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远视和近视哪个严重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远视会变成近视吗?

远视一般不会直接变成近视,但可能因调节过度出现类似近视的表现。远视和近视是两种不同的屈光状态,主要与眼球结构异常有关,可能由遗传因素、用眼习惯、眼部疾病等因素引起。建议定期检查视力,及时矫正屈光不正。

远视患者因眼球前后径较短或屈光力不足,光线焦点落在视网膜后方。部分儿童远视可能随眼球发育减轻,但若长期过度使用调节功能,可能引发视疲劳、短暂性视力模糊等类似近视的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假性近视,并非真正的近视发展,通过散瞳验光可鉴别。

极少数情况下,高度远视患者可能因长期未矫正导致调节痉挛,或合并圆锥角膜等眼部疾病,出现近视化改变。此类情况需通过角膜地形图、眼轴测量等检查明确诊断。若远视患者突然出现近视症状,需警惕白内障早期晶状体屈光指数变化等病理因素。

建议远视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医学验光,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品散瞳。日常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每40分钟远眺5分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西蓝花等。出现视力骤变、眼痛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远视弱视能治好吗?

远视弱视一般能治好,尤其是儿童时期及早干预效果更显著。治疗效果主要与年龄、弱视程度、治疗依从性、屈光矫正准确性、视觉训练规范性等因素相关。

1、屈光矫正

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是基础治疗。远视性弱视需通过光学矫正使视网膜成像清晰,刺激视觉发育。对于高度远视或屈光参差者,需定期复查并调整镜片度数,避免矫正不足影响疗效。

2、遮盖疗法

通过遮盖优势眼强迫弱视眼使用,适用于单眼弱视患者。根据年龄和弱视程度制定遮盖时长,需配合视力监测防止优势眼视力下降。遮盖期间可进行穿珠、描画等精细目力训练增强效果。

3、视觉训练

包括红光闪烁、后像疗法、电脑训练软件等,通过刺激黄斑区细胞改善视功能。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规范训练,结合家庭训练维持效果。双眼视功能训练对重建立体视尤为重要。

4、药物治疗

阿托品压抑疗法可用于遮盖依从性差者,通过暂时模糊优势眼视力促进弱视眼使用。需在医生监控下使用,注意药物浓度和用药频率,避免瞳孔持续散大引发畏光等副作用。

5、手术治疗

对于合并斜视的弱视患者,待视力提升后可考虑斜视矫正术改善外观和双眼视功能。高度远视者成年后符合条件时,屈光手术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需严格评估角膜条件。

弱视治疗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建议每3-6个月复查视力、屈光度和双眼视功能。治疗期间保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补充富含维生素A和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用电子产品时遵循20-20-20法则。家长应监督孩子完成遮盖和训练,记录治疗日记便于医生调整方案。12岁前是视觉发育关键期,越早干预预后越好,成人弱视通过强化训练仍可能获得部分改善。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小朋友远视眼是怎么回事?

小朋友远视眼可能由眼球发育迟缓、遗传因素、用眼习惯不良、角膜曲率异常、晶状体调节功能不足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佩戴矫正眼镜、视觉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

1、眼球发育迟缓

儿童眼球前后径较短时,光线焦点落在视网膜后方形成远视。多数儿童随年龄增长眼球发育可自行改善,建议每半年进行散瞳验光监测屈光变化。日常需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保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促进眼球正常发育。

2、遗传因素

父母存在高度远视时子女发病概率增高。这类患儿出生后即需进行眼底筛查,3岁前建立屈光档案。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是否频繁揉眼、眯眼或拒绝看近处绘本,出现异常应及时到眼科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

3、用眼习惯不良

长期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睫状肌持续痉挛,加重远视症状。建议保持30厘米阅读距离,每20分钟远眺6米外景物20秒。室内光线应达到300勒克斯以上,避免在摇晃车厢或黑暗环境中用眼。

4、角膜曲率异常

角膜过于平坦会导致屈光力不足,常见于早产儿或先天性角膜发育异常。可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确诊,中高度远视需配戴环曲面镜片。部分患儿可能伴随弱视,需配合遮盖疗法和红光刺激治疗。

5、晶状体调节功能不足

晶状体弹性下降会影响屈光调节能力,常见于糖尿病患儿或外伤后患者。轻度者可尝试双焦点眼镜,重度需使用阿托品滴眼液解除调节痉挛。若合并斜视或视物重影,可能需要后巩膜加固术治疗。

远视儿童应保证每日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适量补充DHA促进视觉神经发育。避免摄入过多甜食以免影响钙质吸收。建议选择乒乓球、羽毛球等需要远近焦距切换的运动,每周进行3次以上视觉追踪训练。建立每3-6个月复查屈光度的习惯,12岁前是视力矫正的关键窗口期。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远视和散光怎么治?

远视和散光可通过佩戴矫正眼镜、使用角膜接触镜、进行屈光手术、视觉训练、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远视是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后导致的视物模糊,散光是角膜曲率异常引起的光线散射。

1、佩戴矫正眼镜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式,通过凹透镜矫正远视,柱面镜矫正散光。需定期验光调整度数,儿童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高度远视患者可选择高折射率镜片减少边缘厚度。

2、使用角膜接触镜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不规则散光矫正效果较好,软性接触镜适合低中度屈光不正。需注意每日佩戴时间不超过12小时,并严格遵循护理流程预防感染。

3、进行屈光手术

准分子激光手术可切削角膜改变屈光度,适用于18岁以上度数稳定者。ICL晶体植入术适合超高度远视,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术前需全面评估角膜厚度和眼底状况。

4、视觉训练

通过调节集合训练改善视功能异常,尤其适合伴有视疲劳的轻中度远视患者。常用方法包括反转拍训练、立体视训练等,需在专业视光师指导下定期进行。

5、药物治疗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用于控制儿童远视进展,消旋山莨菪碱可缓解调节痉挛。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警惕瞳孔散大导致的畏光等副作用。

日常需保持用眼卫生,每用眼40分钟远眺5分钟。儿童建议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延缓远视进展。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叶黄素,避免高糖食物影响巩膜发育。定期眼科检查对及时发现度数变化至关重要,出现视物变形或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远视700度能恢复吗?

远视700度通常难以完全恢复,但可通过光学矫正和视力训练改善视觉质量。远视度数稳定后,成年人可考虑屈光手术,儿童需结合视觉发育干预。

光学矫正是远视700度的基础干预方式。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能有效矫正屈光不正,减少视疲劳和头痛症状。高度远视镜片存在边缘厚、成像畸变等问题,可选择高折射率材料或非球面设计镜片。角膜接触镜能减少像差,但需严格遵循佩戴时长和清洁规范,避免角膜炎等并发症。验光师会根据角膜曲率和瞳距等参数定制镜片,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视力变化。

屈光手术适用于18岁以上且度数稳定两年的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通过切削角膜基质层改变屈光力,矫正范围通常为600度以内。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将矫正镜片植入虹膜后房,适合超高度远视,但可能引发白内障或青光眼等远期并发症。术前需全面评估角膜厚度、眼压和前房深度,干眼症或圆锥角膜患者禁用手术方案。术后可能出现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副作用,需长期使用人工泪液。

儿童700度远视需立即干预以防弱视。6岁以下患儿每天遮盖健眼2-6小时强迫使用远视眼,结合精细目力训练刺激视觉发育。阿托品散瞳验光可排除调节性远视成分,配镜需保留适量生理性远视度数。视觉训练系统通过动态视标追踪、立体视刺激等改善调节功能,治疗周期通常持续至12岁。家长应监督孩子每天完成训练任务,定期复查眼轴长度和矫正视力变化。

保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有助于延缓远视进展,阳光刺激可促进视网膜多巴胺分泌。阅读时保持30厘米距离,每40分钟远眺6米外景物20秒。饮食中增加深海鱼、蓝莓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避免高糖饮食影响巩膜强度。建议每3个月进行医学验光,动态调整矫正方案,出现突发视力下降或眼痛需立即就诊排查青光眼等继发病变。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盗汗 膀胱瘘 肠出血 跟腱炎 胃潴留 脑囊虫病 气性坏疽 桡骨干骨折 斑状副银屑病 红斑性肢痛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