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发烧可以吃退烧药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九个月宝宝发烧吃什么退烧药?

九个月宝宝发烧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成分的退烧药,具体用药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退烧药物选择主要考虑药物安全性、适用年龄及体温程度。

1、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婴幼儿退烧常用药物,适用于3个月以上患儿。该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对胃肠道刺激较小。使用前需确认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同服。

2、布洛芬: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三重作用。对于高热效果较持久,但可能引起轻微胃肠道反应。脱水患儿慎用,用药期间需保证充足液体摄入。

3、药物剂型选择:

婴幼儿推荐使用滴剂或混悬液剂型,便于准确控制剂量。需使用配套量具给药,避免使用家用汤匙。不同品牌药物浓度存在差异,更换药物时需重新核对剂量标准。

4、给药间隔控制:

两种退烧药最短间隔时间为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体温低于38.5℃且精神状态良好时,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40℃需立即就医。

5、用药禁忌注意: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安乃近等儿童禁用药物。蚕豆病患儿慎用对乙酰氨基酚,哮喘患儿使用布洛芬需谨慎。服药后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除药物降温外,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补充水分预防脱水。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流经部位辅助散热。监测体温变化时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避免使用水银体温计。若宝宝出现嗜睡、拒食、抽搐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前往医院儿科急诊。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宝宝37.9度能喝退烧药吗?

宝宝体温37.9摄氏度通常不建议服用退烧药。低热状态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环境温度、补充水分、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1、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物理降温可每15-20分钟重复一次,体温下降0.5摄氏度即达到效果。

2、环境调整: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减少衣物包裹,选择透气棉质衣物。避免将婴儿置于空调直吹处或密闭空间,环境温度过高可能阻碍散热,过低易诱发寒战。

3、水分补充:

少量多次喂食母乳、配方奶或温开水,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量饮用苹果汁稀释液。发热时呼吸频率增快会导致隐性失水增加,每公斤体重每日需水量应增加10-15毫升。

4、症状监测:

每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观察是否出现嗜睡、拒食、皮疹、抽搐等伴随症状。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或发热持续24小时以上需立即就医。

5、就医评估:

低热可能是疫苗接种反应、轻度感染或环境因素引起,但需排除尿路感染、中耳炎等潜在疾病。医生会根据月龄、临床表现决定是否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必要时开具对乙酰氨基酚等儿童专用退热药。

保持宝宝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增加产热。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糊、蔬菜泥等半流质食物,发热期间暂缓添加新辅食。可进行温水泡脚促进外周血液循环,注意泡脚时间不超过10分钟。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变化,如出现眼神呆滞、哭声微弱、前囟隆起等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急诊处理。发热期间暂停预防接种,体温正常48小时后再行补种。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水痘和手足口病的区别是什么?

水痘和手足口病是两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区别体现在病原体、症状表现、发病人群及并发症等方面。

1、病原体不同: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属于疱疹病毒科;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或柯萨奇病毒A16型等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两种病毒在传播途径上均以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但病毒种类差异决定了疾病特性不同。

2、皮疹特征差异:

水痘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多见于躯干和头面部,初期为红色斑疹,迅速发展为透明水疱,后期结痂且新旧皮疹共存;手足口病皮疹则集中在手、足、口腔等部位,表现为小型疱疹或溃疡,周围有红晕,臀部也可能出现皮疹。

3、伴随症状区别:

水痘常伴明显发热,体温可达38-39℃,瘙痒感显著;手足口病发热程度相对较轻,口腔溃疡会导致进食疼痛,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流涎拒食。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抖动。

4、发病人群特点:

水痘好发于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成人感染症状更重;手足口病主要侵袭5岁以下幼儿,3岁以下婴幼儿更易出现重症。两种疾病痊愈后均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水痘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可能引起带状疱疹。

5、并发症差异:

水痘可能并发皮肤感染、肺炎或脑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可引发脑干脑炎、肺水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手段,水痘疫苗需接种2剂,手足口病EV71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

患病期间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疹。水痘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手足口病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口腔溃疡可使用吸管进食。两种疾病均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持续高热、嗜睡、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促进皮肤修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皮疹摩擦破损。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塞进肛门退烧药对身体不好吗?

肛门退烧药在正确使用下对身体无明显危害。退热栓剂的主要成分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发挥退热作用,适用于口服困难或呕吐患者。

1、药物吸收原理:

直肠给药通过丰富的静脉丛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避免首过效应,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药物成分与口服制剂相同,代谢途径相似,安全性经过临床验证。

2、局部刺激问题: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肛门轻微灼热感或排便感,多与给药操作不当有关。正确方法为给药前润滑栓剂,置入肛门括约肌以上2-3厘米处,保持卧位15分钟。

3、剂量控制优势:

栓剂剂量固定,可避免儿童服药时剂量误差。每6-8小时使用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频次。

4、特殊人群适用性:

对昏迷、术后或化疗后呕吐患者尤为适用。但严重腹泻时吸收率下降,需改用其他给药方式。肛周病变患者应避免使用。

5、药物相互作用:

与口服退热药联用可能造成过量风险。正在服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布洛芬成分的栓剂。

使用退热栓剂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多补充水分促进代谢。发热期间建议卧床休息,监测体温变化。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出现持续肛门不适或皮疹需及时就医。退热栓作为对症治疗手段,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反复发热需排查感染病灶。婴幼儿使用前需清洁肛周,给药后轻压臀部防止药物滑出。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宝宝37.9℃能喝退烧药吗?

宝宝体温37.9℃通常不建议服用退烧药。低热状态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物理降温、观察症状变化、调整环境温度、补充水分、及时就医评估。

1、物理降温:

体温37.9℃属于低热范畴,首选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酒精擦拭,防止皮肤吸收或呼吸道刺激。

2、观察症状变化:

需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趋势,每2-4小时复测一次。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嗜睡、拒食、皮疹等伴随症状。3个月以下婴儿出现发热需立即就医,3-6月龄体温超过38℃或发热持续24小时以上应及时就诊。

3、调整环境温度:

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之间,穿着单层棉质透气衣物。过热环境会阻碍散热,过冷可能引起寒战产热。避免包裹过厚被褥,可适当使用空调或风扇促进空气流通。

4、补充水分:

发热会增加不显性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母乳、配方奶或温水。6月龄以上婴儿可适当饮用苹果汁稀释液。观察排尿次数和尿色,每4-6小时应有1次淡黄色小便。

5、就医评估:

当出现反复呕吐、意识改变、抽搐或发热持续72小时不缓解时需急诊处理。医生会根据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判断感染源,决定是否需使用抗生素或退热药物。

低热期间可准备菊花、金银花等药食同源材料煮水代茶饮,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每日12-14小时充足睡眠,发热期暂停疫苗接种。建议准备电子体温计、退热贴等家庭常备物品,记录发热日记包括体温曲线、用药情况、症状变化等信息,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比单纯关注体温数值更重要,玩耍如常通常提示病情较轻。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难产 斑色胎儿 恶性肿瘤 肝动脉瘤 骨样骨瘤 腱鞘囊肿 食管囊肿 角化棘皮瘤 成软骨细胞瘤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