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其他科室 > 公共卫生与预防科

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什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手足口病疫苗几月接种 4个月小孩能接种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一般建议在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4个月小孩通常不能接种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接种程序为6月龄开始接种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1个月。4个月婴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接种疫苗可能无法产生足够保护性抗体,且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部分特殊情况下,如疫情暴发期间高风险婴儿,经医生评估后可能考虑提前接种,但需严格监测接种后反应。

建议家长在婴儿满6月龄后及时预约接种,接种前确认孩子无发热、急性疾病等禁忌证。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婴儿打卡介苗有什么反应?

婴儿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硬结、化脓等反应,少数可能伴随低热或淋巴结肿大。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接种后反应主要有局部皮肤反应、全身反应、淋巴结反应、异常反应、接种失败等类型。

1、局部皮肤反应

接种后2-4周注射部位会出现直径5-10毫米的红色小硬结,逐渐形成脓疱并破溃形成溃疡,6-8周后结痂愈合。这是疫苗起效的正常免疫反应,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避免抓挠或涂抹药膏,防止继发感染。

2、全身反应

部分婴儿可能出现37.5-38.5℃的低热,通常持续1-2天自行消退。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超过3天,需就医排除其他感染。偶见食欲减退、烦躁等轻微症状,一般无须干预。母乳喂养可帮助缓解不适。

3、淋巴结反应

约5-10%的接种者会出现同侧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轻度肿大,直径多小于1厘米,2-3个月逐渐消退。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3厘米、形成脓肿或破溃,提示可能存在卡介苗淋巴结炎,需儿科就诊评估。

4、异常反应

极少数可能发生严重异常反应如播散性卡介苗感染,多见于免疫缺陷患儿,表现为持续高热、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瘢痕疙瘩、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出现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

5、接种失败

约2-5%的婴儿接种后无任何皮肤反应,可能因疫苗保存不当、接种技术问题或个体免疫应答差异导致。需在3个月后做结核菌素试验确认免疫效果,阴性者需重新接种。早产儿、低体重儿更易出现接种失败。

接种后应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摩擦或覆盖敷料。出现化脓时用无菌纱布轻轻吸干渗出液,不可挤压或涂抹消毒剂。观察体温变化,适当增加哺乳次数。若出现高热不退、淋巴结异常肿大、接种处溃疡超过3个月未愈等情况,应及时至儿童保健科或感染科就诊。接种后2个月内避免在该部位进行其他疫苗注射。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促进疫苗应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百白破接种后发烧怎么办?

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出现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药物干预、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烧通常由疫苗免疫反应、感染因素、个体差异、护理不当、潜在疾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接种后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时,建议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式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每半小时复测体温。

2、补充水分

发热期间需增加母乳或温水摄入量,婴幼儿每日饮水量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升计算。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可预防脱水,观察排尿次数和尿液颜色,若6小时内无排尿需警惕脱水。

3、观察症状

监测发热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正常疫苗反应发热通常不超过48小时。出现持续高热、抽搐、皮疹、呼吸困难等异常表现时,应立即停止居家观察。记录发热峰值和波动规律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4、药物干预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不同剂型药物需严格按体重换算剂量。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

5、及时就医

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伴有喷射性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需急诊处理。就医时携带疫苗接种记录本,向医生详细描述发热起始时间、最高温度及用药情况。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查可鉴别感染性发热。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洗澡,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注意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若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直径超过3厘米或化脓,需至预防接种门诊处理。建议家长制作体温监测表,记录用药时间和剂量,下次接种前主动告知医务人员既往不良反应史。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哪些?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包括局部红肿、发热、过敏性皮疹、神经系统异常反应和全身严重过敏反应。这些反应通常与个体体质、疫苗成分或接种操作等因素有关。

1、局部红肿

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硬结或疼痛,通常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这类反应多由疫苗中的佐剂或机体局部免疫应答引起,一般无须特殊处理,2-3天可自行消退。若红肿范围较大,可采用冷敷缓解症状,避免抓挠或热敷。

2、发热

部分受种者在接种后6-12小时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8℃以下。发热是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常见表现,可通过适量饮水、物理降温等方式缓解。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超过48小时,需警惕其他感染性疾病可能。

3、过敏性皮疹

表现为接种后出现的荨麻疹或斑丘疹,多与疫苗中的明胶、抗生素等成分有关。轻度皮疹可口服抗组胺药物缓解,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若皮疹广泛或伴有瘙痒加重,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为严重过敏反应前兆。

4、神经系统异常反应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热性惊厥或臂丛神经炎。热性惊厥多见于含全细胞成分的疫苗接种后,通常呈一过性;臂丛神经炎与接种部位或注射技术相关,表现为上肢疼痛或肌力下降,需神经科专科处理。

5、全身严重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是罕见的危急情况,多在接种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接种单位需常规配备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一旦发生立即启动急救流程。有严重过敏史者接种前应详细告知医务人员。

预防接种后建议留观30分钟以监测急性反应,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出现异常反应及时记录发生时间与症状特点。对于既往有过敏史或免疫缺陷者,接种前需由专业医师评估风险收益比。接种后发热期间可适量增加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若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并携带疫苗接种凭证。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卡介苗化脓后能用碘伏吗?

卡介苗接种后出现化脓一般能用碘伏消毒,但需避免直接涂抹脓疱。卡介苗接种后局部可能出现红肿、化脓等反应,属于正常免疫反应过程。

卡介苗接种后2-4周注射部位会形成小脓疱,此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碘伏可用于周围皮肤消毒,但不宜直接涂抹于未破溃的脓疱,以免影响疫苗效果。若仅出现轻微渗出,可用无菌棉签蘸取少量碘伏由外向内环形消毒,避开中心脓液。

当脓疱破溃形成溃疡时,可用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处理。但出现异常情况如溃疡直径超过1厘米、持续流脓超过3个月、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超过1厘米时,需及时就医。免疫缺陷患儿或接种后出现高热等全身反应者,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卡介苗接种后应注意保持接种部位透气,避免抓挠或挤压脓疱。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时避免长时间浸泡伤口。正常饮食即可,无需特殊忌口。若出现结痂应待其自然脱落,期间无须额外使用药膏或敷料覆盖。家长需每日观察接种部位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咨询接种单位或医院儿科。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鼻息肉 肾结核 神经质 胆管扩张 酒精中毒 睡眠障碍 肺棘球蚴病 慢性泪腺炎 加特纳管囊肿 激素依赖性皮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