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整形美容科 > 美容科 > 除皱

肉毒素除皱针三四个月打一次可以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采用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好吗?

肉毒素注射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之一。面肌痉挛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肉毒素注射、口服药物、微血管减压手术、物理治疗、中医针灸等。

1、肉毒素注射:

肉毒素通过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释放,使过度收缩的肌肉暂时麻痹。注射后3-7天起效,效果可持续3-6个月,需定期重复注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肿胀、轻度面瘫等,通常2-4周内自行缓解。

2、口服药物: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可抑制神经异常放电,对轻度痉挛有效。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头晕、嗜睡等副作用,且停药后易复发。药物治疗适合无法接受注射或手术的患者。

3、微血管减压手术:

通过开颅手术分离压迫面神经的血管,从根本上解除病因。手术治愈率约85%-95%,但存在听力下降、脑脊液漏等风险。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

4、物理治疗:

局部热敷、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经皮电刺激能调节神经兴奋性。这些方法无创且安全,但效果较短暂,需长期坚持。适合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5、中医针灸:

针刺面部穴位如太阳、颊车等可疏通经络,配合艾灸改善局部气血循环。部分患者症状减轻,但疗效个体差异较大。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

面肌痉挛患者日常应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限制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摄入。可适当进行面部肌肉放松训练,如缓慢张口闭口、鼓腮等动作。冬季注意面部保暖,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冷风刺激。若症状突然加重或出现新发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打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坏处?

打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可能引发局部肌肉无力、过敏反应、面部表情僵硬、吞咽困难及耐药性等不良反应。

1、肌肉无力:

肉毒素通过阻断神经信号传导松弛肌肉,注射后可能扩散至非目标区域,导致周围肌肉暂时性无力。常见表现为眼睑下垂或嘴角活动受限,通常2-8周逐渐恢复,需避免揉搓注射部位以减少扩散风险。

2、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对肉毒素蛋白成分敏感,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或荨麻疹等过敏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既往有过敏史者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进行皮试评估。

3、表情僵硬:

药物过量或注射点位偏差会导致面部肌肉过度松弛,形成"面具脸"样表情不自然。精准控制剂量与注射层次是关键,建议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必要时分次小剂量注射调整。

4、吞咽困难:

颈部或咽喉部肌肉误受肉毒素影响时,可能干扰吞咽功能,增加呛咳或误吸风险。老年患者及肌无力病史者需谨慎,出现持续吞咽障碍需营养支持并监测呼吸状况。

5、耐药性:

长期反复注射可能诱发中和抗体,降低药物敏感性。表现为疗效持续时间缩短,需间隔3个月以上注射并轮换肉毒素血清型。联合物理治疗或口服药物可延缓耐药发生。

治疗期间应保持注射区域清洁,避免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以防药物弥散。饮食宜清淡软质,减少咀嚼负担;日常可配合面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复视、发音含糊等神经系统症状需急诊处理。定期复诊评估疗效与不良反应,根据个体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宝宝一直三四天拉一次是什么情况?

宝宝三四天排便一次可能由饮食结构不合理、水分摄入不足、肠道菌群失衡、排便习惯未建立、先天性肠道异常等原因引起。

1、饮食结构不合理:

婴幼儿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不足会延缓肠道蠕动。母乳喂养儿若母亲饮食过于精细,配方奶喂养儿若未按阶段转换奶粉,辅食添加初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均可能导致排便间隔延长。建议逐步增加南瓜泥、西梅泥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辅食。

2、水分摄入不足:

体液不足会使粪便硬化难以排出。夏季出汗增多未及时补水,发热时水分消耗增加,或单纯喂养量不足等情况都可能造成便秘。可适当增加哺乳次数,6个月以上婴儿可少量饮用温开水,但需避免影响正常奶量摄入。

3、肠道菌群失衡:

抗生素使用、感染等因素可能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表现为排便时哭闹、粪便酸臭伴有奶瓣。可通过医生指导补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制剂,哺乳期母亲可多摄入发酵乳制品。

4、排便习惯未建立:

婴幼儿尚未形成规律排便反射,粪便在直肠蓄积会逐渐失去便意。可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双腿做蹬自行车运动,刺激肠道蠕动反射形成。

5、先天性肠道异常:

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导致顽固性便秘。若出生后即出现排便延迟,伴随腹胀呕吐、生长发育迟缓,需通过钡灌肠造影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建议观察宝宝精神状态与进食情况,排便时若无痛苦表现、粪便质地柔软呈糊状,多属功能性便秘。可增加腹部抚触按摩频次,哺乳期母亲注意饮食多样化,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食品。若出现拒食、哭闹、血便或超过5天未排便,应及时就医排除病理性因素。平时注意记录排便周期与性状变化,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需注意注射剂量、术后护理、不良反应监测、禁忌人群及复发处理五个关键事项。

1、注射剂量:

肉毒素的注射剂量需严格根据痉挛肌肉范围及严重程度个性化调整。单点注射量通常控制在5-10单位,总剂量不超过50单位。过量可能导致面部表情僵硬或吞咽困难,剂量不足则影响疗效。医生会通过肌电图定位靶肌肉后精准注射。

2、术后护理:

注射后4小时内保持直立位避免药物扩散,24小时内禁止按摩注射部位。需避免剧烈运动、高温环境及饮酒,防止血管扩张加速毒素代谢。局部冰敷可缓解肿胀,但需避开注射点以防影响药物分布。

3、不良反应监测:

常见暂时性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淤青、轻度眼睑下垂或表情不对称,通常2-4周自行消退。若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吞咽障碍等全身中毒症状需立即就医。建议治疗后1周复诊评估疗效,记录症状变化曲线。

4、禁忌人群:

重症肌无力患者、妊娠期妇女及对肉毒杆菌毒素过敏者绝对禁用。合并神经肌肉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者需谨慎评估风险。注射前需完善神经电生理检查及过敏史筛查。

5、复发处理:

疗效通常维持3-6个月,复发后可重复注射但需间隔至少12周。多次治疗者可能出现抗体导致耐药性,此时可更换血清型或联合A型与B型毒素。长期治疗患者建议每年评估1次肌肉萎缩情况。

治疗期间建议保持低盐饮食减少神经兴奋性,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维持神经功能。避免摄入含咖啡因或酒精的刺激性饮品。可配合面部肌肉放松训练,如轻柔按摩额肌、眼轮匝肌等易痉挛区域。日常注意调节情绪压力,保证充足睡眠。若出现持续性闭眼困难需使用人工泪液防止角膜干燥,外出佩戴墨镜减少强光刺激。治疗后3日内避免乘坐飞机以防气压变化影响药物分布效果。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9岁儿童细菌感染反复高烧三四天了怎么办?

9岁儿童细菌感染反复高烧三四天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降温、补液支持、监测并发症、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细菌感染通常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用药前建议进行血常规或细菌培养检查,避免盲目使用。若体温持续不退或出现精神萎靡,需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2、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注意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等刺激性方式。保持室温在24-26℃,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每2小时监测一次体温变化。

3、补液支持:

反复高热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淡盐水或新鲜果汁。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000-1500毫升,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出现口唇干裂、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时需静脉补液。

4、监测并发症:

持续高热可能引发热性惊厥或脓毒症,需密切观察有无抽搐、皮疹、意识模糊等症状。细菌感染可能累及中耳、肺部等器官,表现为耳痛、咳嗽加剧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5、调整饮食:

发热期间提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恢复期可逐步增加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摄入。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卧床休息,每日开窗通风2-3次。恢复后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手卫生及口腔清洁。建议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预防呼吸道细菌感染。若体温反复超过72小时或出现嗜睡、呼吸急促等症状,需急诊排除川崎病、脓毒血症等严重情况。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神游症 白色糠疹 红斑狼疮 慢性胃炎 气性坏疽 过敏性皮炎 急性荨麻疹 代谢性碱中毒 坏死性筋膜炎 慢性细菌性痢疾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