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急诊科 > 急诊科

为什么婴儿肠绞痛发生在傍晚和夜里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夜里胸闷气短心里难受?

夜里胸闷气短心里难受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这种情况通常由焦虑、胃食管反流、心脏疾病、呼吸系统问题、睡眠障碍等原因引起。

1、焦虑:焦虑情绪可能导致夜间胸闷气短,伴随心慌、出汗等症状。建议通过深呼吸练习、冥想等方式缓解焦虑,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疏导。

2、胃食管反流:夜间平躺时胃酸反流可能刺激食管,引起胸闷和不适。睡前避免进食高脂肪、辛辣食物,可适当抬高床头,必要时服用奥美拉唑胶囊20mg或雷贝拉唑钠片10mg。

3、心脏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可能导致夜间胸闷气短,伴随胸痛、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硝酸甘油片0.5mg等药物,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植入术。

4、呼吸系统问题: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可能引发夜间呼吸困难。可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250μg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4.5μg,严重时需进行氧疗。

5、睡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导致夜间缺氧,引起胸闷气短。建议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设备,改善睡眠质量,必要时进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饮食上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蒸南瓜等,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保持规律作息,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缓解夜间不适。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肠套叠一般发生在几岁?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急腹症,多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肠道的一部分套入相邻的肠段,导致肠梗阻和血液循环障碍。肠套叠的发生与婴幼儿肠道发育不完善、饮食变化、病毒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1、婴幼儿期:肠套叠最常见于4-10个月的婴儿,这与婴幼儿肠道发育不成熟、肠蠕动节律不稳定有关。此时段婴儿开始添加辅食,饮食结构变化可能诱发肠套叠。

2、2岁以下:2岁以下是肠套叠的高发年龄段,约占所有病例的80%。这个阶段儿童肠道长度相对较短,肠系膜固定不牢固,容易发生套叠。

3、病毒感染:肠道病毒感染是肠套叠的重要诱因之一。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肠壁淋巴组织增生,形成肠套叠的起点。

4、饮食因素:过早添加辅食或突然改变饮食结构可能增加肠套叠风险。母乳喂养的婴儿肠套叠发生率相对较低。

5、其他因素:家族史、先天性肠道畸形、肠道肿瘤等也可能增加肠套叠风险。

预防肠套叠,建议坚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辅食添加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保持婴儿腹部温暖,避免剧烈哭闹。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一旦发现婴儿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方法包括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治疗。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夜里牙疼怎么快速止疼?

夜里牙疼可通过冷敷、盐水漱口、药物止痛、调整睡姿、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牙疼通常由龋齿、牙髓炎、牙周炎、智齿发炎、牙齿敏感等原因引起。

1、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疼痛的脸颊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10分钟重复一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炎症和肿胀,从而缓解疼痛。

2、盐水漱口:将半茶匙食盐溶解在温水中,搅拌均匀后含漱30秒,重复2-3次。盐水具有杀菌作用,可以清洁口腔,减轻牙龈炎症,缓解疼痛。

3、药物止痛:服用布洛芬胶囊400mg、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或双氯芬酸钠片25mg,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镇痛和抗炎作用。

4、调整睡姿:采用半卧位姿势睡觉,将枕头垫高至30-45度。这种姿势可以减少头部血液回流,降低牙齿周围压力,缓解夜间疼痛。

5、就医治疗: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建议尽快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通过X光检查明确病因,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牙周治疗或拔牙等专业处理。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使用含氟牙膏。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甜过酸的食物,减少对牙齿的刺激。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牙齿问题。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增强牙齿健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提高身体免疫力。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小孩夜里咳嗽怎么治疗?

小孩夜里咳嗽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饮食调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小孩夜里咳嗽通常由呼吸道感染、过敏、胃食管反流、空气干燥、哮喘等原因引起。

1、调整睡眠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或将湿毛巾挂在房间内,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刺激呼吸道。确保房间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定期清洁床上用品,减少尘螨等过敏原。

2、饮食调节:避免给孩子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或过甜的食物。多喝水,保持喉咙湿润。可以尝试温热的蜂蜜水或梨汤,有助于缓解咳嗽。睡前避免过量进食,以免引发胃食管反流。

3、药物治疗:对于因感染引起的咳嗽,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如右美沙芬糖浆5ml/次,每日3次或氨溴索口服液2.5ml/次,每日3次。若为过敏引起,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5ml/次,每日1次。

4、物理疗法:通过拍背帮助孩子排痰,具体方法为用手掌空心轻拍背部,从下往上、从外向内进行。可以尝试蒸汽吸入,将热水倒入盆中,让孩子吸入温热蒸汽,有助于缓解呼吸道不适。

5、就医检查:如果咳嗽持续超过一周,伴有发热、呼吸困难、咳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胸部X光、血常规等检查,以排除肺炎、哮喘等严重疾病。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或花粉浓度高的环境中活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咳嗽的发生。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宝宝夜里发烧白天不烧怎么回事?

宝宝夜里发烧白天不烧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共同引起,可通过调整环境、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生理性因素包括环境温度过高、活动量增加、水分摄入不足等;病理性因素可能与感染、免疫系统反应等有关,通常表现为夜间体温升高、白天体温正常或轻微升高等症状。

1、环境温度:夜间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过厚可能导致宝宝体温升高。建议保持室温在20-22℃,使用轻薄透气的被子,避免过度包裹。白天温度适宜时,宝宝体温可能恢复正常。

2、活动量增加:白天宝宝活动量较大,身体代谢加快,体温可能因散热而降低。夜间活动减少,体温调节能力减弱,容易出现发烧现象。适当增加白天活动量,夜间保持安静有助于体温平衡。

3、水分摄入不足:宝宝夜间长时间未饮水可能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影响体温调节。白天及时补充水分,夜间适当喂水,有助于维持体温稳定。

4、感染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宝宝夜间发烧,白天症状减轻。感染引起的发烧通常伴随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5ml/次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0.5ml/kg/次进行治疗。

5、免疫反应: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夜间免疫反应可能更活跃,导致体温升高。白天免疫反应减弱,体温恢复正常。加强营养摄入,提升免疫力,有助于缓解症状。

宝宝夜间发烧白天不烧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保持室内环境舒适,合理补充水分,必要时就医检查。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以及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有助于改善症状。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耳硬化症 脾动脉瘤 适应障碍 眶上神经痛 老年痴呆症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