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 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目标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高血压体重指数及腰围控制目标?

高血压患者的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4以下,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控制目标主要涉及体重管理、腰围监测、饮食调整、运动干预和定期随访。

1、体重管理: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每减少5公斤,收缩压可下降5-20毫米汞柱。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逐步减重,避免快速减肥导致代谢紊乱。减重过程中需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调整降压方案。

2、腰围监测:

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关系更为密切,内脏脂肪堆积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时,心血管风险显著增加。建议每月测量一次腰围,记录变化趋势。

3、饮食调整:

推荐采用低盐、高钾的DASH饮食模式,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和低脂乳制品摄入,限制红肉和加工食品。适当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

4、运动干预: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结合每周2-3次抗阻训练,可改善体成分分布。运动时注意监测心率,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和强度。

5、定期随访:

每3个月评估一次体重和腰围变化,同时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减重过程中可能出现血压波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记录饮食和运动日记有助于发现改善空间。

高血压患者控制体重和腰围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除规律监测外,建议学习减压技巧如冥想或深呼吸,保证充足睡眠。烹饪时使用限盐勺,选择橄榄油等健康油脂。日常增加非运动性活动如站立办公、步行通勤。家人共同参与生活方式改变可提高依从性,必要时可寻求营养师和运动康复师的专业指导。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八十岁以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

八十岁以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一般建议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理想目标为130/80毫米汞柱。具体目标需考虑合并症、耐受性、年龄分层等因素。

1、合并症影响:

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需更严格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这类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更显著,严格控制血压可延缓靶器官损害。治疗上需优先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

2、耐受性评估:

降压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头晕、乏力等低灌注症状。老年患者或存在颈动脉狭窄者宜采用阶梯式降压策略,避免短期内血压骤降。起始治疗可选择钙通道阻滞剂或小剂量利尿剂。

3、年龄分层:

65-79岁患者可适当放宽至150/90毫米汞柱,但能耐受者仍推荐130/80毫米汞柱。50-64岁患者应严格执行130/80毫米汞柱标准。年轻患者伴随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时需强化降压。

4、动态监测:

推荐家庭血压监测结合诊室测量,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夜间血压下降不足者,需调整用药时间或选用长效制剂。清晨血压骤升者需重点控制。

5、生活方式:

限盐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控制体重使体质指数低于24,腰围男性小于90厘米、女性小于85厘米。

降压治疗需个体化制定目标,定期评估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合并冠心病者避免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双侧颈动脉狭窄超过70%者收缩压不宜低于150毫米汞柱。建议每3个月复查血压控制情况,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用药方案,夏季需注意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及腰围控制的目标?

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4以下,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控制目标主要基于体重指数分级、腰围与内脏脂肪关联、血压波动风险、代谢综合征预防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体重指数分级:

体重指数18.5-23.9为正常范围,24-27.9属于超重,超过28则达到肥胖标准。高血压患者需通过饮食热量控制和有氧运动将体重指数稳定在24以下,每降低1个单位体重指数可使收缩压下降约1毫米汞柱。

2、腰围与内脏脂肪:

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提示内脏脂肪堆积。内脏脂肪分泌的炎症因子会加剧胰岛素抵抗,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通过腰围监测和核心肌群锻炼,可减少腹腔内脂肪沉积。

3、血压波动风险:

体重每增加10%,收缩压平均上升6.5毫米汞柱。肥胖患者常出现夜间血压不降现象,加重靶器官损害。规律监测晨起和睡前血压值,有助于评估减重效果。

4、代谢综合征预防:

腹型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中,60%伴随糖耐量异常。控制腰围可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降压药物使用剂量。

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体重指数超过26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40%。将腰围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可使左心室肥厚发生率降低35%,颈动脉斑块形成速度减缓28%。

建议采用限盐低脂的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阻抗训练每周2次。每日测量晨起空腹体重和晚餐前腰围,记录血压变化曲线。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避免夜间进食。合并糖尿病者需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不适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血压控制目标是什么?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通常为130/80毫米汞柱以下,具体目标需根据年龄、并发症等因素调整。主要影响因素有心血管风险、肾功能状态、靶器官损害、药物耐受性、个体化差异。

1、心血管风险:

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率,但需注意舒张压不宜低于70毫米汞柱以防冠脉灌注不足。

2、肾功能状态:

存在糖尿病肾病时需更严格控压。尿蛋白排泄量超过300毫克/日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但需监测肌酐变化避免肾脏血流不足。

3、靶器官损害:

已出现视网膜病变、左心室肥厚等靶器官损害者需强化降压。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夜间血压下降不足时,建议使用长效降压药物维持24小时平稳降压。

4、药物耐受性:

老年患者或体位性低血压者需阶梯式降压。初始治疗可从140/90毫米汞柱开始,每2-4周调整方案,避免短期内血压骤降引发脑缺血。

5、个体化差异: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可放宽至140/90毫米汞柱。合并颈动脉狭窄、帕金森病等特殊情况时,需神经科与心血管科联合评估安全降压范围。

建议每日监测晨起和睡前血压,采用低钠高钾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烹饪选用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限制加工食品摄入。睡眠保持7-8小时,避免夜间频发低血糖。每3个月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和眼底,血压波动超过20/10毫米汞柱时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目标包括缓解症状、改善心肌供血、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1、缓解症状:药物治疗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脏负荷等方式缓解心绞痛、胸闷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片0.5毫克舌下含服、单硝酸异山梨酯20毫克口服每日两次等。

2、改善心肌供血: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或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25毫克口服每日两次、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5毫克口服每日一次是常用药物。

3、延缓疾病进展: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100毫克口服每日一次、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20毫克口服每日一次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斑块。

4、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通过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减少心肌梗死、卒中等事件的发生。ACEI类药物如依那普利5毫克口服每日一次、ARB类药物如氯沙坦50毫克口服每日一次是常用选择。

5、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综合管理症状和危险因素,帮助患者恢复日常活动能力,减少因疾病导致的心理负担和生活质量下降。

冠心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同时结合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调整,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定期随访和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长期管理的关键。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三房心 肠胃炎 胃扭转 两性畸形 前列腺癌 软骨肉瘤 膀胱结肠瘘 输尿管损伤 动脉导管未闭 脑血栓后遗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