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湿疹

湿疹手部干燥应如何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手部有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手部有小疙瘩可能与汗疱疹、湿疹、接触性皮炎、寻常疣、毛囊炎等原因有关。这些情况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隆起、瘙痒或疼痛等症状,具体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综合判断。

1、汗疱疹

汗疱疹多与精神紧张或过敏反应有关,表现为手掌或手指侧缘出现密集小水疱,伴随灼热感。保持手部干燥透气,避免接触洗涤剂等刺激物有助于缓解症状。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曲安奈德尿素软膏等药物。

2、湿疹

湿疹常由过敏原刺激或皮肤屏障受损引发,皮损形态多样且易反复发作。需排查并避免接触致敏物质,日常使用无刺激保湿霜。症状明显时可短期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抗炎药物。

3、接触性皮炎

接触化学物质或金属饰品可能导致局部红斑丘疹,边界清晰。立即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严重时需口服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反复发作患者建议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

4、寻常疣

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质增生性皮损,表面粗糙呈灰褐色。具有传染性,避免搔抓防止自体接种。临床常用冷冻治疗或水杨酸软膏等角质溶解剂进行局部处理。

5、毛囊炎

细菌感染毛囊导致红色丘疹或脓疱,多与多汗或皮肤损伤有关。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挤压患处。严重者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制剂,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洁手部后及时涂抹保湿霜,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清洁产品。穿着透气棉质手套进行家务劳动,减少外界刺激。若皮损持续增大、渗液或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明确诊断。注意观察皮疹变化情况,记录可能诱发加重的因素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因。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手部骨折照ct还是x光?

手部骨折一般优先选择X光检查,疑似复杂骨折或关节损伤时可配合CT检查。影像学选择主要取决于骨折类型、损伤部位、临床需求等因素。

X光检查是手部骨折的首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较低、辐射量小的特点,能够清晰显示大多数线性骨折和明显错位。对于掌骨、指骨等简单骨折,X光正侧位片即可满足诊断需求,且能动态观察愈合过程。但X光对微小骨折、隐匿性骨折或关节内骨折的显示存在局限,可能出现漏诊。

CT检查适用于X光难以明确的复杂骨折,如腕骨骨折、关节面塌陷、粉碎性骨折等情况。CT能三维重建骨折线走向和骨块移位程度,为手术方案提供精准依据。但CT辐射量较大且费用较高,不推荐作为常规筛查手段。特殊情况下可联合两种检查,如舟骨骨折初期X光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时,需通过CT进一步确诊。

发生手部外伤后应避免自行活动患肢,用硬纸板或绷带临时固定后尽快就医。检查后需遵医嘱进行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康复期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患肢负重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进度,出现肿胀加剧或感觉异常需及时复诊。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手部腱鞘炎如何治疗?

手部腱鞘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封闭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手部腱鞘炎通常由过度劳损、外伤感染、风湿疾病、解剖异常、代谢障碍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停止引发疼痛的手部活动,使用支具固定患指或腕关节,减少肌腱与腱鞘的摩擦。夜间可用夹板保持手指伸直位,避免晨起僵硬。日常避免提重物、频繁打字等重复性动作,建议每工作1小时活动手腕5分钟。

2、物理治疗

急性期48小时后可热敷患处,每日3次,每次15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能软化粘连组织,冲击波疗法可缓解慢性炎症。康复阶段可进行手指屈伸、握力球训练等轻柔锻炼,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缓解疼痛肿胀,严重者可短期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外用药物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涂抹患处,或中药膏药局部贴敷。需注意胃肠不适等药物副作用,禁止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4、封闭注射

对于顽固性疼痛,可在超声引导下向腱鞘内注射利多卡因与曲安奈德的混合液,减轻炎症反应。注射后需保护注射部位3天,避免感染。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多次注射可能增加肌腱断裂风险。

5、手术治疗

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腱鞘狭窄导致手指交锁时,需行腱鞘切开松解术。术后早期进行被动活动防止粘连,2周后逐步增加主动锻炼。开放性手术与关节镜手术均可选择,后者创伤较小但费用较高。

手部腱鞘炎患者日常应保持合理用手姿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鼠标,冬季注意手部保暖。饮食可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饮食。若出现持续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或弹响,建议及时至骨科或手外科就诊评估。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脑梗手部康复训练5个动作?

脑梗后手部功能恢复可通过手指对捏训练、腕关节屈伸练习、抓握毛巾卷、拇指对掌运动、双手协调训练五个动作改善。这些训练主要针对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及神经功能重建。

1、手指对捏训练:

用患侧手指反复做拇指与食指对捏动作,模拟捡拾小物件的动作模式。该动作能激活大脑运动皮层与周围神经的协同作用,促进精细动作功能恢复。初期可使用橡皮泥辅助训练,逐渐过渡到捏取绿豆等细小物品,每日3组每组10次为宜。

2、腕关节屈伸练习:

将前臂平放桌面,手掌悬空做缓慢的腕关节上下屈伸运动。此动作可改善因长期制动导致的肌腱粘连,增强腕部肌群力量。训练时需保持肘关节固定,避免代偿动作,疼痛明显时可先进行热敷缓解肌肉紧张。

3、抓握毛巾卷:

将毛巾卷成直径5厘米的圆柱体,用患手进行抓握-放松交替训练。这种抗阻练习能增强手内在肌肌力,预防虎口挛缩。随着功能进步可增加毛巾卷硬度或改用弹性握力器,注意抓握时保持五指均匀受力。

4、拇指对掌运动:

要求拇指依次触碰其余四指指尖,形成环形滑动轨迹。该训练特别针对脑梗后常见的拇指外展障碍,能重建大脑对拇指对掌肌群的控制。训练初期可用健侧手辅助定位,逐步过渡到自主完成完整动作序列。

5、双手协调训练:

进行双手交替拍桌、叠积木等需要双侧配合的活动。这类动作通过激活胼胝体神经纤维连接,改善患侧手的动作计划能力。建议从大动作幅度的活动开始,逐步增加动作复杂度,如进行系纽扣等日常生活模拟训练。

康复训练需配合适度营养支持,每日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神经修复。可进行温水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训练前后对手部肌肉进行轻柔按摩。注意观察训练后反应,若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应暂停训练并咨询康复治疗师。坚持6个月系统训练可使70%患者恢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建议将训练融入刷牙、梳头等日常活动中以提升依从性。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手部湿疹用什么中成药治疗?

手部湿疹可选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类中成药治疗,常用药物有消风止痒颗粒、湿毒清胶囊、肤痒颗粒等。

1、消风止痒颗粒:

主要成分为防风、蝉蜕、地骨皮等,具有疏风清热、除湿止痒功效。适用于风湿热邪蕴肤所致的手部湿疹,表现为皮肤潮红、丘疹、瘙痒明显者。该药需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

2、湿毒清胶囊:

含地黄、当归、苦参等成分,能养血润燥、祛风解毒。对于血虚风燥型手部湿疹更为适宜,常见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出血伴瘙痒。服用时需避免与温补类药物同用,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肤痒颗粒:

由地肤子、白鲜皮、蛇床子等组成,功效为清热利湿、祛风止痒。针对湿热浸淫导致的手部湿疹效果较好,症状可见水疱渗出、皮肤糜烂。糖尿病患者及过敏体质者用药需谨慎。

4、防风通圣丸:

作为表里双解剂,含麻黄、大黄、连翘等十八味药材,适用于外寒内热型湿疹。当手部皮肤出现红斑肿胀伴便秘溲赤时,可在医生辨证后选用。体弱便溏者不宜长期服用。

5、当归苦参丸:

由当归、苦参两味组成,具有凉血祛湿作用。对于血燥湿热引起的手部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肥厚、苔藓样变伴瘙痒者较为对症。服药期间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手部湿疹患者日常需避免接触洗涤剂等化学刺激物,家务劳动时建议佩戴棉质手套。饮食宜清淡,少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可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搔抓,沐浴后及时涂抹医用保湿剂。若皮损出现化脓感染或全身症状,应立即就医。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耳鸣 胆管梗阻 进食障碍 盆腔囊肿 槭糖尿病 睡眠障碍 食管息肉 肾上腺肿瘤 斑痣性错构瘤病 巨细胞病毒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