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其他 > 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会随年龄消失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骨折线没有消失可以负重吗?

骨折线未消失时通常不建议负重。骨折愈合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能否负重主要取决于骨折类型、愈合阶段、影像学表现、患者年龄及固定方式。

1、骨折类型:

稳定性骨折如青枝骨折或裂纹骨折,在医生指导下可早期部分负重;粉碎性骨折或关节内骨折需严格避免负重直至骨折线模糊。负重过早可能导致骨折移位、延迟愈合甚至畸形愈合。

2、愈合阶段:

血肿机化期伤后2-3周绝对禁止负重;原始骨痂形成期4-8周需根据X线检查决定;骨痂改造期8周后多数可逐步负重。骨折线清晰可见说明尚未进入骨痂改造期。

3、影像学表现:

X线显示骨折线清晰无骨痂时禁止负重;出现连续性骨痂但骨折线未完全消失时,可在支具保护下尝试20%体重部分负重;CT三维重建显示骨痂桥接超过50%骨折面时安全性更高。

4、患者年龄:

儿童骨折愈合快,通常4-6周可尝试负重;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需延长至8-12周。糖尿病患者或吸烟者需额外延长2-4周负重时间。

5、固定方式:

髓内钉固定术后2周可部分负重;钢板螺钉固定需4-6周;外固定支架需根据针道情况调整,一般不少于6周。无论何种固定方式,最终都需以连续骨痂形成为准。

康复期间应保证每日摄入1200mg钙质和800IU维生素D,优先选择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及海产品。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度训练,如上肢骨折可做握力球练习,下肢骨折需卧床时做踝泵运动。定期复查X线每4周1次,当骨折线模糊且临床检查无压痛、叩击痛时,方可按医生指导循序渐进增加负重。体重超重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避免增加骨骼负荷。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三个月孕吐消失是怎么回事?

孕吐通常在孕12周左右自然缓解,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胎盘功能成熟、心理适应、饮食结构调整及胃肠功能恢复有关。

1、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呕吐中枢,随着孕周增加该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孕吐症状随之减轻。部分孕妇可能出现激素波动延迟,导致孕吐持续时间个体差异。

2、胎盘功能成熟:

妊娠12周后胎盘取代黄体成为主要孕激素分泌器官,内分泌环境趋于稳定。胎盘形成的过滤功能可减少母体对胎儿代谢产物的敏感反应,从而缓解胃肠道刺激症状。

3、心理适应:

孕初期对妊娠的焦虑情绪可能加重孕吐反应,三个月后多数孕妇已完成心理调适。建立规律的产检习惯和获得家庭支持有助于降低应激反应,间接改善消化道症状。

4、饮食结构调整:

孕妇会自发选择易消化食物并采取少食多餐模式,三个月时已形成稳定饮食规律。适量摄入维生素B6含量高的食物如香蕉、鳄梨,对调节神经传导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5、胃肠功能恢复:

孕激素引起的胃肠蠕动减慢在孕中期逐步代偿,胃排空速度改善使反流减少。部分孕妇可能出现短暂症状反复,与子宫增大改变腹腔压力有关。

建议保持每日6-8餐的进食频率,选择苏打饼干、小米粥等碱性食物中和胃酸。晨起前可少量进食干性食物,避免空腹状态诱发呕吐。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肠蠕动,但需避免饭后立即平卧。如出现呕吐物带血、体重下降超过孕前5%或尿量明显减少,需及时就医排除妊娠剧吐可能。孕期服用任何止吐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刚出生的婴儿黄疸多久消失?

新生儿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周内消退,实际消退时间受到黄疸类型、喂养方式、胆红素水平、遗传因素和并发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生理性黄疸:

约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这类黄疸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红细胞寿命较短有关,胆红素水平通常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无需特殊治疗,加强喂养促进排便即可。

2、母乳性黄疸:

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与母乳摄入不足有关,迟发型可能因母乳中某些成分抑制胆红素代谢。持续时间可达3-12周,胆红素水平多在15毫克/分升以下,一般不需停母乳,需监测胆红素变化。

3、病理性黄疸:

出生24小时内出现或持续时间超过2周需警惕,可能与母婴血型不合、感染、胆道闭锁等因素有关。胆红素上升速度快,峰值超过15毫克/分升,需光疗或换血治疗,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

4、早产儿黄疸:

早产儿肝脏代谢能力更弱,黄疸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可能持续3-4周。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胆红素超过10毫克/分升即需干预,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曲线变化。

5、遗传因素影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遗传代谢病会导致黄疸迁延,东亚人群更易出现母乳性黄疸持续时间延长。这类情况需进行基因检测和肝功能评估,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

建议每日监测黄疸变化范围,观察眼白、面部黄染程度。保证每日8-12次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适当晒太阳时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若发现黄疸蔓延至四肢、嗜睡拒奶、哭声尖直等情况,需立即就医评估胆红素水平。哺乳母亲应避免进食可能加重黄疸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等黄色蔬果,保持充足休息有助于提升母乳质量。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绝经了子宫肌瘤会不会消失?

绝经后子宫肌瘤可能缩小或消失,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子宫肌瘤的变化主要与激素水平下降、肌瘤类型、体积大小、血液供应、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1、激素水平下降:

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显著减少。子宫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失去激素刺激后,部分肌瘤会逐渐萎缩。临床观察显示,约30%-50%的肌瘤在绝经后会出现体积缩小。

2、肌瘤类型影响:

黏膜下肌瘤对激素变化最敏感,萎缩可能性最大;肌壁间肌瘤次之;浆膜下肌瘤因血供相对独立,变化可能不明显。肌瘤的病理类型直接影响其绝经后的转归。

3、体积大小差异:

直径小于5厘米的肌瘤更容易萎缩,大型肌瘤因已形成较完整的血供系统,可能仅部分缩小。绝经前肌瘤体积越大,完全消失的概率越低。

4、血液供应变化:

肌瘤萎缩程度与其血供减少直接相关。绝经后子宫动脉血流减少,但部分肌瘤可能建立侧支循环,这类肌瘤往往难以完全消退。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评估血流情况。

5、个体差异因素:

合并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者,外周脂肪组织仍可产生少量雌激素,可能影响肌瘤萎缩。长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肌瘤可能持续存在。

绝经后仍需定期随访子宫肌瘤变化,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妇科超声检查。保持均衡饮食,限制高脂高糖食物,避免可能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盆腔压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除肌瘤恶变可能。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可适当增加豆制品摄入,其中的植物雌激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不宜过量补充。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肛周脓肿术后多久硬块消失?

肛周脓肿术后硬块一般需要2-4周逐渐消退,具体时间与术后护理、感染控制、创面大小、个人体质及是否伴有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1、术后护理:

规范换药和保持创面清洁可加速硬块吸收。每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需遵医嘱涂抹抗菌药膏,避免粪便污染。使用环形坐垫减轻局部压迫,促进淋巴回流。

2、感染控制:

未彻底控制的感染会导致硬块持续存在。术后需按疗程服用头孢克肟、甲硝唑等抗生素,若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复查。深部脓肿伴瘘管形成者吸收时间可能延长。

3、创面大小:

表浅脓肿术后硬块多在2周内消退,范围超过3厘米的深部脓肿可能需3-4周。马蹄形脓肿因引流范围广,硬块吸收时间通常比单纯脓肿多1-2周。

4、个人体质:

年轻患者组织修复能力较强,硬块消退较快。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可能延缓吸收过程,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

5、基础疾病:

合并克罗恩病或结核性脓肿者,硬块可能持续存在数月。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必要时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炎症吸收。

术后应避免久坐久站,每日温水坐浴2次,每次15分钟。饮食选择高蛋白的鱼肉蛋奶和富含维生素的西兰花、猕猴桃,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进行提肛锻炼,每次收缩肛门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若硬块超过1个月未消或伴有波动感,需排除脓肿复发可能。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热门标签

三房心 肠胃炎 胃扭转 两性畸形 前列腺癌 软骨肉瘤 膀胱结肠瘘 输尿管损伤 动脉导管未闭 脑血栓后遗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