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失眠

严重失眠怎么回事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白天犯困晚上失眠怎么回事?

白天犯困晚上失眠可能由昼夜节律紊乱、心理压力、睡眠环境不佳、饮食不当、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环境、心理疏导、饮食调节、疾病治疗等方式缓解。

1、昼夜节律紊乱:

生物钟失调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异常,常见于频繁熬夜、倒班工作或跨时区旅行人群。建议固定起床时间,早晨接触阳光30分钟以重置生物钟,避免午睡超过20分钟。

2、心理压力: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激活交感神经,造成夜间警觉性增高。表现为入睡困难伴日间疲倦,可尝试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等减压方式,持续两周无改善需心理科就诊。

3、睡眠环境不佳:

卧室光线过强、噪音超过40分贝或床垫不适都会影响睡眠质量。优化环境需保持室温18-22℃、使用遮光窗帘、选择支撑性好的枕头,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4、饮食不当:

晚餐过饱、酒精摄入或咖啡因代谢慢基因检测可查均会导致睡眠片段化。下午3点后限制咖啡因,晚餐选择小米粥、香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睡前2小时禁食。

5、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不宁腿综合征等疾病常伴睡眠障碍,多伴随心悸、肢体麻木等症状。需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清铁蛋白检测等明确诊断,针对原发病治疗可改善睡眠。

保持规律运动如八段锦、散步等轻度活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晚餐可适量食用核桃、酸枣仁等安神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建立睡前仪式如热水泡脚、听轻音乐,持续两周仍无改善建议到睡眠专科就诊评估。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睡眠好的人突然失眠怎么回事?

睡眠好的人突然失眠可能由心理压力、作息紊乱、环境改变、躯体疾病或药物副作用引起,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环境、心理疏导、治疗原发病及调整用药等方式缓解。

1、心理压力:

突发性失眠常见于急性应激事件,如工作变动、家庭矛盾等。焦虑情绪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建议通过正念冥想、倾诉等缓解压力,持续两周未改善需心理科就诊。

2、作息紊乱:

生物钟紊乱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常见于跨时区旅行、熬夜加班等情况。表现为入睡时间延迟、早醒。需固定起床时间,避免午睡超过30分钟,早晨接触阳光有助于重置生物节律。

3、环境改变:

噪音、光线、温湿度等睡眠环境变化会影响睡眠连续性。新换寝具、邻居装修等都可能成为干扰因素。建议保持卧室温度18-22℃,使用遮光窗帘,必要时佩戴耳塞改善环境适应性。

4、躯体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衰等疾病常伴发失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心悸易导致觉醒。糖尿病夜尿增多也会破坏睡眠结构。需排查原发病,控制血糖、甲功等指标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5、药物影响:

某些降压药、激素类药物可能干扰睡眠,如糖皮质激素引起精神亢奋,β受体阻滞剂导致噩梦增多。建议记录用药与失眠的时间关联性,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给药方案。

突发失眠期间应避免过度关注睡眠问题,睡前4小时限制咖啡因摄入,晚餐不宜过饱。可尝试温水泡脚、听轻音乐等放松训练。若每周出现3次以上失眠并持续1个月,或伴随日间功能损害,需到睡眠专科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规律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失眠吃安眠药都没用怎么回事?

失眠服用安眠药无效可能由药物耐受性、用药不规范、潜在疾病、心理因素及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用药方案、治疗原发病、心理干预及改善睡眠环境等方式缓解。

1、药物耐受性:

长期使用同一种安眠药可能导致受体敏感性下降,降低药效。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易产生耐受性,需在医生指导下交替使用非苯二氮䓬类催眠药如右佐匹克隆、唑吡坦。

2、用药不规范:

未按医嘱足量服药、自行增减剂量或服药时间不当均影响疗效。短效安眠药如唑吡坦需在睡前即刻服用,长效药物如劳拉西泮应避免次日残留效应。

3、潜在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抑郁症等疾病会干扰药物作用。甲亢患者常伴心悸、消瘦,抑郁症多表现为早醒和情绪低落,需通过甲功检测、心理评估明确诊断后同步治疗原发病。

4、心理因素:

焦虑、应激等心理状态会激活交感神经,抵消药物镇静作用。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对失眠的过度关注,放松训练如腹式呼吸能降低生理唤醒水平。

5、生活习惯:

睡前摄入咖啡因、夜间蓝光暴露会拮抗药效。建议午后禁饮咖啡茶饮,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卧室温度18-22℃、湿度50%-60%。

建立规律作息时间,固定起床时间有助于设定生物钟;晚餐选择小米粥、香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白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但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运动;尝试冥想或温水泡脚促进副交感神经兴奋;记录睡眠日记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持续2周无效需复查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等器质性疾病。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女性经常失眠睡不着怎么回事?

女性经常失眠睡不着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动、心理压力过大、不良睡眠习惯、慢性疾病影响、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疾病管理、环境优化等方式改善。

1、激素水平波动:

女性经期前、围绝经期等阶段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会干扰褪黑素分泌,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浅。建议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强光刺激,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

2、心理压力过大:

工作家庭双重压力易引发焦虑性失眠,表现为睡前反复思考、早醒。认知行为疗法中的睡眠限制法和刺激控制法效果显著,如固定起床时间、仅保留床铺的睡眠功能。持续两周无效需心理科就诊。

3、不良睡眠习惯:

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晚间摄入咖啡因延长入睡时间。建立睡前仪式如温水泡脚、听轻音乐,保持卧室温度18-22℃。避免午睡超过30分钟,晚餐与睡眠间隔3小时以上。

4、慢性疾病影响:

甲状腺功能异常、不宁腿综合征等疾病常伴睡眠障碍。甲亢患者可能出现夜间心悸惊醒,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贫血引发的缺氧性失眠可通过补铁剂改善,需排查子宫肌瘤等潜在失血原因。

5、药物副作用:

部分降压药、抗抑郁药可能干扰睡眠结构,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会导致睡眠片段化。建议记录用药与失眠的关联性,由主治医生评估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

长期失眠女性建议晚餐选择小米粥、香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日间进行瑜伽、八段锦等舒缓运动。睡前两小时可尝试薰衣草精油香薰,使用遮光度90%以上的窗帘。记录睡眠日记帮助医生判断失眠类型,持续一个月每周超过3天失眠需到睡眠专科就诊评估多导睡眠图。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晚上失眠白天睡不着怎么回事?

晚上失眠白天睡不着可能由生物钟紊乱、焦虑抑郁、睡眠环境不佳、慢性疼痛、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作息、心理干预、改善睡眠环境、治疗原发病、调整用药等方式缓解。

1、生物钟紊乱:

昼夜节律失调会导致入睡困难与日间嗜睡并存,常见于频繁倒班、跨时区旅行或长期熬夜人群。褪黑素分泌异常是核心机制,表现为夜间清醒而白天困倦。建议固定起床时间,早晨接受阳光照射以重置生物钟,避免午睡超过30分钟。

2、焦虑抑郁:

情绪障碍患者常出现夜间过度觉醒与日间疲惫,可能与杏仁核过度激活、血清素水平异常有关。伴随心悸、消极念头等症状。认知行为治疗能改善睡眠信念,正念冥想可降低生理唤醒度,严重时需配合抗抑郁药物。

3、睡眠环境不佳:

卧室光线过强、噪音干扰或床垫不适会降低睡眠质量。人体在核心体温下降时更易入睡,环境温度高于24℃将延长入睡时间。建议使用遮光窗帘,保持室温18-22℃,选择支撑性良好的枕头。

4、慢性疼痛:

关节炎、纤维肌痛等疾病导致的持续性疼痛会频繁打断睡眠周期。疼痛在夜间感知更明显,而睡眠不足又会加重疼痛敏感度。针对原发病进行理疗或使用镇痛药物,睡前热敷可缓解肌肉紧张。

5、药物副作用:

部分降压药、激素类药物和中枢神经兴奋剂可能干扰睡眠结构。表现为夜间浅睡眠增多、白天注意力涣散。需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时间或更换替代药物,避免自行停药。

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需要多维度干预,晚餐避免高脂辛辣食物,可选择小米粥、香蕉等含色氨酸的食物;日间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但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活动;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尝试腹式呼吸训练。持续两周未改善或伴随体重骤减、胸闷等症状时应尽早就诊。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蛔虫病 腱鞘炎 颈动脉瘤 阑尾肿瘤 房间隔缺损 慢性泪腺炎 砷化物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矢状窦旁脑膜瘤 上腔静脉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