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站起来就头晕睡下就不觉晕咋办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突然晕几秒钟是什么病?

突然晕几秒钟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律失常、贫血或耳石症等疾病的表现。该症状通常与脑部短暂供血不足有关,需结合具体伴随症状判断病因。

1、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指快速起身时血压骤降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可能与脱水、长期卧床或服用降压药有关,表现为头晕目眩、眼前发黑,通常平卧后数秒缓解。日常需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起身时动作放缓,适量增加水和盐分摄入。若频繁发作,建议监测血压并调整用药方案。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血管暂时性阻塞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多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或糖尿病相关,除突发眩晕外,可能伴有一过性言语不清、肢体无力。需通过颈动脉超声、头颅CT等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控制基础疾病。

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导致心输出量骤减。常见心悸、胸闷伴随短暂晕厥,可通过动态心电图捕捉异常心律。治疗需根据类型选择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者需射频消融手术。

4、贫血

重度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易在活动后出现脑缺氧性眩晕。多由缺铁、慢性失血引起,伴随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需完善血常规检查,确诊后可补充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5、耳石症

耳石症因内耳平衡感受器受刺激引发眩晕,多在头部位置变化时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常伴恶心呕吐。可通过变位试验确诊,治疗采用手法复位,严重者可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循环。日常避免快速转头或弯腰动作。

建议记录眩晕发作时的体位、诱因及伴随症状,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等危险活动。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若频繁发作或伴随意识丧失、肢体障碍等症状,需及时至神经内科或心血管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抬头不晕低头晕是怎么回事?

抬头不晕低头晕可能与耳石症、颈椎病、低血压等因素有关。

耳石症是头晕的常见原因,低头时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可能引发短暂眩晕,通常伴随眼球震颤。颈椎病患者低头时椎动脉受压,脑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头晕,常伴有颈部疼痛或手臂麻木。低血压患者在体位变化时血压调节不足,低头后抬头可能因脑部血流灌注不足出现头晕,可能伴随眼前发黑或乏力。

耳石症可通过耳石复位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颈椎病需避免长时间低头,可遵医嘱使用颈复康颗粒、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低血压患者应缓慢改变体位,适当增加水和盐分摄入,必要时使用盐酸米多君片等升压药物。

日常注意避免突然低头或抬头,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袋疼晕想吐怎么回事?

脑袋疼晕想吐可能与偏头痛、低血糖、脑供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偏头痛发作时脑血管异常收缩扩张,可能引发搏动性头痛伴随眩晕恶心,部分患者对光线声音敏感。低血糖状态下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容易产生头晕头痛并伴随冷汗、手抖、呕吐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脑供血不足多因颈椎病变或动脉硬化导致血流减少,常出现头部闷痛、站立不稳、恶心欲呕,严重时可能出现短暂意识丧失。

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避免剧烈运动并保持环境安静,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单纯晕痣怎么治疗?

单纯晕痣一般可通过激光治疗、手术切除或药物干预等方式治疗。

晕痣可能与遗传因素、局部免疫异常或黑色素细胞功能紊乱有关,通常表现为中心色素痣周围出现白色晕环。对于直径小于3毫米且无变化的晕痣,可暂不处理但需定期观察;若伴随瘙痒、快速增大或颜色改变,建议采用调Q激光选择性破坏黑色素细胞。晕痣合并白癜风时需联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卤米松乳膏等免疫调节剂,面积较大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治疗期间应避免搔抓刺激皮损,术后保持创面干燥。

日常需做好防晒并观察皮损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复诊。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中暑晕倒了怎么急救?

中暑晕倒需立即采取降温、补液、体位调整等措施急救,严重者需送医。中暑晕倒通常由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意识模糊、皮肤灼热等症状。

将患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或脱去多余衣物,用湿毛巾包裹冰块敷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喷洒凉水配合扇风促进蒸发散热。若患者清醒可少量多次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对昏迷者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持续监测体温直至降至38℃以下,同时观察呼吸脉搏。若出现抽搐、持续高热或意识障碍超过30分钟,需呼叫急救车转运,途中保持降温措施。现场可掐按人中穴、合谷穴辅助促醒,但禁止强行灌水或使用退热药物。

预防中暑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户外活动时穿戴透气防晒衣物,每15-20分钟补充200毫升水分,适量摄入西瓜、黄瓜等含钾果蔬。有慢性病或服用利尿剂等药物者更需警惕,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急救后24小时内需保持休息,监测尿量及精神状态,恢复期饮食以粥类、蒸煮食物为主,避免油腻辛辣刺激。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流产 软腭裂 手汗症 嗜铬细胞瘤 睾丸鞘膜积液 口腔扁平苔癣 神经性肌强直 斑痣性错构瘤病 肺炎支原体感染 激素依赖性皮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