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心理科 > 心理科

喜欢收藏是囤积症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舌头起泡食疗方法有哪些 四大药膳值得收藏?

舌头起泡可以适量食用莲子百合粥、绿豆汤、雪梨炖冰糖、金银花茶等药膳辅助缓解症状。舌头起泡可能与维生素缺乏、口腔溃疡、疱疹性口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莲子百合粥具有滋阴降火作用,适合因内热引起的舌头起泡。绿豆汤清热解毒,能缓解口腔黏膜炎症。雪梨炖冰糖润肺生津,对干燥型口腔溃疡有一定帮助。金银花茶抗菌消炎,适用于疱疹性口炎初期。这些食疗方需长期坚持食用,症状严重者应配合药物治疗。

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猕猴桃、燕麦等。若伴随发热或溃疡面积扩大,须立即就医。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脂肪囤积多长时间?

脂肪囤积的时间因人而异,通常需要数周至数月不等,实际时间受到饮食结构、运动习惯、基础代谢率、激素水平和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饮食结构对脂肪囤积速度影响显著。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会加速脂肪合成,尤其是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过量糖分在肝脏转化为甘油三酯后,会以脂肪形式储存在脂肪细胞中。不规律的进食时间也可能干扰代谢节律,导致脂肪更容易堆积。

运动量不足会减少能量消耗,多余热量更容易转化为脂肪储存。有氧运动能力较差的人群,脂肪氧化效率较低,运动后过量补糖可能加重脂肪囤积。力量训练不足会导致肌肉量下降,进一步降低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随年龄增长自然下降,中年后每年可能降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代谢性疾病会显著影响能量消耗效率。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会扰乱瘦素和饥饿素分泌,增加食欲的同时降低脂肪分解效率。

压力激素皮质醇长期升高会促进内脏脂肪堆积。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改变脂肪分布模式。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导致脂肪更容易囤积在腰腹部。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脂肪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分布特点。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使脂肪合成酶活性增强,或脂肪分解酶活性减弱。家族性肥胖史的人群往往需要更严格控制饮食和运动。

建立规律的饮食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定期监测体脂率变化,必要时寻求专业营养师或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控制脂肪囤积速度。对于存在代谢性疾病风险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干预可能影响脂肪代谢的潜在疾病因素。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剖腹产月子要坐多久值得收藏?

剖腹产月子通常需要42天左右,实际恢复时间受到伤口愈合情况、个人体质、护理方式、并发症预防、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1、伤口愈合:

剖腹产腹部切口愈合需7-10天,子宫切口完全恢复需6周。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若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需及时就医处理。

2、个人体质:

年龄较大、贫血或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恢复较慢。体质虚弱者需延长休养时间,必要时可通过中医调理改善气血状况。

3、护理方式:

科学护理能加速恢复。建议使用收腹带减轻伤口张力,采取侧卧哺乳姿势减少腹部压力。家属应协助完成抱婴、换尿布等需腹部用力的动作。

4、并发症预防:

重点关注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良和静脉血栓。每天监测恶露量和颜色,遵医嘱使用促宫缩药物。适当床上活动下肢,必要时穿戴弹力袜。

5、心理状态:

产后抑郁会延缓身体恢复。家人应多关注产妇情绪变化,保证充足睡眠。可进行深呼吸训练或轻度冥想缓解焦虑情绪。

月子期间建议分阶段调理:第一周以卧床为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第二周起逐步增加活动量,可食用鲫鱼汤、猪肝等补血食材;第三周后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注意室内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每日保证8小时以上睡眠。哺乳期需额外补充钙质和优质蛋白,如每日饮用500毫升牛奶,食用鸡蛋、瘦肉等。满42天后应复查子宫恢复情况,经医生评估后再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孩子反复发烧不用慌|建议收藏?

孩子反复发烧多数属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病因治疗、补液支持、观察监测等方式应对。反复发热可能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幼儿急疹、中耳炎、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体温低于38.5℃时可采取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措施。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保持室内温度22-24℃,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每半小时复测体温。

2、药物干预:

体温超过38.5℃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注意两种药物需间隔4-6小时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蚕豆病患儿禁用对乙酰氨基酚。

3、病因治疗:

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支原体感染可选用阿奇霉素。病毒感染通常无需特殊用药,但流感早期可考虑奥司他韦。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

4、补液支持:

发热期间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可饮用温开水、口服补液盐、米汤等。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次数。观察尿量及颜色,防止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5、观察监测:

记录发热天数、最高温度、热型特点及伴随症状。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精神萎靡、抽搐、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就医。6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应第一时间就诊。

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如粥类、面条、蒸蛋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发热期间减少剧烈活动,保证充足休息。退热后24小时内不宜返校。定期开窗通风,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比体温数值更重要,多数儿童发热3-5天可自行缓解,但需警惕热性惊厥等并发症。建议家中常备电子体温计和退热药,掌握正确的测温方法腋温测量5分钟。疫苗接种可预防部分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建议按时完成免疫规划接种。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新手妈妈建议收藏|究竟孩子体温多少才算发热?

儿童体温超过37.3摄氏度可判定为发热。判断发热需结合测量部位、时间及基础体温等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测量方式差异、昼夜波动、活动状态、环境温度以及个体差异。

1、测量方式差异:

不同测量部位的标准值不同,腋温正常范围为36-37摄氏度,耳温枪测量正常值较腋温高0.3-0.5摄氏度,肛温最接近核心体温但需增加0.5摄氏度判定发热。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需保持5分钟以上,电子体温计需等待提示音结束。

2、昼夜波动:

人体体温存在生理性节律变化,清晨6点体温最低,下午4-6点达到峰值,波动幅度约0.5摄氏度。婴幼儿昼夜温差可能达1摄氏度,傍晚测量体温容易偏高,需结合精神状态综合判断。

3、活动状态:

剧烈哭闹、进食或运动后体温可暂时升高0.5-1摄氏度,需静息15-30分钟后复测。包裹过厚导致捂热综合征时,解除包裹衣物体温多能在30分钟内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属于假性发热。

4、环境温度:

高温环境或直晒会导致体表温度升高,空调房内可能出现手脚发凉但核心体温正常的情况。测量时应保持室温在25摄氏度左右,避免在刚洗完热水澡或外出归来时立即测温。

5、个体差异:

部分儿童基础体温偏低或偏高,家长需掌握孩子的日常体温基准值。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体温容易随环境波动;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需立即就医。

建议家长建立体温记录表,记录不同时段、不同状态下的基础体温值。发现发热时保持环境通风,减少衣物覆盖,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6个月以上婴幼儿可适量增加饮水,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当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或伴随精神萎靡、拒食、抽搐等症状时,应及时携带体温记录前往儿科就诊。日常注意观察孩子面色、活动量及排泄情况,这些表现往往比单纯体温数值更能反映真实健康状况。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热门标签

中毒 曲霉病 前房积血 创伤性耳聋 间质性肾炎 慢性额窦炎 胃良性肿瘤 外阴白色病变 肌营养不良症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