病足创面二次感染可通过日常护理、创面处理和定期监测等方式预防。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基础,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并彻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缝间。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袜和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足部受压或摩擦。定期检查足部皮肤是否有破损、红肿或渗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创面处理需严格无菌操作,轻微破损可用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对于已有溃疡的创面,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银离子敷料或水胶体敷料等专业敷料。控制血糖水平对预防感染至关重要,通过饮食调整、规律运动和药物管理将血糖维持在稳定范围。戒烟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感染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检查,由专业医护人员评估足部健康状况并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脚气和糖尿病足的区别有哪些 揭秘脚气和糖尿病足两大区别?

脚气和糖尿病足是两种不同的足部问题,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症状表现。

脚气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足部瘙痒、脱皮、水疱等症状。糖尿病足则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表现为足部麻木、疼痛、溃疡等症状。脚气的症状多集中在皮肤表面,而糖尿病足可能伴随深层组织损伤。

脚气的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如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糖尿病足的治疗需要控制血糖,同时处理溃疡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抗生素等药物。脚气的预后通常较好,而糖尿病足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日常应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查足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糖尿病足的前兆是什么 三个征兆警惕糖尿病足侵袭?

糖尿病足的前兆通常表现为足部麻木、足部皮肤异常和足部伤口愈合缓慢。

糖尿病足可能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神经和血管损伤,周围神经病变会使足部感觉减退,下肢血管病变则会影响足部血液供应。足部麻木是早期常见表现,患者可能感觉不到疼痛或温度变化。足部皮肤异常包括干燥、脱屑、皲裂,甚至出现色素沉着。足部伤口愈合缓慢是因为高血糖影响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轻微擦伤或水泡可能发展为慢性溃疡。

日常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足部皮肤,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艾灸怎么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最佳?

艾灸可以作为糖尿病足的辅助治疗手段,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规范治疗。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特定穴位,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常用于糖尿病足早期周围神经病变和轻度血管病变。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每次选取2-3个穴位施灸15-20分钟。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能促进微循环,减轻肢体麻木疼痛症状,同时艾叶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抗炎作用。但需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破损处禁止施灸,血糖控制不稳定者慎用。

糖尿病足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出现溃疡感染及时就医。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足可能引起感染、坏疽、骨髓炎等并发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足部容易出现溃疡和伤口难以愈合。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能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可发展为蜂窝织炎或脓肿。坏疽是由于足部组织缺血坏死所致,分为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干性坏疽表现为组织干燥、发黑,湿性坏疽则伴有感染和恶臭。骨髓炎是感染深入骨骼引起的炎症,可能导致骨质破坏和慢性疼痛,治疗难度较大。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足部,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受伤,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耳结核 蠕虫病 骨软骨病 屈光参差 前列腺脓肿 急性呼吸衰竭 细菌性前列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 继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 1型糖尿病性乳酸酸中毒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