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为什么36周后还需要做一次B超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心肌炎治好了还需要吃药吗?

心肌炎治愈后是否需要继续服药需根据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决定,主要影响因素有炎症活动性残留、心肌损伤程度、心律失常风险、基础疾病控制及医生随访评估。

1、炎症活动性:

部分患者虽症状消失,但心肌组织仍存在亚临床炎症。需通过血液检查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指标,若异常可能需继续服用抗炎药物如辅酶Q10、曲美他嗪等改善心肌代谢。

2、心肌损伤程度:

急性期出现明显心肌酶升高或心脏磁共振显示纤维化灶者,即使恢复期无症状,也可能需要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预防心室重构,常用药物包括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等。

3、心律失常风险:

既往合并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需动态心电图评估心律情况。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能需维持使用3-6个月,严重传导障碍者可能需植入起搏器。

4、基础疾病控制: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持续控制原发病。降压药物优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氯沙坦等兼具心脏保护作用,血糖管理建议采用对心脏负担较小的格列净类药物。

5、随访评估结果:

建议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运动负荷试验。若左室射血分数持续低于50%、存在运动耐量下降或频发室性心律失常,需延长药物治疗周期至1年以上。

恢复期患者应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竞技性体育项目;饮食采用地中海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坚果摄入,限制钠盐每日不超过5克;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夜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戒烟并严格限酒,酒精每日摄入不超过25克;定期监测晨起静息心率,若持续超过100次/分钟或出现胸闷气促需及时复诊。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病情反复。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前列腺癌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前列腺癌确诊后通常需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病理分级评估、肿瘤标志物监测、骨转移筛查及基因检测。主要检查项目包括盆腔核磁共振、穿刺活检病理分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动态监测、骨扫描及BRCA基因检测。

1、影像学检查:

盆腔核磁共振能清晰显示前列腺包膜侵犯程度、精囊腺受累情况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对临床分期具有决定性意义。多参数核磁共振通过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微小病灶检出率。必要时需补充全身PET-CT评估远处转移。

2、病理分级评估:

通过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系统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标本,采用格里森评分系统评估癌细胞分化程度。格里森评分由主要和次要生长模式分数相加构成,≥7分提示中高风险,需结合免疫组化检测NKX3.1、AMACR等标志物辅助诊断。

3、肿瘤标志物监测:

动态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衍生指标,包括游离PSA比值、PSA密度和PSA倍增时间。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PSA水平,若较最低值上升≥2ng/ml提示生化复发。碱性磷酸酶升高可能预示骨转移。

4、骨转移筛查:

全身骨扫描是检测成骨性转移的金标准,典型表现为多发性放射性浓聚灶。对于疑似骨转移但骨扫描阴性者,可进行脊柱或骨盆的核磁共振检查。骨代谢标志物如I型胶原羧基端肽在监测骨转移进展中有参考价值。

5、基因检测:

推荐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进行DNA修复基因检测,包括BRCA1/2、ATM等基因胚系突变筛查。存在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的患者可能对PARP抑制剂治疗敏感。液体活检检测循环肿瘤DNA有助于评估肿瘤异质性和耐药机制。

前列腺癌患者日常需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补充番茄红素及维生素E。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长时间骑行压迫会阴部。定期进行盆底肌训练可改善术后尿控能力,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疾病焦虑。治疗期间需监测骨密度变化,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邸立君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前列腺癌术后还需要放疗吗?

前列腺癌术后是否需要放疗需根据病理分期、切缘状态及术后PSA水平综合评估。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术后病理提示高危因素、切缘阳性或淋巴结转移、术后PSA未降至理想水平、Gleason评分≥8分以及术前PSA>20ng/ml。

1、高危病理因素:

若术后病理显示肿瘤侵犯包膜外、精囊腺或周围组织,提示局部进展风险较高。此类情况需结合辅助放疗降低复发概率,通常建议在术后3-6个月内开始治疗。

2、切缘阳性状态:

手术切除边缘存在癌细胞残留时,局部复发率可增加3-5倍。放疗能有效清除残留病灶,国际指南推荐对R1切除患者进行辅助性放疗,照射范围需涵盖瘤床及高危区域。

3、PSA水平异常:

术后3个月PSA>0.2ng/ml提示可能存在病灶残留或微转移。此时需通过影像学复查确认病灶位置,部分患者需接受挽救性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

4、高Gleason评分:

评分≥8分的未分化癌具有较强侵袭性,即使完成根治手术,显微镜下转移风险仍达30%-40%。辅助放疗可显著延长无生化复发生存期,通常需配合6个月以上的雄激素剥夺治疗。

5、淋巴结转移证据:

术中检出淋巴结转移属于预后不良因素,单纯手术难以彻底清除微转移灶。目前推荐方案为盆腔淋巴结放疗联合长期内分泌治疗,照射剂量需达到45-50Gy。

术后患者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补充番茄红素及维生素E。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长时间骑行压迫会阴部。定期监测PSA变化,术后前2年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6个月随访。出现骨痛、排尿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必要时进行骨扫描排除转移。维持标准体重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BMI建议控制在18.5-24之间。

白晓燕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垂体瘤术后三年还需复查吗?

垂体瘤术后三年仍需定期复查。垂体瘤术后复查主要评估肿瘤复发、激素水平恢复、视力视野变化、垂体功能状态及药物调整需求。

1、肿瘤复发监测:

垂体瘤术后存在复发可能,尤其是侵袭性垂体瘤或未完全切除的肿瘤。术后三年通过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可早期发现肿瘤复发迹象,及时干预能避免再次手术风险。

2、激素水平评估:

垂体瘤常伴随激素分泌异常,术后需长期监测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指标。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激素缺乏,需通过血液检查调整替代治疗方案。

3、视力视野检查:

肿瘤压迫视交叉可能导致视野缺损,术后需定期进行视野检查和视力测试。即使症状改善,仍需监测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4、垂体功能跟踪:

手术可能影响垂体正常功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定期检测促甲状腺激素、皮质醇等指标可评估垂体功能状态。

5、药物管理需求:

部分功能性垂体瘤患者术后仍需药物控制激素水平,如溴隐亭治疗泌乳素瘤。复查时可评估药物疗效,调整用药方案。

垂体瘤术后患者应保持每年1-2次专科随访,复查项目包括内分泌检查、影像学评估和眼科检查。日常注意记录头痛、视力变化、乏力等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外伤。饮食需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量补充含碘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内分泌系统稳定,出现多饮多尿、体重骤变等异常应及时就诊。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肿瘤综合科

宫外孕自己流掉还需要治疗吗?

宫外孕自行流产后仍需接受治疗。宫外孕可能由输卵管炎症、内分泌失调、输卵管发育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辅助生殖技术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药物保守治疗、腹腔镜手术等方式干预。

1、输卵管炎症:

慢性输卵管炎会导致管腔粘连狭窄,阻碍受精卵正常着床。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隐痛、异常阴道流血,需检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必要时使用甲氨蝶呤进行药物杀胚治疗。

2、内分泌失调:

黄体功能不足会影响输卵管蠕动功能,增加异位妊娠风险。这种情况可能伴随月经紊乱、基础体温异常,需定期监测激素水平,补充孕激素维持妊娠环境稳定。

3、输卵管发育异常:

先天性输卵管过长或憩室形成会延迟受精卵输送。此类患者妊娠试验呈阳性但超声未见宫内妊娠囊,需通过阴道超声联合血清标志物动态观察,确诊后需手术清除妊娠组织。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可导致输卵管结构改变。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痛经、性交痛,确诊后需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性手术或根治性手术,术后需长期管理防止复发。

5、辅助生殖技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可能增加输卵管妊娠概率。这类患者需密切监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翻倍情况,发现宫外孕需立即终止妊娠,后续移植前应评估输卵管通畅度。

宫外孕流产后应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避免盆浴,两周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盆腔充血。出现发热、持续腹痛或阴道大出血需立即返院复查,后续备孕前建议进行输卵管造影评估。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热门标签

绝育 乳腺增生 贾第虫病 急性咽炎 骨化性肌炎 泌尿系结石 阿-斯综合征 变形骨盆难产 舌咽神经损伤 急性肾小球肾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