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感染性疾病科 > 传染科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怎么治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的区别?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的区别主要在于寄生虫侵袭部位、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胆道蛔虫病指蛔虫侵入胆道系统,肝蛔虫病则是蛔虫幼虫在肝脏内移行或成虫寄生于肝内胆管。

1、感染部位:

胆道蛔虫病病变集中于胆总管、肝总管及胆囊,因成虫上行至胆道引发梗阻;肝蛔虫病则因幼虫经门静脉移行至肝实质,或成虫寄生于肝内小胆管,导致局部肉芽肿或脓肿形成。

2、典型症状:

胆道蛔虫病以突发剑突下钻顶样绞痛为主,伴恶心呕吐,偶见黄疸;肝蛔虫病多表现为持续肝区钝痛、低热,严重者可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急性期可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3、影像学特征:

胆道蛔虫病超声可见胆管内平行双线状虫体影,ERCP可直视虫体;肝蛔虫病CT显示肝内低密度结节或脓肿,血清免疫学检测蛔虫抗体阳性率较高。

4、并发症差异:

胆道蛔虫病易继发急性胆管炎、胰腺炎;肝蛔虫病可能导致肝脓肿破裂、门静脉炎,慢性感染者可出现肝纤维化。

5、治疗侧重:

胆道蛔虫病以驱虫治疗为主,常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内镜下取虫适用于梗阻严重者;肝蛔虫病需联合驱虫药与保肝治疗,脓肿形成时需穿刺引流。

预防两类疾病均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被虫卵污染的蔬菜瓜果。胆道蛔虫病患者发作期应低脂饮食,减轻胆汁分泌负担;肝蛔虫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促进肝细胞修复。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误诊为普通胃肠炎或肝炎。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病人应该多锻炼??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病人平常应该多注意运动,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如:多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桌球,网球之类的不会太过激烈的运动,适当的让身体流汗有助于新陈代谢,对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病人身体和病情都是很好的。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的症状是什么?
胆道蛔虫症以其典型的腹痛为特征突然发作的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绞痛,来去突然,间期如常(故被形容为:来似晴天霹雳,去时烟消云散),可伴呕吐蛔虫症状严重而体征轻微,疾病早期一般不伴发热和黄疸。2肝蛔虫病往往出现在胆道蛔虫病疾风暴雨般的症状之后,与后者相比肝蛔虫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而多样化,主要表现为肝脓肿及其并发症(如:胆道出血,腹膜炎,脓胸及肺部感染等)症状与体征,肝蛔虫性肉芽肿可以并发胆道出血,而肝蛔虫引起慢性胆管炎和胆管周围炎时可出现肝区疼痛及黄疸,少数可引起蛔虫性肝硬化表现。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是怎么引起的?
造成蛔虫病的原因,大多是进食含有蛔虫卵的食物或饮水造成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好,在接触过具有蛔虫卵的物体后,没有洗手就直接进食,或者饮用了含有蛔虫卵的水源和食物,包括生菜,部分没煮熟的肉类等。蛔虫进入消化道以后,在各种原因,比如暴饮暴食,腹部着凉,发烧感冒,剧烈运动等后引起了胃肠道或胆道系统的痉挛,消化道内的蛔虫卵逆行进入胆道系统,并在胆道系统或肝脏里增殖繁衍,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造成了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需要注意什么?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主要是通过镇痛、驱虫等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缓解疼痛,取出蛔虫。对于急性发作的患者,可注射阿托品,654-2等,解除平滑肌痉挛所引起的绞痛,绞痛剧烈时可配合应用杜冷丁、异丙嗪、苯巴比妥等。常规的驱虫手段除药物驱虫外,还包括氧气驱虫、口服硫酸镁、十二指肠镜下取虫等。蛔虫若经非手术治疗2到5天,症状不见缓解或加重者,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以及急性期过后,经治疗胆管内仍有蛔虫或并发胆石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为胆总管探查,取出虫体、引流胆道。术后还需注意驱虫治疗,以免蛔虫病复发。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玻璃体损伤 急性额窦炎 慢性鼻咽炎 脐尿管囊肿 输尿管肿瘤 特应性皮炎 急性心肌梗塞 神经源性休克 慢性萎缩性胃炎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