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普外科 > 脂肪瘤

脂肪瘤需要做超声检查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阴式超声可以检查出宫颈糜烂吗?

阴式超声无法直接诊断宫颈糜烂。宫颈糜烂主要通过妇科检查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确诊,阴式超声主要用于观察子宫及附件结构异常,其诊断价值体现在评估盆腔病变而非宫颈表面变化。

1、检查原理差异:

阴式超声通过高频声波成像显示盆腔器官的形态结构,对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占位性病变敏感度高。宫颈糜烂是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的生理现象或炎症表现,超声难以捕捉这种微观表皮变化。

2、临床诊断标准:

宫颈糜烂诊断需依赖妇科医生的肉眼观察和醋酸白试验,必要时进行宫颈TCT或HPV检测。阴式超声报告若描述宫颈表面不光滑,需结合阴道镜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病变。

3、影像学局限性:

超声对黏膜层病变分辨力有限,无法区分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与病理性糜烂。当宫颈出现纳氏囊肿等伴随病变时,阴式超声可辅助判断囊肿大小位置。

4、适应症范围:

阴式超声更适用于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发育等生殖系统状态。对于宫颈癌筛查,仍需依靠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等金标准。

5、联合诊断意义:

虽然不能单独确诊宫颈糜烂,但阴式超声可帮助排除盆腔炎、输卵管积水等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建议有宫颈异常症状的女性定期进行妇科常规检查,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频繁阴道冲洗。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增强黏膜抵抗力,同房时注意卫生防护。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分泌物增多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阴道栓剂延误病情诊断。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具体怎么做?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通过超声波探测颅内血管血流速度,具体操作包括体位准备、探头放置、参数调整、数据采集、报告生成五个步骤。

1、体位准备:

受检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头部保持固定。检查前需去除颈部饰品,充分暴露颞窗、枕窗等超声穿透区域。医生会指导调整头部角度,确保检查区域无遮挡。

2、探头放置:

使用2MHz低频探头涂抹耦合剂后,依次置于颞部、眼眶及枕骨大孔处。通过颞窗可探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经眼窗检查眼动脉,枕窗用于观察椎基底动脉系统。

3、参数调整:

根据受检者颅骨厚度调节超声发射功率和增益,深度设置为40-60毫米。多普勒取样容积设为5-10毫米,血流速度标尺依据年龄设定正常参考范围,通常成人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为80-120厘米/秒。

4、数据采集:

记录各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平均流速,计算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同步观察血流频谱形态,识别是否存在湍流、反向血流等异常信号。每根血管至少测量3个连续稳定波形。

5、报告生成:

综合分析双侧同名血管流速差异及频谱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否存在血管痉挛、狭窄或盗血现象。报告需注明检测血管名称、深度、血流参数及频谱特征描述。

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饮料,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操作。检查过程中需配合医生指令保持静止,偶有探头加压可能引起轻微不适。报告解读需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结果,对于疑似脑血管病变者建议进一步行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认。日常注意控制血压、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规律有氧运动可改善脑血流灌注。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皮下脂肪瘤和皮下囊肿怎么去除?

皮下脂肪瘤和皮下囊肿可通过手术切除、激光治疗、药物注射、物理治疗和观察随访等方式去除。皮下脂肪瘤和皮下囊肿通常由脂肪代谢异常、局部炎症反应、遗传因素、外伤刺激和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

对于体积较大或影响美观的皮下脂肪瘤和囊肿,手术切除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完整剥离瘤体或囊肿壁,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复发率与手术彻底性相关,脂肪瘤复发率约5%,表皮样囊肿复发率约10%。

2、激光治疗:

二氧化碳激光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表浅囊肿,通过气化作用消除囊壁。治疗创伤小但可能需要多次操作,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对于感染性囊肿需先控制炎症再行激光治疗。

3、药物注射:

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可促使小型脂肪瘤萎缩,平阳霉素注射对囊性病变效果显著。每月注射1次,通常需要3-5次治疗。注射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凹陷等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慎用。

4、物理治疗:

射频消融适用于3厘米以下的脂肪瘤,通过高温使瘤体凝固坏死。冷冻治疗对表皮样囊肿有效,但可能遗留色素减退。这些方法创伤较小但存在治疗不彻底的风险。

5、观察随访:

无症状且直径小于1厘米的皮下肿物可暂不处理,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突然增大、破溃或伴有疼痛时应及时就医,排除恶变可能。

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反复摩擦刺激病变部位。饮食上控制动物脂肪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脂肪代谢,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囊肿破裂。观察期间发现肿物颜色改变、边界不清或生长加速时,应立即到普外科或皮肤科就诊。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换药,瘢痕体质者需早期干预预防增生性瘢痕形成。

白晓燕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脂肪瘤发炎红肿有脓头怎么治疗?

脂肪瘤发炎红肿有脓头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中药外敷、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炎症反应通常由细菌感染、皮肤破损、免疫力下降、皮脂腺堵塞、局部摩擦等因素引起。

1、局部消毒:

使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清洁患处,每日2-3次,避免脓液扩散。消毒后保持创面干燥,可覆盖无菌纱布。若红肿范围扩大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

2、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可选用头孢氨苄、阿莫西林等口服抗生素。严重感染需静脉注射抗生素,用药前需进行脓液细菌培养以确定敏感药物。

3、切开引流:

形成明显脓腔时需由医生行切开排脓术,清除坏死组织后放置引流条。术后每日换药,观察引流液性状,通常3-5天可拔除引流物。

4、中药外敷:

金黄散、玉露膏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膏剂可减轻局部红肿。外敷前需彻底清创,过敏体质者慎用,出现皮肤瘙痒应立即停用。

5、手术切除:

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脂肪瘤建议在感染控制后行手术完整切除,包括包膜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性质,切口需7-10天拆线。

治疗期间应避免抓挠患处,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每日观察创面变化,出现剧烈疼痛、发热或脓液异味需复诊。愈后保持皮肤清洁,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以降低复发风险。急性期过后可进行超声检查评估脂肪瘤基底情况。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手上长了脂肪瘤有什么药可以治?

脂肪瘤通常无需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脂肪瘤属于良性软组织肿瘤,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临床常用处理方式有观察随访、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等。

1、观察随访:

体积较小且无不适症状的脂肪瘤可暂不处理。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超声检查监测瘤体变化,期间避免反复揉搓刺激瘤体。若出现突然增大、疼痛或影响关节活动时需及时就医。

2、手术切除:

直径超过3厘米或影响功能的脂肪瘤建议手术。门诊局麻下完整切除瘤体及包膜可有效防止复发,术后切口约1周愈合。多发脂肪瘤需分次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3、激光治疗:

适用于浅表小型脂肪瘤。通过激光气化分解脂肪组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存在治疗不彻底的风险,可能需多次治疗,术后需保持创面干燥预防感染。

4、药物局限性: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消除脂肪瘤。部分患者尝试注射溶脂针如磷脂酰胆碱,但可能引起局部红肿、硬结等不良反应,且无法根治,不推荐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5、中医外治法:

可辅助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外敷,如金黄散、云南白药等。但需注意皮肤过敏反应,不能替代手术治疗。针灸、火针等疗法对部分患者可能缓解局部不适症状。

日常应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避免外伤和长期摩擦刺激瘤体。饮食宜清淡,限制高脂高糖食物摄入,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新发脂肪瘤。适度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直接压迫瘤体的剧烈活动。若发现瘤体短期内迅速增大、变硬或出现疼痛、破溃等症状,应立即就诊排除恶变可能。术后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查,观察是否复发。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热门标签

肠瘘 军团病 脾损伤 体温过低 共同性斜视 结核性脓胸 鳞状细胞癌 胆汁性腹膜炎 生长激素缺乏症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