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麻醉医学科 > 麻醉科

小儿麻醉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麻醉药的作用机理??

麻醉药通过干扰神经信号传递、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或阻断局部痛觉传导产生麻醉效果,主要分为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两类。

1、全身麻醉药作用

全身麻醉药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受体功能或抑制谷氨酸受体活性,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异氟烷等吸入麻醉药可改变神经元细胞膜流动性,丙泊酚注射液则通过激活GABA_A受体产生镇静作用。这类药物可逆性抑制大脑皮层、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导致意识消失和痛觉阻断。

2、局部麻醉药机制

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注射液通过阻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抑制动作电位产生和传导。药物分子穿透神经细胞膜后与钠通道α亚基结合,阻止钠离子内流中断神经冲动的传播,实现可逆性传导阻滞。不同药物脂溶性影响其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

3、镇痛成分协同

阿片类麻醉辅助药如芬太尼注射液通过激活μ型阿片受体,抑制疼痛信号在脊髓背角的传递。这种机制与全身麻醉药产生协同效应,可降低麻醉药用量,减少心血管抑制等不良反应,同时增强镇痛效果。

4、肌肉松弛配合

罗库溴铵注射液等神经肌肉阻滞剂通过竞争性结合运动终板乙酰胆碱受体,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信号传导。这类药物不直接产生麻醉作用,但能配合全身麻醉实现骨骼肌松弛,为手术操作创造有利条件。

5、代谢清除途径

麻醉药代谢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转化,如七氟烷经CYP2E1酶代谢为六氟异丙醇。部分药物如瑞芬太尼可被血液和组织酯酶快速水解,这种特性使其适用于短时麻醉。代谢产物多经肾脏排泄。

麻醉药使用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术前评估应包括肝功能、肾功能及药物过敏史。术后应监测苏醒质量,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驾驶或精密操作直至药物完全代谢,恢复期建议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促进药物排泄。出现异常嗜睡或呼吸抑制需立即就医。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麻醉前为什么要禁食水?

麻醉前禁食水主要是为了降低麻醉过程中发生呕吐和误吸的风险,避免食物或液体进入肺部导致严重并发症。

麻醉药物会抑制人体的保护性反射,如咳嗽和吞咽反射。如果胃内有食物或液体,可能在麻醉诱导或苏醒过程中反流至咽喉部,进而误吸入气管和肺部。误吸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甚至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禁食水的时间要求通常根据食物类型而定,固体食物需禁食6-8小时,清淡液体需禁食2小时。婴幼儿、孕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可能需要调整禁食时间,但均需遵循麻醉医师的。术前严格禁食水是保障麻醉安全的重要措施,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要求。

麻醉前除了禁食水外,还需注意避免饮酒、吸烟等可能影响麻醉效果的行为。术前应保持口腔清洁,但不可吞咽漱口水。若因特殊情况未能严格禁食,必须如实告知麻醉医师。术后需等待麻醉完全消退、吞咽功能恢复后再逐步进食,通常从少量清水开始尝试。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需咨询医生哪些药物可用少量水送服。严格遵守术前禁食水规定能有效降低麻醉风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麻醉剂过量怎么办??

麻醉剂过量需立即停止给药并采取紧急医疗干预。麻醉剂过量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使用拮抗药物、静脉输液支持、血液净化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麻醉剂过量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或窒息,需立即清除口腔异物,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对于昏迷患者应放置口咽通气道,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安全范围。

2、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体温等指标,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每5分钟记录一次心率、呼吸频率和瞳孔变化,警惕心律失常和低血压休克。若出现室颤应立即除颤,血压过低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灌注。

3、使用拮抗药物

阿片类过量可静脉注射纳洛酮注射液,苯二氮卓类过量可使用氟马西尼注射液拮抗。给药后需持续观察是否出现反跳性呼吸抑制,部分患者需要重复给药。使用拮抗剂时需控制输注速度,避免诱发戒断反应。

4、静脉输液支持

快速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液维持循环容量,必要时输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扩容。对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者,需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酸碱失衡。同时监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预防肺水肿发生。

5、血液净化治疗

对于长效麻醉剂中毒或合并肝肾衰竭患者,可采用血液灌流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清除毒物。治疗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适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分子吸附等特殊净化技术。

麻醉剂过量患者需在重症监护至少24小时,观察是否有迟发性并发症。恢复期应避免驾驶和精密操作,定期复查肝肾功能。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核对麻醉剂剂量、使用输注泵控制给药速度、实施麻醉深度监测。所有麻醉药品必须双人核对并记录用药情况,家庭存放需远离儿童。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麻醉会导致神经异常吗?

麻醉通常不会导致神经异常,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短暂神经功能障碍。麻醉药物通过可逆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现代麻醉技术已显著降低神经并发症风险。

全身麻醉或区域麻醉后,多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可完全恢复。麻醉药物代谢后,神经信号传导逐渐恢复正常。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头晕、肢体麻木等轻微症状,通常与药物残留效应或体位压迫有关,数小时内可自行缓解。规范麻醉操作下,永久性神经损伤概率极低,术中神经监测技术能进一步降低风险。

存在基础神经系统疾病、长期酗酒或代谢紊乱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谵妄、认知功能障碍等异常表现。这类情况多与患者自身病理状态相关,麻醉可能加重潜在神经功能缺陷。罕见情况下,椎管内麻醉可能导致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需紧急手术干预。麻醉药物过敏反应也可能诱发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选择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团队,术前完善神经系统评估,术后注意观察肢体活动与感觉变化。出现持续头痛、肌力下降或大小便失禁等异常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保持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避免术后早期从事精细操作或高空作业。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麻醉后为什么会头疼?

麻醉后头痛通常与脑脊液流失、药物刺激或个体敏感性有关,常见于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后。主要诱因包括穿刺损伤、颅内压变化、麻醉药物代谢异常等,多数在24-72小时内自行缓解。

1、脑脊液流失

椎管内麻醉穿刺可能导致硬脊膜破损,脑脊液外渗引发低颅压性头痛。典型表现为坐立位加重、平卧减轻,可能伴随耳鸣或视物模糊。可通过卧床休息、静脉补液缓解,严重时需硬膜外血贴治疗。

2、药物血管扩张

部分全身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七氟烷可能扩张脑血管,导致搏动性头痛。这种头痛多位于前额或双侧太阳穴,与偏头痛发作类似。停止给药后随着药物代谢会逐渐消退,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3、术中体位因素

长时间手术体位导致颈部肌肉紧张或颈椎关节压迫,可能引发紧张性头痛。表现为枕部钝痛伴颈部僵硬,可通过热敷、按摩改善。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预防此类头痛发生。

4、代谢紊乱

麻醉期间禁食、过度通气可能引起低血糖或呼吸性碱中毒,诱发头痛。患者可能出现冷汗、心悸伴随头痛,通过监测血糖、调整呼吸频率可缓解。术后及时补充葡萄糖注射液有助于恢复。

5、罕见并发症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颅内出血或感染性头痛,表现为持续加剧的头痛伴呕吐、意识改变。需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确诊后可能需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或万古霉素注射液抗感染治疗。

麻醉后头痛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突然体位改变。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饮品。若头痛超过72小时不缓解或出现视物重影、喷射性呕吐等症状,需紧急就医排除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减少咖啡因摄入以防加重血管性头痛。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热门标签

分娩 多囊肾 肛窦炎 肺结节病 气管肿瘤 乳头皲裂 神经衰弱 细菌性前列腺炎 颞下颌关节脱位 皮下T细胞淋巴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