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普通内科

低渗性脱水与高渗性脱水有哪些区别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高渗性脱水早期的主要表现?

高渗性脱水早期的主要表现包括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乏力、精神烦躁等。这些症状通常由水分摄入不足、大量出汗、发热或使用利尿剂等因素引起。

1、口渴:高渗性脱水时,体内水分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引发明显的口渴感。患者会频繁饮水,但若水分补充不足,症状可能加重。

2、尿量减少:由于体内水分不足,肾脏会减少尿液生成以保存水分,导致尿量显著减少。尿液颜色可能变深,提示尿液浓缩。

3、皮肤干燥:脱水导致皮肤水分减少,表现为皮肤干燥、弹性下降。用手捏起皮肤后,回弹速度变慢,称为皮肤张力减退。

4、乏力:水分不足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患者常感到乏力、疲倦,日常活动能力下降。

5、精神烦躁:脱水影响脑部供血和代谢,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表现为精神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

日常护理中,建议增加水分摄入,避免高温环境长时间活动,注意监测尿量和皮肤状态。饮食上可多食用含水分丰富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同时适量补充电解质饮料。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严重脱水。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区别?
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的区别主要在于体液渗透压的变化和电解质浓度的不同,治疗需根据脱水类型进行针对性补液和电解质调整。高渗性脱水是由于体液丢失多于电解质丢失,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或糖尿病高渗状态;低渗性脱水则是电解质丢失多于体液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常见于呕吐、腹泻或长期使用利尿剂。 1、高渗性脱水的特点与处理:高渗性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浓缩,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导致细胞脱水。患者可能出现口渴、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症状。治疗以补充低渗液体为主,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0.45%氯化钠溶液,同时监测血糖和电解质水平,避免过快纠正渗透压。对于糖尿病高渗状态,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补充钾离子以纠正电解质紊乱。 2、低渗性脱水的特点与处理:低渗性脱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细胞外液稀释,水分向细胞内转移,导致细胞水肿。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恶心、肌肉痉挛等症状。治疗以补充等渗或高渗液体为主,如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或乳酸钠林格液,同时补充钠离子以纠正低钠血症。对于严重低钠血症患者,需缓慢纠正血钠浓度,避免过快纠正导致中枢神经脱髓鞘病变。 3、脱水类型的鉴别与预防:鉴别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血浆渗透压、血钠浓度和尿渗透压等。预防脱水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液体摄入量,避免过度出汗、呕吐或腹泻。对于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后,应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如运动饮料或口服补液盐。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更需注意脱水的预防和早期识别。 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处理,早期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日常生活中的液体管理和电解质平衡对预防脱水具有重要意义。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渗性脱水名词解释?
高渗性脱水是指体内水分丢失多于电解质丢失,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的一种脱水状态。治疗高渗性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进一步恶化。高渗性脱水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如高热、大量出汗、腹泻、呕吐等,导致体内水分相对不足,血浆渗透压升高。 1、水分摄入不足是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老年人、意识障碍患者或无法自主饮水的人群,容易出现高渗性脱水。建议日常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尤其是高温环境或运动后,需及时补充水分。 2、水分丢失过多也是重要原因,如高热、大量出汗、腹泻或呕吐等。高热时,人体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导致水分大量丢失;腹泻和呕吐则直接导致体液流失。在这些情况下,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使用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 3、某些疾病或药物也可能诱发高渗性脱水,如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使用利尿剂等。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时,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出,带走大量水分,导致脱水。使用利尿剂时,需注意监测电解质和水分平衡,避免过度脱水。 4、预防高渗性脱水的关键在于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尤其是在高温环境、剧烈运动或患病期间。建议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具体量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同时,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减少脱水风险。 高渗性脱水是一种严重的脱水状态,需及时识别和处理。通过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监测电解质平衡以及合理应对疾病和药物影响,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高渗性脱水,维护身体健康。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早泄 肝损伤 色汗症 肛周脓肿 脑血管瘤 慢性筛窦炎 慢性甲状腺炎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1型糖尿病性神经炎 肠毒性大肠杆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