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什么是1期膜性肾病?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膜性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蛋白尿?
膜性肾病是导致蛋白尿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与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刺激以及病理变化有关。治疗上需结合药物、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 1、免疫系统异常 膜性肾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肾脏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肾小球基底膜,导致其结构受损。这种损伤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蛋白质从尿液中大量流失,形成蛋白尿。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是主要病理特征,可能与自身抗体或病毒感染有关。 2、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例如,PLA2R抗体相关基因的突变与原发性膜性肾病密切相关。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可能进一步加剧病情。 3、环境刺激 长期接触某些环境毒素或药物(如重金属、非甾体抗炎药)可能诱发膜性肾病。慢性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也可能通过免疫机制导致肾脏损伤,进而引发蛋白尿。 4、病理变化 膜性肾病的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免疫复合物沉积。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下降,蛋白尿加重,甚至可能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用于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肾小球损伤。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蛋白尿水平。 -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并发症风险。 2、饮食调整 - 低盐饮食:减少钠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和水肿。 - 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 - 补充维生素D:改善钙磷代谢,预防骨质疏松。 3、生活方式改善 - 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 - 戒烟限酒:减少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 -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尿蛋白、肾功能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膜性肾病引起的蛋白尿需要综合治疗,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以保护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肺脓肿 喉挫伤 胆管梗阻 龙线虫病 神经损伤 寰枢椎脱位 慢性泪囊炎 前列腺囊肿 阿尔茨海默病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