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保健科

过量补充维生素c会怎么样?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水果维生素c十大排行?
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前十名依次是:鲜枣、猕猴桃、番石榴、草莓、橙子、柠檬、柚子、芒果、菠萝、樱桃。补充维生素C可通过食用这些水果实现,鲜枣每100克含243毫克,是柑橘类水果的8-10倍。 1.鲜枣 鲜枣维生素C含量高达243毫克/100克,是柑橘类水果的8-10倍。每天食用3-5颗即可满足成人每日所需。鲜枣还富含环磷酸腺苷,有助于增强心肌功能。 2.猕猴桃 绿心猕猴桃含62毫克/100克,黄心品种高达161毫克。猕猴桃中的蛋白酶能促进蛋白质消化,建议饭后1小时食用,每日1-2个为宜。 3.番石榴 红心番石榴含228毫克/100克,是橙子的7倍。其籽富含膳食纤维,可连籽食用。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每次不超过半个。 4.草莓 草莓含47毫克/100克维生素C,富含花青素。挑选时选择颜色均匀、蒂头鲜绿的果实。清洗时建议用淡盐水浸泡3分钟,去除表面残留。 5.柑橘类水果 橙子含33毫克/100克,柚子含23毫克。柑橘类水果的白色橘络含有生物类黄酮,能促进维生素C吸收。榨汁时建议连果肉一起食用。 6.热带水果 芒果含36毫克/100克,菠萝含18毫克。这些水果含菠萝蛋白酶,空腹食用可能刺激口腔黏膜。建议餐后食用,每次100-150克。 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高温烹煮易流失。建议选择新鲜应季水果,切开后尽快食用。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上限2000毫克。长期吸烟者、孕妇等特殊人群可适当增加摄入量。通过多样化饮食搭配,能更好地满足身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支气管炎C蛋白反应会升高吗?

支气管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出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主要与感染因素、炎症程度、合并症、个体差异以及检测时机等因素有关。

1、感染因素:

细菌性支气管炎常导致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这是机体对细菌感染产生的急性期反应。病毒性支气管炎引起的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通常较小。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也可能引起中度升高。

2、炎症程度:

支气管黏膜炎症范围越广泛,C反应蛋白升高越明显。重症支气管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往往高于轻症患者。炎症累及肺实质时升高更为显著。

3、合并症:

合并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情况时,C反应蛋白水平会进一步升高。存在其他系统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时,C反应蛋白可能呈现异常高值。

4、个体差异: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不明显的情况。肥胖人群基础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支气管炎时升高幅度可能更大。

5、检测时机:

疾病初期C反应蛋白可能尚未明显升高,症状出现24-48小时后检测更为准确。治疗有效时C反应蛋白水平会逐渐下降,持续升高提示治疗效果不佳。

支气管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痰液。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为宜。急性期避免剧烈运动,症状缓解后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吸烟者必须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C反应蛋白等指标。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c14呼气试验正常值是多少?

碳14呼气试验正常值通常小于100dpm/mmol,具体数值可能因检测方法和设备差异略有不同。

1、检测原理:

碳14呼气试验通过检测胃内尿素酶活性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受试者口服含碳14标记的尿素胶囊后,若存在幽门螺杆菌,其分泌的尿素酶会分解尿素产生二氧化碳,经呼气收集测定放射性活度。

2、数值解读:

多数医疗机构将100dpm/mmol设为临界值。低于该值判定阴性,提示无现症感染;高于该值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数值越高通常反映细菌负荷量越大。

3、影响因素:

近期使用抗生素、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导致假阴性。检测前需停用相关药物4周,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测,避免吸烟、饮酒等干扰因素。

4、儿童标准:

儿童碳14呼气试验正常值参考范围与成人不同,通常采用50dpm/mmol作为临界值。儿童检测需严格控制辐射剂量,优先考虑非放射性碳13呼气试验。

5、结果异常处理:

数值超标者建议2周后复查,期间避免服用影响检测的药物。持续阳性需进行胃镜检查或粪便抗原检测,确诊后可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等方案根除治疗。

进行碳14呼气试验前应保持空腹8小时以上,检测后适量饮水促进同位素排泄。日常饮食注意分餐制预防交叉感染,高感染风险人群建议每2-3年复查。阳性患者治疗后需间隔4周以上复查,期间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根除成功后仍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刺激食物降低复发风险。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尿中维生素C偏高是什么原因?

尿中维生素C偏高通常由过量摄入维生素C、肾脏排泄功能异常、尿液样本保存不当、代谢异常疾病、药物干扰等因素引起。

1、过量摄入维生素C:

短期内大量摄入维生素C补充剂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超过肾脏重吸收能力时,多余部分会通过尿液排出。成年人每日维生素C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最高耐受量为2000毫克。柑橘类水果、猕猴桃、青椒等食物维生素C含量较高。

2、肾脏排泄功能异常:

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导致维生素C排泄增加。这种情况常伴随尿比重降低、夜尿增多等表现。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可能影响肾小管功能。

3、尿液样本保存不当:

维生素C在尿液中易被氧化,若尿液样本未及时送检或未添加防腐剂,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假性升高。采集晨尿后应在2小时内送检,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4、代谢异常疾病:

某些遗传代谢疾病如草酸尿症、胱氨酸尿症可能干扰维生素C代谢途径。这类疾病通常伴有反复尿路结石、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

5、药物干扰: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巴比妥类药物可能增加维生素C排泄。某些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也会影响维生素C代谢。用药期间需监测尿液指标变化。

建议日常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肾功能异常者应限制高维生素C食物摄入,每日不超过200毫克。定期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发现持续维生素C尿阳性需排查代谢性疾病。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浓度,减少维生素C结晶风险。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导致尿液浓缩。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尿素14c呼气试验临床意义?

尿素14C呼气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意义包括诊断感染、评估治疗效果、筛查胃癌高风险人群、判断疾病活动性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1、诊断感染:

尿素14C呼气试验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非侵入性方法。幽门螺杆菌能分解尿素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测量呼气中标记的二氧化碳含量可判断感染。该方法灵敏度高,适用于初次诊断。

2、评估疗效: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4-8周可通过该试验评估疗效。治疗后呼气试验转阴提示根除成功,阳性则需考虑治疗失败或再感染。该方法可避免重复胃镜检查。

3、胃癌筛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重要危险因素。该试验可用于筛查感染人群,对阳性者进行胃镜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癌前病变。特别推荐有胃癌家族史者定期检测。

4、判断活动性:

呼气试验数值高低可反映细菌负荷量,数值越高提示感染越活跃。动态监测数值变化有助于判断疾病进展,指导临床决策。

5、流行病调查:

该试验操作简便,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通过群体检测可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公共卫生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进行尿素14C呼气试验前需停用抗生素4周、质子泵抑制剂2周,空腹4小时以上。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同位素排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避免检查。日常注意分餐制、餐具消毒等预防措施,感染者家庭成员建议同步检测。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难产 口角炎 呼吸异常 单侧肺气肿 肝肺综合征 桡骨颈骨折 冷球蛋白血症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