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 中耳炎

孩童患中耳炎耳屎黄该怎么样治疗好

| 0人回复

问题描述

相关问答

中耳炎穿孔严重吗?

中耳炎穿孔是否严重需根据穿孔大小和感染程度判断,多数情况下及时治疗可控制,但长期未处理可能引发听力下降或颅内感染。中耳炎穿孔的严重程度主要与穿孔持续时间、感染范围、鼓膜修复能力、并发症风险、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1、穿孔持续时间

短期小穿孔通常伴随急性中耳炎,鼓膜自愈概率较高。渗出液通过穿孔引流后,炎症缓解有助于穿孔闭合。超过3个月的慢性穿孔可能需手术干预,长期暴露的中耳腔易反复感染。

2、感染范围

局限在鼓室的轻度感染通过抗生素滴耳液可控制,常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若扩散至乳突或内耳,可能出现眩晕、面瘫,需静脉用头孢曲松钠等强效抗生素。

3、鼓膜修复能力

儿童鼓膜血供丰富,穿孔直径小于3毫米时自愈率较高。成人尤其合并糖尿病者,愈合能力较差,需考虑鼓膜修补术。吸烟、营养不良会延缓修复进程。

4、并发症风险

穿孔合并胆脂瘤时可能破坏听小骨,需行乳突根治术。感染向颅内蔓延可引起脑膜炎或脑脓肿,表现为持续高热、颈部僵硬,需紧急影像学评估。

5、基础疾病

过敏性鼻炎患者易反复发作中耳炎,需同步控制鼻部症状。免疫缺陷者感染更难控制,可能需延长抗感染疗程。咽鼓管功能障碍者穿孔愈合后易复发。

患者应保持耳道干燥,沐浴时用防水耳塞避免进水。禁止自行掏挖耳朵,擤鼻涕需单侧交替进行。急性期饮食宜清淡,增加瘦肉、西蓝花等富含锌和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修复。出现耳痛加重、分泌物异味或发热时须立即复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定期进行纯音测听和耳内镜检查,评估鼓膜愈合情况。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小孩子耳屎很多怎么办?

小孩子耳屎很多可通过定期清洁、使用滴耳液、调整饮食、避免频繁掏耳、就医处理等方式改善。耳屎增多可能与外耳道炎症、耵聍分泌旺盛、环境干燥、遗传因素、耳道狭窄等原因有关。

1、定期清洁

家长可用湿润的棉球轻轻擦拭孩子外耳道口,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每周清洁1-2次即可,过度清洁可能刺激耵聍腺分泌。洗澡时注意防止污水流入耳道,清洁后保持耳部干燥。

2、使用滴耳液

碳酸氢钠滴耳液可软化坚硬耳屎,氧氟沙星滴耳液适用于合并感染的耳道。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让孩子侧卧5分钟使药液充分接触。滴药后保持体位10分钟,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

3、调整饮食

减少油炸食品和乳制品摄入,适当增加富含锌的海产品和坚果。维生素A缺乏可能加重耳道角质化,可补充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每日饮水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50毫升。

4、避免频繁掏耳

掏耳可能将耳屎推向深处或损伤耳道皮肤。孩子耳道较成人更窄更直,不当操作易引发外耳道炎。若孩子出现抓耳动作,可用玩具转移注意力,而非立即掏挖。

5、就医处理

当耳屎堵塞出现听力下降、耳痛或耳鸣时,需到耳鼻喉科进行专业清理。医生可能采用耵聍钩取出、负压吸引或生理盐水冲洗等方法。合并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严重耳道畸形需手术矫正。

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避免孩子长时间佩戴耳机。游泳时使用专用耳塞,感冒时及时治疗鼻部症状以防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耳道。观察孩子是否经常摇头或拉扯耳朵,这些可能是耳部不适的信号。若耳屎呈深褐色并有异味,可能提示真菌感染,须尽早就医。定期进行儿童听力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耳道问题。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耳屎是臭的怎么回事?

耳屎有臭味可能与外耳道炎、真菌感染、耵聍栓塞、皮脂腺分泌旺盛、异物残留等原因有关。耳屎学名为耵聍,正常状态下无明显异味,出现臭味时需结合具体病因处理。

1、外耳道炎

细菌感染导致外耳道皮肤炎症时,耳屎可能伴有腐败性臭味。常见于频繁掏耳或游泳后耳道进水,伴随红肿、疼痛症状。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治疗,避免抓挠刺激。

2、真菌感染

耳道潮湿环境易滋生真菌,如曲霉菌感染会导致耳屎呈霉臭味,伴有瘙痒和脱屑。确诊需耳内镜检查,常用克霉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保持耳道干燥是关键预防措施。

3、耵聍栓塞

长期未清理的硬结耳屎可能滋生细菌产生异味,严重时堵塞耳道引发耳鸣。建议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由医生清理,避免自行用尖锐工具掏挖。

4、皮脂腺分泌旺盛

油性耵聍体质者耳屎黏稠度较高,与空气氧化后可能产生酸臭味。日常可用婴儿油棉签轻柔清洁外耳道,但需注意过度清洁反而刺激分泌。

5、异物残留

儿童玩耍时可能将玩具零件等塞入耳道,异物腐败会导致恶臭。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取出,拖延可能引发鼓膜穿孔等并发症。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洗澡时防止污水入耳。油性耳屎体质者可每半年到医院清洁一次,出现耳痛、流脓等症状需立即耳鼻喉科就诊。保持规律作息和清淡饮食有助于减少皮脂腺过度分泌,棉签仅限清洁耳廓避免深入耳道。婴幼儿耳道狭窄更需专业工具处理,家长切勿自行操作。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宝宝中耳炎怎么治?

宝宝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鼻腔冲洗、镇痛处理、生活护理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用药期间需观察耳道分泌物变化,避免擅自调整剂量。若出现皮疹或腹泻需及时复诊。

2、鼓膜穿刺

鼓室积液持续2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时,可能需行鼓膜切开置管术。该手术通过微型导管平衡中耳压力,需在全麻下由耳鼻喉科医生操作,术后需防止耳道进水。

3、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清洁鼻腔,有助于减轻咽鼓管肿胀。冲洗时让宝宝保持侧卧位,每日2-3次,注意避免呛咳。合并过敏性鼻炎时可配合鼻用激素喷雾。

4、镇痛处理

急性期耳痛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哺乳期婴儿可通过竖抱拍嗝缓解耳压,睡眠时垫高头部30度有助于减轻充血性疼痛。

5、生活护理

哺乳时保持45度角体位,避免呛奶引发感染。远离二手烟和冷空气刺激,接种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可降低复发概率。洗澡时使用防水耳塞防止污水进入耳道。

治疗期间建议母乳喂养以增强免疫力,辅食添加应选择南瓜泥等低敏食物。每日用温毛巾热敷耳周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用力擤鼻涕或乘坐飞机。若出现发热超过39度、耳道流脓或精神萎靡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和耳内镜检查,预防粘连性中耳炎等并发症。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中耳炎能吃韭菜吗?

中耳炎患者一般可以适量吃韭菜,但若存在过敏或胃肠不适等情况时需避免食用。中耳炎是耳部黏膜的炎症反应,饮食调整需结合个体差异和病情阶段。

韭菜含有硫化物、维生素A等成分,对多数中耳炎患者无直接不良影响。其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间接支持免疫调节。烹饪时建议选择清炒或做馅料,避免辛辣刺激做法。合并过敏性鼻炎或消化道敏感者,需观察食用后是否加重耳部闷胀感或胃肠反应。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作期若伴随发热、耳痛剧烈,需暂时避免韭菜等辛香类食物。这类食物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加重耳部血管扩张。术后或鼓膜穿孔患者更需谨慎,防止饮食刺激引发继发感染。个别对韭菜中挥发性物质敏感者可能出现黏膜充血症状。

中耳炎患者日常饮食宜清淡,可搭配冬瓜、梨子等清热食材。避免用力擤鼻、污水入耳等行为。若耳道流脓或听力下降持续,应及时复查耳内镜。药物治疗期间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耳鸣 脑炎 脾大 包皮过长 声带白斑 孢子丝菌病 输卵管积水 老年性睑外翻 缺血性心肌病 二尖瓣脱垂综合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